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的大爆劇《慶餘年》播出之後,郭麒麟可算是靠著呆萌可愛、憨憨傻傻的小財迷“範思轍”一角大火了一把。
到了今年,郭麒麟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躥紅熒屏,成為了《跑男》《密室大逃脫》《做家務的男人》等多檔綜藝的常駐嘉賓。
連何老師都調侃:“復工之後第一個節目見到了郭麒麟,第二個節目還有郭麒麟,第三個節目,怎麼還是郭麒麟?”
活躍在觀眾視線中久了,大家也慢慢發現了這個小眼睛“寶藏男孩兒”的魅力。
紛紛誇他情商高、謙遜有分寸、幽默有才華、乖巧懂事...
這些特質讓他在圈內備受好評,不僅招前輩喜愛,和同輩也能相處甚歡。
清冷如周迅第一次見郭麒麟,就迫不及待表達了對他的喜愛↓
在吳磊、蔡徐坤、張若昀面前,郭麒麟更是彷彿拿了大女主劇本,被勾肩搭背、親密無他↓
必須承認,溫潤如玉、善良可親是他行走娛樂圈的一大獨特魅力。
但在郭麒麟的人格里還有另一面矛盾之處:
內斂、敏感、少年老成。
年方24的郭麒麟,雖然年紀不大,但身上卻有一種超脫他年紀的成熟穩重。
活得十分通透,清醒。
這跟他的成長環境還有一個人密不可分,這個人,就是其父郭德綱。
很多不了解郭麒麟成長史的人,都會讚歎是郭德綱培養出了一個好兒子,更流傳著一句話叫做:“生子當如郭麒麟,教子當如郭德綱”。
前半句,我同意。後半句,有待商榷。
眾所周知,郭德綱是一位“嚴父”,嚴厲沒毛病,但郭德綱最受爭議的是他的強權打擊侮辱式教育。
這讓郭麒麟的童年,看似天之驕子,實則非常人所能承受。
時光往前推移20多年,當別人都還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貝時,郭麒麟就要學會站在角落裡面對孤獨。
那時候,郭麒麟還不是德雲社的少班主,而是一個“資深留守兒童。
10歲之前,郭麒麟都很少見到父母。
因為在他4歲那年,父母離婚,母親遠走日本,父親郭德綱赤手空拳去北京闖蕩。
小小年紀的他,跟著爺爺奶奶在天津生活。
父母不在身邊,本身就比較自卑敏感,再加上性格軟糯長的胖,一進校園郭麒麟就成了大家欺負嘲笑的物件。
爺爺每次看著他回家時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氣就不打一處來。
“又被別的孩子欺負了?”
“沒有。”(這是爺倆經常性的對話)
爺爺心疼郭麒麟教他下次必須還手,可郭麒麟硬是一次都沒回擊過,他憨憨地說說“我覺得不至於吧,也不忍心。”
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我是想告訴大家,郭麒麟從小就內向溫吞善良,這些都是骨子裡的東西,與生俱來的,跟後期郭德綱的教育並無多大關係。
郭麒麟在採訪中說,六歲之前他就見過他爸一次,雖說倫理上要叫一聲“父親”,在孩子的情感上不過是一個有著血緣關係的陌生人。
後來在郭麒麟十幾歲時,郭德綱在相聲界有了名氣,也慢慢站住了腳,便接郭麒麟到了北京。
父親北京的家裡人很多,大家都畢恭畢敬叫他師傅,叫自己“少爺”,當時他以為自己的美好生活要來了。
萬萬沒想到,這只是“悲慘”生活的另一個開始...
郭麒麟入門後,他就給兒子立下了一系列的家規:
師兄們來家裡吃飯,他必須站起來打招呼,還要給師兄們端茶倒水;
師兄們跟著父親坐著談話,他是小輩就必須站著聽,站著聽還不算,必須得安安靜靜;
吃飯的時候,什麼好東西,要先緊著師兄們吃,師兄們吃完了,才輪到他去吃。
臺詞別人背3天,郭麒麟只給兩天;倘若不小心犯了錯,郭德綱就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就批評他,人越多越來勁,一點不留情面,就像把郭麒麟身上的衣服一層一層扒下來,殘忍異常。
他的教育理念是,必須要把孩子所有的自尊都踩碎,狠狠地批評、欺負,只有在家裡欺負夠了,孩子長大在外面受欺負的話自己心裡好受點。
於是,當郭麒麟不愛吃青菜的時候,郭德綱會裝一滿碗的青菜讓他吃,必須吃完,哭就把他轟開,坐遠點哭,哭完再吃。
這個故事郭德綱引以為豪在無數個綜藝裡講了無數次,他覺得他教育有方,因為從此之後,他兒子很聽話。
但他不知道的是,這種教育方式或許能讓郭麒麟變得聽話幾分,但同時也讓他的內心傷痕累累。
大家只看得到父親給他的光環,卻從未關心他如何長大。
多年後,郭麒麟在採訪中吐露心聲:“大家都以為我抱著碗被趕到樓梯間哭是因為不想吃青菜,其實不是,我哭是因為別人都有椅子坐,而我只能一個人坐在樓梯間吃我不愛吃的飯,我覺得難過...”
活生生給孩子委屈哭的。
提起童年,郭麒麟還說:“我爸總說我小時候愛哭,其實我真不是因為某一件事就哭,我爸總對我視而不見這事,很刺激我”。
“我小時候打羽毛球摔進了草叢裡,沒有人來扶我,我爸還和其他小孩兒玩得很開心”
郭麒麟難過的是,父親在無數個邊邊角角小事中表現的態度,他忽視了年幼的孩子每個需要關懷的時刻。
而這些郭德綱不知道,他也從未試圖了解兒子內心。
慢慢的,郭麒麟對郭德綱從“陌生”變成了“害怕”,他在家裡不像少爺,反倒像個客人,總是誠惶誠恐。
有一次他看到燒餅(郭德綱的徒弟)在吃一盒棍狀的餅乾,怯怯地問他:“哥,我是不是也能吃幾根啊?”
燒餅說:“你當然能吃了,這都是你家的東西,你就是翻著筋斗吃都沒人管你。”
這樣的郭麒麟讓燒餅都心疼了。
因為童年時不斷被郭德綱忽視和否定,郭麒麟開始變得自卑、謹小慎微、小心周全。
猶記15歲的郭麒麟第一次上臺,演出十分成功,觀眾全程鼓掌叫好。
就在少年剛拾回一點兒自信的時候,郭德綱一上來又直接把郭麒麟的努力否定得一文不值。
他對著2000多人的場子,痛批郭麒麟。
“你要知道今天現場來這麼多人,並不是為了看你而來,你沒有任何資格站在這個舞臺上,這是大夥捧你,單憑你自己,什麼都不是!”
郭麒麟頻頻點頭,連連應和,“對,這是應該的,我記得。”
2012年5月,岳雲鵬在北京開辦“嶽來嶽棒“專場,16歲的郭麒麟助演,那時他舞臺經驗不足表演還有些許青澀,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下臺後,郭德綱先是主動誇了其他弟子,接著當眾批評郭麒麟,甚至在微博開罵“蠢子無知,糊塗至極”。
上萬網友圍觀了郭麒麟被父親教育的名場面。
這讓郭麒麟一度感到挫敗,那段時間,舞臺幾乎成了郭麒麟的夢魘。
對此郭德綱還是秉持自己要把兒子自尊碾碎到底的原則,他認為:只有我罵夠了你,你才能不被別人罵。
雖然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遭到父親的當頭痛罵,但郭麒麟直言,比起這些更可怕的懲罰還是父親的冷暴力。
他形容那種感覺,猶如“鈍刀子殺人”,芒刺在背,比當眾辱罵更難受。
在這樣的挫折教育下,郭麒麟覺得自己還沒成年,自尊已經被粉碎了。
其實原本郭麒麟對自己的未來是有過思考的,他曾一度想出國留學,不想學藝。
奈何還是擋不住郭德綱日復一日的循循善誘。
最後初二就退學,拜師“德雲皇后”于謙門下。
父業子承,看起來倒是恰當。
但在郭德綱和郭麒麟的後媽王惠有了兒子之後,狀況又變了。
郭德綱的小兒子比郭麒麟小19歲,在同父異母的弟弟出生一年多後,郭麒麟便搬出了家裡。
他租了個簡陋的房,一張沙發,一個茶几,就沒有多餘的傢俱了,衣服隨意晾,冰箱空蕩蕩,抽屜裡還囤了一大堆點外賣剩的筷子。
堪稱史上最慘·勤儉持家富二代。
小s問他:“你爸是郭德綱,怎麼不給你買套房啊?”
郭麒麟說:“他的錢是他的,我要他也不給啊。23歲買不起房這不丟人。”
很多人以為頂著“郭德綱之子”和“德雲大少爺”的光環,郭麒麟必然是嬌生慣養、錦衣玉食的。
殊不知,郭麒麟父母小時候就沒給過他零花錢,全靠春節的壓歲錢,艱難地撐過一年。
家裡不給零花錢,在公司,爸媽還要抽他錢。
這裡就會有姐妹說了,沒房好歹還有豪車呀?
是的,大家應該記得郭麒麟因為開麥拿侖上了熱搜,網友罕見沒罵他炫富,反而紛紛感到欣慰,覺得這娃終於有個“富二代”樣兒了。
實際上,這輛豪車是郭麒麟用自己掙的錢買的,郭麒麟還說:“車牌上了公司的號,等於我花這麼一錢,這車現在是公戶!”
搬出家裡的豪宅後,郭麒麟也偶爾回家,但對他來說每次不是回家,而是像客人般“串串門”。
還記得德雲社有一場封箱演出,孟鶴堂唱了一首自己寫的歌,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郭麒麟是唯一繼承人,沒想到又來了郭汾陽”。
全場鬨堂大笑,雖然是句玩笑話,仔細品品卻字字扎心。
大家有所不知,郭德綱雖然是德雲社的創始人,但他根本沒有德雲社的股份,德雲社的實際控制人是郭德綱的妻子王惠,持股99%。
這些年德雲社名聲大噪,商業版圖輻射至影視、服裝、餐飲,但很多公司的最終受益人都是王慧。
王慧和德雲社大佬侯震也曾說過,郭德綱只是德雲社簽約的首席藝人。
雖說一切人員排程、商演合作、日常演出的總決策權都在郭德綱自己手裡,但王惠依然是德雲社戲公司的核心人物,哦對了,管理層除了王惠還有王惠的弟弟王俁欽。
所以,德雲社的嫡庶格局決定了郭麒麟沒有資格爭班主。
並且以王惠家族對德雲社的控制來看,以後的德雲文化公司的大股東和董事長可能性最大的是郭汾陽。
再來看看郭德綱是如何看待人人好奇的未來兩個兒子“家產之爭”的話題的呢?
他曾當眾說郭麒麟有著出家人般的心境,無慾無求。言外之意就是:郭麒麟一定不會跟弟弟爭財產的。
Emm...確實,這兩年大林子的事業確實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以他不爭不搶的個性可能確實對繼承家業沒多大興趣。
但是,郭麒麟不說不要,不代表他該。
疫情期間德雲社這麼大一家子全部歇業,郭麒麟短短時間錄了九個綜藝,而他賺的每一分錢都要按照規定被公司抽成,最後還不是進了控股99%王慧的口袋嗎。
郭麒麟為什麼“摳門”?因為那錢是他一嘴一嘴說出來的,一個妝一個妝畫出來的,一個戲一個戲拍出來的。
而那個讓郭麒麟飽受“富二代”偏見的郭德綱。
沒有小兒子的時候,讓郭麒麟子承父業,人人尊稱一句少班主。
有了小兒子之後,郭麒麟就成了心似大海,無慾無求的好兒子。
你看看你多雙標啊!
最讓我心疼的是,從小對郭麒麟打擊侮辱、以“挫折教育”自豪的郭德綱,到了小兒子身上卻沒有一以貫之。
對郭汾陽的教育理念就是“富養”,錦衣玉食,眾星捧月。
渾身上下的行頭都是奢飾品品牌,光是手上的手鐲就價值好幾萬,平常出街,標配一個保鏢兩個保姆。
對郭麒麟嚴苛至極的郭德綱,到了郭汾陽這突然就春風細雨、慈眉善目了。
郭麒麟十歲前和父親呆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是2002年非典時期,郭德綱迴天津住了半個月。
而這次疫情,郭德綱一家人和和美美去國外度假了,沒有郭麒麟。
成年之前的郭麒麟在父親定製的條條框框裡活著,身心處處受到壓抑。
小時候吃飯都要在大家全部吃完後問一句“爸爸這個我能吃嗎”。
郭德綱美其名曰教導孩子知禮節,懂規矩。
而郭汾陽呢,讓舅舅吃屎他也覺得很可愛,這個故事他一臉寵溺的在不同的場合講述了無數遍。
你看,到了小兒子這,規矩什麼的他都不要了。
我不否認,今天的郭麒麟成長的非常出色,謙卑如玉、禮貌有加、進退有據。
但並不是因為郭德綱教育的好,而是郭麒麟本性善良,自身堅韌,是他自己成材,他的幸運。
郭麒麟經常讓我想起那句“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披荊斬棘而來,他出落的善良大度,同理心強。
被人撞到的第一反應是先把被撞的的人扶起來,連聲道歉,然後火速——跑去救魚。
他謹慎懂事,彬彬有禮↓
他謹記恩惠,重情重義。
孟鶴堂送來的粘豆包,馮照洋送的牛肉醬…師兄弟們的滴水之恩,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他尊長重道,待人謙卑恭敬。
在和華少的訪談中,郭麒麟倒茶時不小心倒多了,便立刻道歉:茶要半酒要滿,這杯我來喝。
郭麒麟的“迅速反應”說明,這些禮節早就已經浸透到他的骨子裡。
但也正是這份異於當代年輕人張揚個性的沉穩內斂,多少讓人有點心疼。
初入娛樂圈時,“郭德綱之子”的頭銜帶給他的弊遠大於利。
2018年,他作為新人演員參加《我就是演員》,飾演《士兵突擊》的片段得到了導師章子怡和徐崢的認可。
章子怡當場驚喜到大喊:“你太會演了!”。
怎知事後“拼爹論”夾雜著無數惡評洶湧而來,郭麒麟的微博淪陷在謾罵聲中。
“果然有個爹真是不同啊。”
郭麒麟也不解釋,所有網路暴力照單全收,下一期節目,他趕緊和給他投票的兩位導師道歉。
那一天,章子怡十分認真的跟郭麒麟說:“麒麟,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跟你合作,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你是一個好演員!”
小郭依然保持低姿態放,畢恭畢敬,頷首致謝。
他就像一個屠龍少年,踩著爭議而來,與惡龍糾纏過後,依然天真赤誠。
經常有人形容郭麒麟“少年老成”。
請問如果有選擇,誰又會喜歡過早成熟呢?很多長大都是被迫的。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即使長大後他最終表示對父親的理解,也達成了和解,但在回顧過去時,郭麒麟仍苦澀地說:“我小時候經歷的事,換別人根本受不了”。
哎,啥也不說了,抱抱大林子。
成年人的世界裡,哪有什麼和解,千言萬語不過是一句“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