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在2014年確診直腸癌,抗癌8年接受70多次化療,8月21日不敵病魔離世,終年39歲。
病逝前,余苑綺的癌細胞已擴散到全身,靠打嗎啡減輕痛苦,家人指她長時間陷入昏迷,偶爾清醒的時候會用手勢比出“讓我走”的意思,讓父親余天淚崩。
在余苑綺人生最後階段,家人面對是否應該搶救的選擇,丈夫與父親的態度有差異。
余苑綺的丈夫相對理性,他不讓一雙子女到醫院看媽媽,生怕媽媽的狀態會給孩子留下陰影,他也尊重妻子的想法,傾向於不再搶救。
但余天難以接受女兒離去,他反對女婿的做法,一意孤行帶著兩個外孫到醫院跟余苑綺見面,他希望孩子的出現能夠激發余苑綺的求生欲。
果然,一直想要“離開”的余苑綺,看到子女後,情況一度有所好轉。
直到余苑綺彌留,余天還在申請美國最新的抗癌藥,且已經爭取成功,可惜女兒撐不到使用的那一刻了。
余天不捨女兒,但醫生多次告知家人,余苑綺的癌細胞擴散全身,肺部變白,不能自主呼吸,無法再做任何治療,骨頭神經都被癌細胞侵犯,全身疼痛,這種時候與其讓她痛苦地熬著,還不如“放手”。
余天沒有辦法,最終答應讓余苑綺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
8月21日下午5點20分,余天在兒子餘祥銓的陪伴下,哭著下樓對媒體宣佈噩耗。
余天父子一度泣不成聲,一句“綺綺剛剛走了”都無法說完。
余天透露,余苑綺病情一度好轉,明明當天早上還好好的,一下子就不行了,本來余天還打算讓醫生搶救,但因為余苑綺簽了放棄搶救同意書,余天不得不放手。
余天描述女兒離開時的細節,他表示,余苑綺眼睛沒有閉上,直到他跟妻子說“我們放下了”,余苑綺“才稍微閉一下”。
余天強忍悲痛,面對女兒病逝,他自我安慰,“這樣也好,她這麼痛苦,她跟這癌症奮鬥10年,可憐的孩子,就放心走吧。”
最後,余天忍住淚說:“我們大人怎麼可能放棄,小孩還這麼小,如果有其他藥,多貴都願意買。”
余苑綺8月18日病情惡化住院後,曾有過短暫清醒的時間,余天指她拍下了錄像,講了自己的遺願,改天家人會公開視頻,供大家緬懷余苑綺。
余苑綺2014年因便血發現患癌,她在家人支持下積極治療,成功康復後認識小四歲的圈外人陳鑑,兩人於2017年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一女,4歲女兒樂樂以及3歲兒子小可愛。
不幸的是,余苑綺2019年懷著二胎兒子時,身體感到不適,當時誤以為是懷孕導致,直到她生下了兒子,經醫生檢查才知道是癌症復發。
余苑綺的丈夫陳鑑受訪時透露,得知妻子癌症復發,他一度十分後悔讓太太生二胎。
余苑綺得知癌症復發,曾對丈夫說,“你那麼年輕,我死了之後,你一定會再娶別人……”但陳鑑當場表示“不要”,對妻子表示會獨自將兩個孩子帶大。
陳鑑自責讓太太生第二胎,得知余苑綺因生二胎導致病情加重,夫妻倆徹夜長談後一度抱頭痛哭。
事實上,堅持要二胎的是余苑綺,她害怕女兒長大會寂寞,所以給她生了一個弟弟,而且余苑綺的子宮有異常,屬於難懷孕體質,如果她不趁著身體好的時候要孩子,這輩子都沒機會了。
醫生表示,余苑綺的癌症可能來自遺傳,她的爺爺及外公都有癌症,余苑綺曾做基因測試,證實患癌機會比一般人要高。
余苑綺勇敢對抗病魔,做12次化療後曾抗癌成功,2019年10月產下第二胎後復發,癌細胞從淋巴擴散到肝、肺,當時她寫好遺書,並陸續接受18次化療控制住病情,但2021年2月,她的肝和淋巴再度發現癌細胞……2022年2月,余苑綺癌症指數增加,大腸也發現有陰影小點……
今年7月底,余苑綺緊急開刀搶救,接受長達17小時的手術,過程十分煎熬,讓她直言這是抗癌以來,第一次情緒失控,為了治療,她做了多次手術,幾乎全身都是刀疤。
余苑綺病況反覆,癌症不斷復發轉移,醫藥費每年高達300萬臺幣(約合68萬元人民幣),為了籌備醫藥費及子女的教養費,余苑綺在狀況好轉時會努力工作賺錢。
算一算,余苑綺經歷近70次化療,她屢次對戰頑強的癌細胞並展現堅強的意志力,令人動容。
余苑綺是余天的二女兒,她有年長5歲的姐姐余筱萍,以及小1歲的弟弟餘祥銓。
余苑綺年幼時總認為自己是家中最不受寵、且被忽略的角色。
她曾在訪問中說出心聲,“姐姐出生時是用名車凱迪拉克載回家,弟弟是用奔馳,我卻是保姆搭出租車抱回家的,小時候跟父母出門時,爸爸媽媽牽著姐姐、抱著弟弟,走著走著會忘記我……”
余苑綺上初三時,與姐姐、弟弟一起被送到外國留學,完成學業後,她在父母的引薦下客串《婆媳過招千百回》,就此入行。
余苑綺當過演員,也主持過綜藝節目,但其實她遺傳了父母的好歌喉,最想當歌手,可惜始終沒有如願推出專輯。
餘家三姐弟小時候打打鬧鬧,但其實手足情深。
余苑綺與癌症病魔奮戰期間,弟弟餘祥銓跟姐姐余筱萍負責幫她照顧孩子,看著余苑綺受折磨,家人都十分不捨。
余苑綺病逝後,弟弟餘祥銓就哭得完全說不出話,據悉,余天夫婦悲痛得無法處理後事,也是餘祥銓陪伴姐姐的遺體到殯儀館。
余苑綺病逝消息曝光,小S第一時間在社交網悼念對方,“願你在天堂沒有痛苦、只有喜樂”,相信這也是大家對逝者的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