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毫無疑問,《我和我的家鄉》成為了今年國慶檔最成功的影片。

國慶檔剛結束,隨著《我和我的家鄉》已經順利邁過20億票房,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第二部票房過20億的影片便已經產生。

上映第10天,《我和我的家鄉》累計票房已經突破20億元,讓《我和我的家鄉》成為了2020年度最快破20億的影片。

對比另一部已經上映51天已經獲得30.87億元的《八佰》,影片用時11天才獲得20億元的票房成績,《我和我的家鄉》只用了10天,成績更為突出。目前《我和我的家鄉》累計票房已經超過23 億元,影片也在朝著30億票房目標發起衝刺。

上映以來,《我和我的家鄉》成為今年國慶檔最大的奇蹟,無論是影片在多部重量級影片定檔的國慶檔突圍,還是憑藉全平臺口碑第一最終在上映第三日在單日票房上實現逆襲《姜子牙》,以及現在用10天時間締造最快破20億元票房記錄,多項資料均證明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

目前在單日票房佔比上,上座率一直遙遙領先的《我和我的家鄉》已經連續多日單日票房佔比過半,扛起了國慶檔以來複興中國電影市場的大旗,成了中國電影國慶檔復甦的關鍵。《我和我的家鄉》在以絕對碾壓其它影片的實力在向30億元票房衝刺的同時,也已經提前鎖定2020年度中國電影票房前三,中國電影歷年票房前十的位置。

這在疫情影響全球電影市場,中國電影基本告別春節檔、暑期檔等重要檔期下,當前已經產生兩部影片提前鎖定歷年電影票房前十的情況下,顯得異常難得。反過來,《我和我的家鄉》能夠在上映前三日排片不佔優勢,卻能憑藉更高的口碑、上座率以及更突出的單日票房佔比實現日後排片和單日票房的逆襲,背後則是影片內容品質的過硬,以及觀眾對於這部影片的廣泛認可和支援。

主旋律電影真的越來越好看了

作為一部典型的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家鄉》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首先是影片的準確定位。與《我和我的祖國》將視角選擇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個重大歷史事件不同,《我和我的家鄉》的觸角更小,影片展現的是當代正在不斷崛起的中國發生的時代革變,並通過這些變化來反映當代中中國人的生存面貌。

在甯浩導演,葛優主演的《北京好人》單元,影片並沒有像《我和我的祖國》那樣聚集全民為之振奮的北京奧運大事件,而是回到普通人最為常見的看病貴、重大疾病和社保之間的社會問題,為此引發出騙社保、冒名報銷的鬧劇。

這樣的選材和表達也深入到更多底層的生活困境,也讓《我和我的家鄉》更接地氣,更能喚起社會福斯的情感共鳴。

其次,是影片的另類表達。與以往主旋律影片從頭到尾的歌頌不同,《我和我的家鄉》似乎帶著一層黑色荒誕喜劇的包裝,並以此深入尖銳的社會話題。

實際上《我和我的家鄉》的五個單元裡,都貫穿著這種善意的“欺騙”的包裝。《北京好人》觸及的是看病貴引發的騙保,《天上掉下個UFO》裡是營造外星人事件騙取外界的信任,《最後一課》是眾人合夥復原多年前的上課場景欺騙支教老師的信任,《回鄉之路》是冒充成功商人騙取投資,《神筆馬亮》則是馬亮向妻子等人隱瞞自己回偏僻家鄉做貢獻。

可以說,這種通過善意的“騙”來構造戲劇衝突,達到喜劇的點很成功,這種創新的表達在以往影片中很少見,但確是讓人印象深刻。

最後是《我和我的家鄉》的起點和落點。以往的主旋律影片往往是主角的偉光正,歌頌時代和偉人作為終極目的,為此影片整體上很嚴肅,多以煽情為主,很少有笑點。相比之下,以喜劇型別為形式,以情感為核心內容的《我和我的家鄉》做了太多的創新。

最為明顯的是影片以喜劇為起點,以情感共鳴為落點。《北京好人》前部分二人騙保的過程很喜劇荒誕,但在這內容背後的表達則是底層人士看病貴的社會問題,這種內在的核心內容則像鋒利的尖刀一樣刺到每個觀眾的心裡。

《最後一課》裡眾人還原當年課堂來達到極佳的喜劇笑點,但在核心的表達則是當年該地教育貧瘠,支教老師獻身教育事業。

同樣的,這種表達在《回鄉之路》也有著明顯的體現。前半段以“騙投資”出場的喬樹林上演了一系列鬧劇,到後半段才揭示出他為改變貧困家鄉所作出的巨大付出,嚐盡了心酸。

也正是因為《我和我的家鄉》在喜劇的背後藏著社會問題的表達,讓這部影片脫離了通常的爆笑喜劇,讓沉重的內容沉澱到觀眾的內心,喚起我們對於家鄉、對於社會乃至對於國家的情感共鳴。《我和我的家鄉》雖然有著大量的商業娛樂的元素,但又沒有僅僅停留在娛樂上,而是依靠內容深度走得更遠。

主旋律影片的創新與革新

從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到今年《我和我的家鄉》,兩部主旋律影片的巨大成功,在給主旋律影片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時,也給當前中國主旋律影片的創作指引了這樣的道路。

首先,主旋律影片不再是以往的高大上,主題不一定非要上升到國家層面,它的視角也可以很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以普通福斯的視角來切入影片同樣也能成功。如果說《我和我的祖國》裡已經有著計程車司機、飛行員這類的小人物看待社會歷史大事件,那麼《我和我的家鄉》則完全是社會普通人物,影片也以他們作為主角來反映社會的變遷。

其次,主旋律影片在題材型別上也可以多元化,可以用成熟的商業化故事進行包裝。實際上,近些年中國主旋律影片能夠產生叫好又叫座,廣受普通福斯喜聞樂見的作品,也正是得益於中國電影市場的變化。

一個最為明顯的是以往影片票房往往更重明星,重視覺大特效;近些年影片票房則明顯迴歸到影片內容本身,明星和大製作影片不再成為影片賣座的關鍵因素。

這種變革也同樣推動著主旋律影片的革新,前些年依靠華語頂級明星過場的《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到現在演變成當前明星精心打造角色塑造,內容品質過硬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

如果說以往的主旋律影片是看拼盤明星,觀眾數一部影片有多少大牌明星出場,那麼現在的主旋律影片是看明星真正的演技,影片憑藉紮實內容引起觀眾產生情感的認同。

比較顯著的一點是,《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雖然也同樣有不少明星出場,但這些明星都讓位於角色本身,他們也讓每個角色賦予靈魂,而不再遊走於表面。葛優、範偉,這些實力派演員的加盟也再一次讓角色得到昇華,他們在用精湛的演技征服觀眾,贏得他們對角色的情感認同。

也因此,在這樣的主旋律影片中,觀眾也不再關心這類影片都有哪些明星出演,一共有多少明星出演,明星的數量也不再成為影片的核心看點。

最後是影片的普通人視角。歷史偉人不再是當前主旋律的趨勢,與社會福斯息息相關的小人物也 成逐漸為影片的主角,他們的生活也得到更多的體現。這種變化也同時要求著主旋律影片反映的面變窄,人物關心的話題更小,但在其中卻是對於國家、對於社會、對於家鄉的認同。

《我和我的家鄉》裡五個單元觸及了普通人看病醫療、家鄉旅遊建設、地區教育落後、資源匱乏、城鄉建設缺乏人才等問題,影片並沒有迴避中國社會在發展中存在的不均衡,區域存在明顯差距等問題,這些以往主旋律影片刻意迴避的地方都成了影片的閃光點。

而在這個角度上,實現人物的昇華,才更容易觸動觀眾的淚點。“愛”“感恩”,這些普通人身上的光環在影片中不斷被放大,也讓我們跟隨影片的主角回顧我們自身。

也因此,《我和我的家鄉》裡的人物,對於我們並不陌生。影片中他們身上的品質,我們也都具備;他們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到;他們在影片中所做的也是當下我們正在做的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宣告:如需轉載請聯絡作者;若未經作者同意,私自轉載到其它平臺擅自使用原創功能的,一經發現,作者將對其投訴並追究其相應責任。

125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我和我的家鄉》搞笑方式就是這麼特別,笑著笑著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