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最近看了一部希區柯克的電影,中文名叫做《驚魂記》,英文名叫做《Psycho》,如果是直譯,應該叫做《精神病人》會更貼切,可能是為了吸睛的緣故,所以採取了意譯。

這部電影很好地展示了人格分裂,病態的戀母情結及其帶來的傷害。

年輕的旅館主人諾爾曼一眼看上去很正常,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待人有禮,這個讓年輕的單身女子馬裡恩失去防備,剛開始馬裡恩以為對方不過是個害羞內向,不善於與異性打交道的男生,還暗自竊笑,後來在交談的過程中覺察到諾爾曼對母親有著一種特別的固著和依戀,這個表面上看是母親生病年老需要他的照顧,所以他無法離開母親,但實質上是他被母親深深地控制著,而他似乎也甘願被控制,所以對馬裡恩勸告和鼓勵他掙脫控制,追求自由和獨立的話語表示憤怒,馬裡恩覺察到了對方的異常,於是就早早告退回房休息,想著第二天早早離開,應該沒什麼問題。

然而,馬裡恩還是粗心大意了,諾爾曼其實已經分裂出來了兩個人格,一個是自己,另外一個是母親,剛開始和馬裡恩聊天以及偷窺馬裡恩脫衣服並手淫的是諾爾曼,後來產生憤怒情緒並且對馬裡恩產生殺意的是母親。諾爾曼飛奔回家,換上母親的假髮以及服裝,又跑到馬裡恩的房間將其殺死,並冷靜地將屍體進行處理丟棄。

後來調查馬裡恩的警探沿著線索追蹤到諾爾曼的旅館,發現諾爾曼的母親早已死去多年,而且是諾爾曼親手將母親和繼父殺死,因為諾爾曼潛意識認為,母親和別的男人結婚,自己就被拋棄,他無法忍受這點。母親死後,親人朋友將母親埋葬,但是諾爾曼又偷偷將母親從墳墓裡挖出來,並擺在家裡的輪椅上,假裝母親還在地跟她對話,爭執,吵架,甚至,最後戴上母親的假髮,換上母親的服裝來尋求更深入的母親的存在感,他太認同和依戀母親了,於是慢慢地,從他的人格里分裂出了母親人格,而又慢慢地,這個母親人格取代他原有的人格發展成為主人格。所以最後心理學家說,諾爾曼已經死了,或者說,至少死了一半。因為最後在審訊室裡喃喃自語的,是母親,不再是諾爾曼。

生活中我們或許很難有機會看到人格分裂以及人格分裂的演化過程,但是通過電影,我們就可以很直觀感性地觀察到。

有人問,精神病是後天的還是先天的?兩者都有,而且先天的精神病也是後天的精神病遺傳下去的。精神病不屬於心理諮詢師的工作範疇,所以不講,但是其中的戀母情結卻是比較普遍存在的,也是比較常見的,一般人都會有,只是沒有發展得那麼極端和病態。

雖然我們並不知道諾爾曼的母親生前是怎麼樣的,但是通過諾爾曼分裂出來的母親人格,我們還是可以了解諾爾曼的母親是怎麼樣的,只有一個充滿強烈控制慾的母親才會對兒子的離開以及對異性有性衝動產生強烈的憤怒和妒嫉,這種憤怒和妒嫉最終導致殺人事件。

而從諾爾曼的角度來看,也只有甘心被母親控制,並深深認同和依戀母親的兒子才會因為母親要跟別的男人結婚所以殺死母親,並且分裂出母親人格。

所以,是誰的錯呢?

交給讀者自行思考和判斷吧。

電影中還有個讓人深思的意象象徵:鳥。

諾爾曼很喜歡鳥,所以他的辦公室後面的小房間裡擺滿了鳥的標本,鳥看上去人畜無害,但是爪子和嘴很尖銳,這是傷人的利器,是一種攻擊性,就像諾爾曼。

1103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從《紅雀》到《小丑》,從死侍到睡美人,“一字千鎊”的影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