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由美國三流演員戴夫.巴蒂斯塔主演的《全境警戒》。
說這部電影之前,先容我囉嗦幾句。
●如何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故事本身就是電影的骨架,是脊樑,故事的好壞直接影響了電影的品質。
一個好的引人入勝的故事,能夠順利的推動著電影一步步地向下發展,情節飽滿,人物刻畫豐滿,再加上優良的製作,炫酷的特效,基本上就是一個好電影了。
對於一個看電影的人來說,看的時候看的你血脈噴張,荷爾蒙飆升,讓你欲罷不能,也許就是你對美國大片的評價標準。
對於導演來說,電影本身是否拍攝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是否表達了自己的意圖,是否向觀眾傳達了自己的見解和認識,這是導演衡量電影好壞的標準。
事與願違,現在好電影的標準,好像只剩下一個票房了,成了衡量的唯一標準了。
所有的媒介基本都在宣傳一個點,就是這部賣座的電影票房達到多少多少億,打破了什麼什麼紀錄之類的。
那麼衡量一部電影好壞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
是電影本身所反映的東西,是導演試圖通過電影要告訴觀影者的東西。通俗地說,就是電影本身思想的深刻性,知識的拓展性。
或者說看完電影若干天之後,你是否還會記起這部電影,你是否還能記得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並能完整地講述出來呢?
如果你只是記得電影的某個片段,只記得那些炫酷的特技、打鬥場面,而對電影故事本身沒有如數家珍,那麼這部電影就不算成功,雖然它票房很好。
反正對我來說,我們所熟知的那些美國大片,看的時候是很過癮,但是看過之後,電影故事本身也被忘的差不多了。
因為這部電影也僅僅是吸引了你的眼球而已,並沒有震撼你的心靈,引起你的思考,這才是一部好電影的評價標準!
●《全境警戒》的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區,名字叫做布希維克。大家記住布希維克這個名字,一會我還會重點說說這個名字所蘊含的意思。
女主人公露西和男朋友坐地鐵回奶奶家,在將要出地鐵口的時候,一幕幕讓人驚心的畫面出現了,一個全身著火的人從他們身邊跑過,看的他們是心驚肉跳,而地鐵口外面槍聲大作,還有零星的爆炸聲,所有的這些更是加深了他們的恐懼。
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不光是他們這樣想,甚至作為看電影的我們來說,心裡也是納悶不已。
超一流強國,標榜民主自由的美利堅究竟發生了什麼?
帶著強烈的疑問,露西的男朋友被露西表揚了幾句以後,身為男子漢的他勇敢地跑出了地鐵口。
又是一個爆炸聲,露西的男朋友就這樣領了便當,而露西也只能滿嘴“oh ,my god!”在大街上奔跑。
混亂,除了混亂還是混亂!
美國發生了暴亂!注意看,是暴亂!
露西認識了男主人公斯徒布(巴蒂斯塔飾演),是斯徒布救了她的命。就這樣,兩人開始了逃亡。而在逃亡期間,二人也在一步步地了解事件的真相。
原來,一個大本營在阿肯色州的組織,招募僱傭軍,準備自立國家,而像波士頓、芝加哥、華盛頓、曼哈頓等地,都已贊同他們的行動,而他們也正準備佔領布希維克,以挾持國會同意他們的行動。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卻遭到了當地人強烈的反抗。
得知真相的男女主人公,為了活命,向非軍事區逃亡,在那裡,政府軍會把他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逃亡途中,斯徒布被一個躲在廁所裡的女人一槍打死。
而在最後,露西為了救自己的妹妹,最終也領了便當,就這樣,電影的男女主人公雙雙死亡。
●電影的與眾不同之處
1. 男女主人公全部死亡。
對於一部美國電影而言,男女主人公都死亡實在是與眾不同。像我們所看到的美國電影,基本都是個人英雄主義,主人公曆經千辛萬難,最後剷除惡勢力,成為人民英雄,美國英雄。
而在這部電影中,男女主人公沒有英雄色彩,沒有經歷那些大場面,有的只是為了活命的逃亡。
2. 一鏡到底
都說這部電影是一鏡到底,但是其鏡頭轉換,只要我們細心觀察還是不難發現的,並沒有什麼特別高明的地方。這也可能是低成本所致。
但是,導演運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讓拍攝場景顯得真實、節奏緊張、代入感強,這無疑為本片加分不少
3. 地名寓意深刻
電影中的暴亂地區叫做布希維克,英文為boshvick,初看布希維克這個翻譯,感覺沒什麼,但是看了它的英文名字,我感覺翻譯成布什維克比較妥帖,更接近於原音。
我再給大家介紹一個詞語,bolshevik。
什麼意思呢?
布林什維克!
大家有沒有看出點什麼?
對!這兩個英文單詞讀起來是那麼的相像,簡直就是一個讀音。
而這,就是導演真正的目的所在。
導演為什麼要把電影的場景設定在布什維克區?
說白了就是因為布什維克區的讀音和布林什維克很像,大家都知道
布林什維克是什麼意思,佔領布林什維克,挾持這個地帶要挾國會同意他們獨立建國,遭到反對,對布林什維克開槍。
在這裡,布林什維克成了叛亂者手中的砝碼,達不到目的,叛亂者自然不罷休,肯定會對布林什維克下手,最讓人困惑的就是政府軍的態度。
政府軍竟然和叛軍達成默契,叛軍的力量很強嗎?軍事力量很強大,強大到令政府軍不能招架嗎?
很顯然都不是,那為什麼政府軍不和叛軍交戰,不清除叛軍?
這很顯然是得到了高層的命令,不能進攻。就憑政府軍的實力,這些小小的叛軍能成什麼氣候?他們和叛軍劃定軍事區和非軍事區,政府軍就在非軍事區待著,如果有人能從布林什維克跑出來,他們就會把人送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跑不出來,那就聽天由命了,不管他們的死活了。
這就是美國的人權!
●叛亂的原因
也許有人納悶,美國為什麼會發生叛亂,發生叛亂的具體原因又是什麼呢?
在這部電影裡,導演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1、 種族歧視
在影片的開始,露西逃到斯徒布的家裡,在這裡,一個黑人對她說:“你這個白人小妞有什麼意見?你覺得自己比我們更高貴嗎?”這個黑人從潛意識裡就從膚色上把他們和白人分開,而白人也自然而然地有一種優越感、尊貴感,這也是讓黑人不滿的地方,並且這種不滿是被深深地刻印在骨子裡的。
諷刺的地方在於,和這個黑人一同渾水摸魚,幹著搶劫勾當的卻是一個白人,這對白人而言,又是何等地諷刺!
但是,種族歧視是叛亂的主因嗎?
不是,至少在這部電影裡不是。
2、 顏色之爭
美國的資本主義,布林什維克的社會主義,而影片中布什維克區的被圍,政府軍的漠視不管,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衝突,才是叛亂的主因。這個只有你細細地品,也許你才能體會的到。
不得不說,導演是一個很有思想,很有想法的人,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對影片的駕馭功底十分了得,雖然成本小,演員更不知名,但是通過故事情節的設定,基本表達出了導演自己的想法,表達了他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東西。
而這個想法,就是對美國現狀的一種思考,對美國未來的一種擔憂,對美國混亂的原因作了一個自己的分析,只不過這種痕跡並不是特別明顯。看慣了美國大片的我們,很容易對這部影片打一個低分,因為它既沒有炫酷的打鬥場面,有沒有大腕演員,更沒有出色的票房,但是不能否認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
最後給大家上一幅照片,大家看看照片上被圈的重點,導演為什麼要在如此一個破爛不堪的地方,懸掛這樣的一幅地圖,又有什麼寓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