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趙露思因為去年的一場直播上了熱搜。
當主持人讓她介紹一下自己的新劇時,她說這部劇講述的是1921年左右,老北京胡同裡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
然而實際上,《衚衕》的故事是從1950年開始說起的。
趙露思的這番話,讓很多人質疑她在拍戲前沒有做好功課,只是拿到劇本就按部就班地照著演,壓根沒有仔細去研究過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
因為1921年和1950年,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雖然都已經變成了近代史,但是那30年裡老百姓的生活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趙露思最終在《衚衕》裡演出來的效果,似乎也印證了觀眾的質疑。
她面對解放軍時,眼睛一眯,語帶威脅:“這一片的大街小巷裡,都有我的人。”
這可是1950年,老百姓會對解放軍用這種表情說這種話?趙露思的演繹明顯和現實脫節了。趙露思雖然演的是年代戲,但是真的沒有演出那種年代感,她只是機械地照著劇本上的一字一句,用自己平時演小甜劇的演法來演,對於角色肯定是沒有仔細揣摩過的。也難怪觀眾會說她只會裝可愛,實則腦袋空空。
不過這並非娛樂圈的明星在大眾面前的第一次“露餡”,在趙露思之前,就有不少平時看著精明、知性甚至讓人以為知識淵博的明星,在不經意間就扯開了偽裝,讓大眾看到他們無知的一面。
一、19個字包含4個“那個”的周迅
因為出演了很多文藝片,所以周迅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都是知性、優雅的,再加上她本人溫吞的性格,更有一種文藝女青年的氣質。
但是大眾對於周迅的認知,隨著她上《脫口秀大會》而幻滅了。
在最新一季的《脫口秀大會》中,節目組請來了那英和周迅兩位天后級的女星來擔任領笑員,本來以為如此重量級的嘉賓一定能給節目帶來更好的效果,萬萬沒想到,帶來的只有觀眾失望的吐槽。
觀眾看完節目後都表示這兩個人也太不食人間煙火了,對於一些普通老百姓都能會心一笑的點他們通通get不到。
而觀眾對於周迅的吐槽尤為嚴重,因為那英雖然get不到笑點,但是表達能力是沒問題的,但周迅卻是被吐槽“說話費勁”。
當她對選手的段子進行評價時,畫面是這樣的:
不到20個字的句子裡,用了四個指示代詞——“那個”。
那麼問題來了,那個究竟是哪個呢?觀眾看不明白,周迅也表達不出來。
最後她更是直接動手比劃上了,臉部表情也可以看出來憋不出詞來的痛苦,讓人看了著實著急。
這樣的情況並不只出現一次兩次,而是幾乎每一次輪到她評價時都要來上這麼一遭,最後連節目組也看不下去了,配了個“措辭加載中”的字幕來為其挽尊。
周迅整期節目非但沒有展現出她平日裡所營造的文藝、知性的形象,反倒是讓人看到了她思想的空洞和語言的匱乏。
她在《脫口秀》上的表現絕非是應變速度慢,而是實實在在的胸無鬥墨。
只能說有些演員還是老老實實演戲就好,不要參加太多的綜藝,否則只會讓自己的濾鏡碎一地。
二、綜藝裡演文藝,寫劇本更肆意的張翰
張翰這幾年也一直在給自己營造文青的形象。
在綜藝《牧野生活》裡,有一個環節,是讓嘉賓只能挑選幾樣東西留下,其他行李要統一上交節目組。
當時王子文、吳永恩、容祖兒等人都選擇了非常實用的衣服、化妝品這些,只有張翰挑了幾本書還有藍牙音箱留下。
就連吃個晚飯,他也要感慨一番小時候爸爸做的飯,那氛圍讓人看了以為是在寫散文。
但是一部《東八區的先生們》就徹底擊碎了張翰所有的“文藝”偽裝。
這部由張翰自編自演的劇,可以說是槽點無數。
當女主對他說“我今天也有一樣東西沒有穿”的時候。
他眼睛都亮了,然後頗為興奮地問:“你什麼沒穿啊!”
“瘦的好看,胖的好使”
“我覺得我比較長”
還有拉女主的胸衣釦帶,抱女主時碰人家的胸部。
一系列擦邊球的臺詞和劇情都讓人不得不懷疑,張翰平時看的那些書都是什麼書?怎麼滿腦子都是這種汙言穢語的東西。
對於張翰寫出來的劇本,真的只能用“滿紙荒唐言”來形容。
三、此吳剛非彼吳剛,江疏影要把演員吳剛帶上月球
江疏影也曾因為文化內涵不足鬧過笑話。
江疏影回答了吳剛。
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她解釋到做這個選擇是因為自己看過很多吳剛老師的戲,覺得他演得好,希望到月球后可以跟他學習表演。
吳剛砍玉樹算是中國神話裡一個知名度很高的故事了,江疏影對此不瞭解著實是令人蠻吃驚的。
四、《創造101》成“錯別字101”
曾經紅極一時的選秀節目《創造101》,從其中走出來的選手都被發現是“錯別字大王”,不會讀也不會寫。
今年的河南端午節晚會上,吳宣儀作為表演嘉賓在晚會開始前給大家錄了一段端午節祝福。
只聽她如此說:“折服天下安康。”
聽完令人一頭霧水,憑啥天下就折服了?這和安康又有啥關係?
思來想去才恍然大悟,這是把“祈福”讀成了“折服”,一字之差,卻貽笑大方。
她還曾在參加《創造101》時被問小學數學題,結果將8乘以7的答案說成了42,是小學生看了都會嘆氣的程度。
如此低級的錯誤不止吳宣儀犯過。
孟美岐在寫“魅力”的時候,寫成了“魏力”。
同樣出自這個節目的楊超越,“修仙錄”三個字裡寫錯了兩個,而且這個“錄”字錯得相當有水平,看完以後,我差點都被她帶偏了。
一個節目中出現這麼多的“錯別字”大王,絕非巧合,只能說現在一些一心撲在選秀上的年輕人,其實從小就沒想過認真學習,甚至連一些最基本的功課都沒學好。
有些粉絲說術業有專攻,藝人能唱會跳就行了,要寫那麼多字幹嘛?但是當你聽到她把“祈福”讀成“折服”的時候,難道不會噴飯嗎?
五、大咖也難逃唸錯字
不只是選秀出身的藝人,一些已經功成名就的明星其實也經常因為文化素養低而鬧笑話。
劉詩詩曾經把“沮喪”讀成了“且喪”,一瞬間,那種嚴肅、煽情的氣氛都因為這個錯字煙消雲散了,只會令人想笑。
朱一龍把“紈絝子弟”,念成了“誇誇子弟”,把“熱忱”讀成了“熱人”。
“莘莘(shēn)學子”到了楊冪口中成了“辛辛學子”。
如果是一些生僻字,不會讀情有可原,但是以上這些可都是生活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詞語,甚至某些字可能連小孩子都不會說錯。能把這些字唸錯的明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了。
六、他們才是明星正確的打開方式
其實對於一些明星腦袋空空的現象,馬伊琍早有論斷。
她曾在六一兒童節發文,表達自己對一些小朋友從小衝擊藝考的看法。
她說18歲之前的孩子要打好文化課基礎,自己當了兩年的考官,見識了太多家長不把文化課當回事。
這些孩子雖然從小學習各種才藝,但是因為文化課的缺失,會讓他們讀不懂劇本,理解不透角色,看似贏在起跑線上,實則是“先天不足,後續無力”。
孫紅雷在參加《萌探探探案》時,得知年僅14歲的群眾演員要輟學追逐演繹夢,他當即就勸誡道:“那不行,一定要把文化課先學好。不然你做不了演員的。”
事實證明,這兩位演技倍受認可的演員的話是有道理的。
於和偉的演技也是大家公認的,但是他的演技可不是放棄讀書得來的,恰恰相反,他經常要通過學習來獲取能量來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角色。
楊玏在演《清平樂》的時候,因為角色的年齡跨度大,他自己年紀又比較輕,為了不露怯,他在進組前也是買了大量的史書來了解人物的生平。
這些演員才是真正的清醒者,他們沒有試圖去走捷徑,沒有把文藝娛樂化,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邁出自己的腳步,值得所有明星學習。
寫在最後:
如今,很多明星之所以被發現腦袋空空,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太急功近利。
他們的眼裡只有名望和財富,覺得靠一副好皮囊就能走天下,哪裡能夠沉下心來充實自己?
但事實證明,空有好皮囊遠遠不夠。
就像馬伊琍所說,演員是一生的事業,拼的不是一時的爆發力而是深厚的文化底子。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哪怕演員說錯了話、做錯了事,都會有粉絲上前為其找藉口維護,甚至可以顛倒黑白,說成是別人栽贓誣陷。
正是因為粉絲的這種維護,讓更多的演員有恃無恐,不思進取。
這種行為看似是在幫助自己的偶像,實則是在扯他們的後腿。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明星的身份說穿了是文化工作者,試問一個自己都沒有文化的人,又如何能在文化工作這條道上走得長遠呢?所以在這裡筆者還是奉勸所有已經成為明星或者想成為明星的人,不要想著一步登天,還是老老實實地先把文化課學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