經常看央6的朋友都知道,電影頻道會時不時地播放一些老電影,而這些老電影無一不是經典之作。像我們經常會看到的《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等等。
這些電影往往會勾起人們對於已經過去的時代的經典記憶,這些記憶現在淡薄了不少,然而當我們回看老電影的時候,還是會被喚醒,因為沒有人能忘記歷史。關於法國,除了浪漫之都外,大家更喜歡開玩笑的就是投降主義,比如說如何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對於希特勒來說始終是一個難題。
當然,這只是玩笑話,事實上,法國在二戰時候是進行過抵抗的。很多即使不是很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也會因為一些法國二戰電影而了解。就比如說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老槍》。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老槍》,然而說起於連,基本上老一輩的中國人都知道這個名字,於連就是《老槍》中的主角。這是一個法國版的孤膽英雄的故事,而且本片為什麼會受到中國人的歡迎,原因很簡單,遵從了歷史的同時,體現了法中國人民的抵抗精神,敢於對抗侵略者,重新拾起自己的民族魂等等。
《老槍》說的是一個法國外科醫生於連,因為德軍佔領了巴黎,於連感覺到這個城市太危險,於是就將自己的妻女送到了鄉下。
然而很遺憾,鄉下並不是一個太平的天堂。於連趕回鄉下想要探望自己的妻女的時候,卻發現老家所在的村莊已經被德軍血洗了,妻女雙雙慘遭殺害。於連先是恐懼,緊接著便是憤怒,他毅然決然地拿起了自己家裡藏匿的一杆老槍,開啟了自己的復仇之路。
本片說的是一個外科醫生勇於對抗法西斯的故事,但是後面的本質我們可以看出來更多的意思。於連並不僅僅是一個勇於對抗的法中國人,更是一個捍衛自己家園的鬥士。就這一層來說,本片作為引進電影,在當時的環境下被全中國人民熟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首先來看看於連的抗爭。於連是一個城市知識分子,他是一個醫生,在德軍佔領巴黎後,一方面為巴黎市民服務,另一方面也為作戰的雙方服務,服務德軍的同時,也服務游擊隊員。
二戰時期的知識分子具有妥協性,這種妥協性在於連的身上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戰爭並沒有改變於連的精神面貌,因為剛開始的戰爭並沒有觸及到他的本質利益——“家眷”,於是,於連對於戰爭並不是一種積極的對抗,反而是採取中立態度。然而這種中立性是註定要被打破的,如何打破,變成了本片的轉折點。
對於於連這樣的知識分子而言,只有當戰火燒到了自己身上之後,反抗才會開始。然而既然爆發了戰爭,所有人基本上都不會倖免於難。
於連送到鄉下的妻女便身遭不測了。這對於於連的打擊可想而知,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個打擊,於連才從自己原有的知識分子體系中脫身而出,快速的成長為一個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的抵抗者。此時,於連的革命性質已經非常濃厚了。
本片中有一個細節,那就是於連推倒了神像,然後拿起了老槍。《國際歌》裡有這樣一句“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結合起來看於連這一套動作,就有意思多了。共產黨人都是無神論者,敢於推翻舊制度,才能喚起自己心中的民族自尊心。
於連推翻了象徵神權的耶穌神像,因為這些東西並沒有改變法國被侵略的事實。反而是在耶穌的眼皮子底下——教堂中,德軍展開了一場殺戮。沒有人能拯救這些無辜的村民,他們要反抗就只能靠自己。
於連拿起了老槍,為什麼是老槍,因為法中國人的骨子裡,所有人的骨子裡都是有反抗精神的,只不過被虛假的和平掩蓋了而已,神仙救世主日常的浸淫下,人民的反抗精神已經漸漸的淡化了,而殘暴的侵略者卻在無意之間用自己的暴行,重新喚起了民眾的抵抗精神。於是,這種抵抗精神被喚醒之後,民眾爆發出來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可以看到,於連的抵抗並不是亂打一氣,而是非常具有條理以及謀略的,包括先搞破壞,然後讓被困的德軍有一種四面楚歌的感覺,最終利用他們的這種被困中的恐懼來一一進行擊殺。這就是民眾們被喚起抵抗後的無窮智慧。
上世紀七十年代處於冷戰時期,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意識形態的對抗,然而法國能在這個時期拍攝出《老槍》這樣優秀的有著共產主義色彩的電影,尤其是在西方世界拍攝這樣的影片,毫無疑問,本片的意識形態方面的意義大於片子本身。這也說明,在沒有干涉的情況下,全世界的民眾們的反抗精神都會共同。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