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一年的《姜子牙》,剛上映的那幾天,據說口碑兩極分化。所以看的時候也是忐忑不安的。
但整個看完之後,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會有兩級分化的口碑,確實有糟點也有閃光點。
首先視覺效果來說,入眼的畫面是真的不夠精緻,甚至可以說是粗糙,就像是匆忙趕工交出了一部未完工的作品。
3D電影,如果畫面不夠精緻,那就完全沒必要做3D的。跟同系列的《大聖歸來》和《魔童降世》相比,畫面的精緻程度差的不是一點半點。畫面如果轉化為二維動畫,應該效果會好看的多。
人物形象本身就不夠細緻了,環境和背景的渲染更是糟糕:亂石枯槁反應人間悽慘荒涼,空茫單調對應神界偽善壓抑,但整個環境看起來既不具體又缺乏想象力。
而且到了最後的高潮部門,畫面依舊是粗糙。再說人物,其實都應該再細化再精緻一些的。
尤其九尾這個妖怪的形象,真的是特別的失望。就是一團紅色毛茸茸的東西,撲來撲去。
但九尾的面具這個概念用的好,它帶著跟那些金尊一樣的面具,暗示它和十二金尊一樣,是元始天尊的傀儡。當九尾意識到元始天尊的陰謀,想拿下面具不再甘心受元始天尊的控制,破碎的面具,對應的正是是九尾的反抗。
整個看下來,製作效果最好的居然是四不相,我的淚點也是四不相。四不相相比於其他人物和主題來說,確實更靈動一些,而且可愛,所以就很討喜。但四不相的化出原身的形象,相比之下就很粗糙,甚至都沒有幾幀全身的形象,就糊弄過去了。
整個視覺效果,作為一個沒名沒姓的的動畫,效果是足夠的,說不定還能作為意外“黑馬”殺出來。
但是作為吊足了大家胃口的一部預期爆款,又有《大聖歸來》和《魔童降世》珠玉在前,這點製作效果,對拔高了期待值的觀眾來說,就有些不夠看了。甚至效果都不如後面的彩蛋。
總之,整個影片從視覺效果來說,有點對不起團隊宣傳片中那麼多人力和時間的付出。
而且製作團隊拿出支援國漫來打感情牌,就有點上不了檯面。誰不是衝著國漫期待這部影片呢?我們能包容國漫製作的不足,但受不了糊弄。
如果非要凹“國漫”,那至少得有點國漫意識吧?影片中並沒有覺得很有中國特色。
整部影片有很濃郁的歐美風,尤其是申公豹、小九的形象總是讓我想到其他的國外漫畫形象。唯一有點中國味兒的就是四不相和眾神頭上的樹枝……難道製作團隊都是歪中國人嗎?這跟《魔童降世》裡的中國特色想比,差了一大截。
從聽覺效果來說,配音們還是很給力的,聲音都很符合人物形象。
尤其是原始天尊的聲音,元始天尊出場並不多,但是短短的畫面裡,那字正腔圓八風不動聲音,將無情無義欺世偽善又出塵絕世的陰險君子,表現的淋漓盡致。雖然看不到他真正的臉,但確實感受到了那種不要臉的樣子。
從劇情來說,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感覺矛盾衝突很強烈了,但是還是有種溫吞的感覺,不夠“燃”。
這或許是因為劇情總是反覆的插敘,導致那口氣就起伏不定,抑沒抑到底,揚也沒揚上去,所以沒有很強烈的節奏感吧。
從立意上來說,我還是很喜歡這部片子的。
很明顯,這和《大聖歸來》《魔童降世》不同,不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片子,這部片子更適合成年人去看。
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個人被騙了之後,不畏強權堅守正義揭發真相的故事。
但對於成年人來說,卻有更深的反思意義:抉擇。
姜子牙在晉升為眾仙之長時,面臨的就是一個抉擇:是裝聾作啞斬殺狐妖加封天神,還是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離經叛道?
這個時候的姜子牙多麼像塵世中成長的人:你要繼續往上走嗎?那麼你就要變的世故,戴上那些一模一樣的面具,摒除真實的個性,模糊善惡以明哲保身,否則你就無法成為上面世界裡的人。
姜子牙有無數次可以重返上界的機會,但是他做不到假意逢迎,因為他會於心不安。
姜子牙和大聖、哪吒劃為一類人 ,因為他們身上都有敢於質疑權威、反抗叛逆的精神,他們永遠做自己,心中有自己的善惡準繩。
但姜子牙與他們又有不同,他的反叛精神並沒有那麼強烈,他不會那麼眥睚必報,也願意與人為善,委屈自己融入一個截然不同的圈子,但一旦觸及到底線就會觸底反彈。
他們代表的也是碌碌塵世中越來越少那些人:如果說大聖和哪吒是代表年少氣盛和血氣方剛,姜子牙則代表了中年人剛正不阿。
因為在紛繁雜亂的人情世故里,很多人的成長都伴隨著一種悲劇:他們的成長或許並不做什麼壞事,但由於社會的導向,產生了對社會成的渴望。在成長中變得冷漠、世故、功利,漸漸的泯滅了原始的單純與靈性,最終活成了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其實這也是成為社會人的悲哀,生存還是毀滅,取決於服從還是叛逆,社會就是一張濾網,留下來的都是差不多合格的。
相比於大聖的一點就炸和哪吒的戾氣沖天,被打磨過的姜子牙,柔中帶剛才是更具有代表性的。
因為我相信有很多人是厭惡這種同質化的,都是為了生存表面上偽裝成一顆土豆,內裡還是地瓜的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