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入塵煙》不走尋常路的“溫良華人”的鄉土敘事,
放在當下,顯得尤為蒼白。
故事殘酷的可謂“令人髮指”,引人深思。
總體來說還是一部不錯的影片,但是可以更好。
從畫面到配音都到位,海清的表演和導演姨夫的表演融合得很好。
最動人的雨中護磚的一幕,讓人想起《比海更深》中一家人在雨水中找彩票的畫面。
此外,燕子築巢,驢子拉車,也讓人感嘆中國農民的兩種命運,
依靠著土地,也被困於土地。
這是一部寫給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的長詩,既悲情又浪漫。
黑暗裡的兩個人相互救贖,相互扶持。
日子是越過越好了,貴英卻走了。
有鐵還完了10個雞蛋,還完了兩袋土豆,還完了1570塊錢,
放走了跟了自己一生的驢,自己喝了農藥,也隨著貴英走了。
是絕望,是貧窮,是剝削,是瑣碎不堪的一地雞毛;
是陪伴,是依靠,是救贖,是漫天塵士和麥秸稈;
是原則,是拒絕,是一碼歸一碼,是堅守的每分每秒;
是日復一日,是沉默不語,是極致清醒到近似麻木的無奈,
是“生活給我什麼我都接著"的不得不。
任人驅使的漠驢,命數已定的麥芒,
轉瞬即逝的星光以及一輩子囿於黃土地、最終還是孤身一人的他。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原來真的還可以十足十的代表遺憾和痛惜。
好像大夢一場,醒來萬物紛紛落下,支離破碎,夢裡的你我,
逃無可逃,避無可避,遍體鱗傷,到頭來不過是空空而來又空空去,了無痕跡,隱入塵煙。
絕望,真的很絕望的生存。有錢人為富不仁,窮苦人麻木不仁,
天地之間一片蒼茫,只有兩個被輕視與嘲笑的弱者報團取暖,
似乎整個世界都與他們無關,無助無力的絕望。
感謝李睿君導演,這樣的故事如果他不寫,也真沒誰寫出來,
這樣的電影如果他不怕,也真沒誰可以用將近一年的時間,拍一個小村四季的日常生活。
這是中國電影所稀缺的,但又不能或缺的一種電影,
能讓我們這些住著樓房吹著空調的都市人,真真切切地瞭解到,
這個世界,這片熱土,還有這樣一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憑藉著自己的一雙手,春種秋收、用蛋孵雞、打坯蓋房……
有鐵在貴英手上,用麥粒壓出的小花,大概是整部影片最浪漫的場景,
但卻又是那般超現實的虛幻,或許正是在寓意,
再貧瘠的土地上,再困苦的生活中,都能開出燦爛的小花吧。
似乎自幼年的印象中,在中國的農村,無論從南到北,從東到西,
好像哪個村都有一個或者幾個被看不起被欺負的老實又憨厚的“大冤種”,
華人的欺軟怕硬勢利眼,在拿老實人“開涮”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被嫌棄的人,也很難找到另一半。
所以,當片中的有鐵和貴英能夠相遇相知,也是一種莫大的緣分,
儘管成親時,沒有任何嫁妝任何儀式,住的還是別人廢棄的房子,
完全看不到這個時代,賦予了他們什麼溫暖與關懷,
更勿論借“獻血”的名義一次次把有鐵給拖走抽血的那一家禽獸。
有鐵是熊貓血,看似幸運,更是一場災難。
而影片結尾,導演更是留下了巨大的懸念,畢竟貴英溺水之後,
有鐵變賣處置了自己所有的糧食家當,那是一種決絕。
而在最後拆除他辛辛苦苦雙手修建的房屋的時候,他卻沒有出現。
這一刻的有鐵,是否依然在世?我表示強烈的懷疑。
而那個拆除房屋給一萬五的政策,究竟意義目的何在?同樣表示質疑。
畢竟,之前當有鐵和貴英,去看那棟要給到他們的樓房的時候,
兩個人肢體僵硬表情木訥,似乎這一切都和他們無關,
或者,也真的和他們無關吧,有鐵哥哥一家給人的感覺,
更像是在借有鐵的福利,給自己家掙房。
所以,即便有鐵還活著,變賣了一切跟著侄子去住了,去樓房“享福”了,
卻也是坐實了這個猜測。最後,要讚一句,海清真的是讓人敬佩的敬業好演員。
播種種子,收割糧食,用泥土蓋房,主角與社會發展脫節,卻與土地緊緊相連。
電影關注底層農民,描寫他們的淳樸善良,道出他們如驢一樣的命運,
被抽血的本質,隱喻符號和一些臺詞雖然比較直白,
但沒有訴苦的姿態,偶有的浪漫色彩,算是苦中作樂,充滿力量。
麥子一季一季被收割,驢一代一代被使喚,春夏秋冬,週而復始。
兩位同命相連的苦難人,一起勞作,一起吃飯,
不需要太多的情感交流,便讓這部蒼涼的電影有了溫度。
海清飾演的角色與此前給人留下的印象反差很大,
看得出來有大量的生活體驗,虛弱身體下那沉重的步伐,
彎腰撐地這些細節,可以說她成為了角色,融入了那片土地。
還是那句話,豆瓣過8分的院線片一年沒有幾部,不要錯過好電影。
這部影片是一部關於黃土地的故事,
兩個人生於這片黃土地,最後又歸於這片黃土地。
即使生活在灰暗之中,只要心存光明與希望,愛著這片黃土地,
堅定地活下去,也會有自己生活的色彩。
貴英和有鐵這兩個被拋棄的人,緊緊互相抓住對方。
那種相濡以沫的感覺,那種雖然沒有繁華似錦,
但是那種樸實純淨無華的感覺確是人間珍品,在這個繁華的都市,
有多少人能保持一顆純淨的心靈?引起人的深思。
總體來看,這部寫實的電影代入感比較強,
最後又給人那種,輕輕地來,又輕輕地走的感覺,還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