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明的相聲水平大家有目共睹,他繼承了父親馬三立的颱風親切、口風隨和、語言雋永幽默的風格。同時馬志明又有著自己在柳活學唱上面的超級功力,尤其在學唱京韻大鼓方面,可謂頗有白拜風韻。
在相聲圈和喜歡相聲的老觀眾裡面,大家都尊稱馬志明為少馬爺,這樣的稱呼不僅因為他說馬三立的兒子,更有對他相聲表演水平的認可。
少馬爺在相聲表演方面也有自己的遺憾,一個遺憾由於在相聲界輩分太高,所以收徒受到了影響。用他的話說,自己不能因為收了一個年輕的徒弟,就讓像李金斗這樣年齡的演員喊他師叔吧?
還有一個遺憾就是早年在搭檔方面始終感覺不太盡如人意,這也是限制了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提起少馬爺的搭檔,大家應該能夠想起合作快20年的黃族民,他也是少馬爺唯一承認的徒弟,也是效果最好的。
再有就是後來在德雲社演出並且效果不錯的謝天順,他的兒子謝金如今還活躍在德雲社的舞臺上。
另外馬志明還有一位搭檔,那就是大家更為熟悉的楊少華。提起楊少華當年和馬志明的搭檔過程還頗有一些戲劇性。
馬志明為找搭檔調楊少華進團,老觀眾說命真好,原來想找的不是他。馬志明曾經在綜藝節目中講述過和楊少華是如何搭檔的。那時他落實政策之後,在天津曲藝團也入了黨,事業發展開始走向了順利的階段。當時團裡的領導讓他選擇一位搭檔,承諾看上誰就幫他調誰過來。
馬志明當時最理想的是另一位演員,比他大三歲,風格和水平都挺合適的。但是讓少馬爺最終放棄這個人的原因是當年在自己落魄的時候,被下放改造的時候,這位演員看到他時有意躲避,意思是怕受到牽連。馬志明想當初你躲著我,現在我也不能找你呀。於是轉念想到了楊少華。
楊少華那個時候還沒有在曲藝團工作,還在工廠上班。在此之前,楊少華和馬三立關係不錯,當初在排練時也主動給少馬爺捧過哏。在少馬爺選擇搭檔不順利的時候,他想起了楊少華,於是也借這個機會把楊少華從工廠正式調入了天津曲藝團。
確實像那些老相聲觀眾所說,楊少華的命確實不錯,本來少馬爺是想和另一位演員搭檔的,但是最終把他調進了曲藝團。不過這樣的結果也不全是因為命好,背後也有楊少華的付出。當年他就是一個業餘相聲演員,但是他很努力,在相聲圈和馬家以及侯家的關係走得都很近,後來還拜了馬三立為義父。而且更重要的是楊少華在馬志明排練的時候非常積極,總是主動和他搭檔。
楊少華的成功很好的應驗了那句話: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馬志明和楊少華搭檔後表演了《地理圖》、《戒菸》等膾炙人口的相聲作品。不過可惜的是兩個人後來走向了裂穴的道路。究其原因是因為少馬爺繼承了馬派相聲的一頭沉的風格,要求捧哏不能說太多話,必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是楊少華是“蔫哏”的風格,愛多說話,愛搶逗哏的風頭。當時少馬爺也是年輕氣盛,所以最終兩人走向了分開的結局。
也有人說少馬爺和楊少華兩人後來鬧得很不愉快,其實他們之間的問題都是因為工作,並沒有什麼個人恩怨。兩個不同成長環境,經歷也不盡相同的人,在藝術風格上形成差異是很正常的。兩個人又都認同“戲大於天”的原則,所以最終由於藝術上的分歧選擇分開也是非常正常的。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這樣,楊少華是馬三立的乾兒子,和少馬爺就是兄弟。所以兩個人的關係是很近的,然而遠交近攻也是一個自古就有的道理。越是親近的人就越是要求高,越是在意彼此的感受。所以多了一層生活上的關係,也許在最初起到了促進兩人合作的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兩人最終走向裂穴的結果。
後來在另一檔節目中少馬爺和楊少華共同做客,談了很多當年的美好回憶。那時楊少華已經年過80,比他小13歲的少馬爺也是將近古稀之年。
如今二位雖然都年事已高,但值得大家欣慰的是身體尚好。也希望他們都能身體健康,健康長壽,還能為相聲事業的發展和傳承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今日話題:您聽過馬志明和楊少華合說的相聲嗎?我們一起傾聽,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