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鼓足勇氣的出發,都是為了回家。
國慶檔一直是最火爆的電影上映時機,且因為受到前幾個月的疫情影響,這個十一國慶檔的電影市場顯得格外火熱,前有《我和我的祖國》首當其衝,後有《姜子牙》窮追不捨。和這些大片相比,有部電影則顯得不爭不搶,還有點小清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電影——《一點就到家》。
根據目前的實時票房統計,《一點就到家》已超過《姜子牙》的200多萬票房,成為當下票房榜第二名。電影上映前就有訊息稱,《一點就到家》的劇本因時間問題寫得十分倉促,人們甚至對其並未抱有太多期望,因此能夠得到現在的成績顯然是所有人都沒有意料到的。
《一點就到家》講述了三個性格不同的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雲南的小村莊創業的故事。與當下的創業主流相悖,正當人們都想走出鄉村獲取成功時,導演卻將視角從都市放回到鄉村,營造出一種最原始的歸屬感。而這一立意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
《一點就到家》將影片中三個年輕人的不同性格展現得十分明顯,魏晉北十分渴望成功卻屢屢碰壁,甚至想要了斷生命。他代表著對創業感到迷茫無助的人。和魏晉北一比,彭秀兵明顯單純得多,越挫越勇是他的明顯特質,無論如何失敗,他的身上都有種對成功的執著和對困難的樂觀。他代表的是對創業充滿希望卻困難重重的人。彭秀兵在整個隊伍中則更像是個凝固劑,如果沒有他,三個人很難成功。而李紹群則是因為想要成功而與父親意見不和分道揚鑣,他代表的是因創業道路不被認可而內心矛盾的人。三位年輕人的性格特質,基本代表了現在創業潮流下最常見的幾種人,導演也有意通過這種性格分支,來引導人們從中產生新的理解。
雖然《一點就到家》是一部與創業息息相關的影片,但從該片立意於鄉村就能看出,它所強調的重心並不在創業與成功的關係,而是希望年輕人們不要一味執著於紮根繁華都市。當然影片也不想把終極思想落在“回家”上,而是通過三個人在雲南的奮鬥,以及和鄉親們的相處,來強調一種類似於家的歸屬感。
目前《一點就到家》的豆瓣評分是7.3分,也算是個中規中矩的分數。畢竟影片還是有一定缺點的,比如毒雞湯的硬性植入,對鄉村文化的落後闡述不夠充分,以及人物衝突不夠強烈等等。但好在整部電影表達的觀點很清晰,人物形象塑造也很明顯。
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外出創業,有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而有人卻被利益矇蔽雙眼,甚至逼進了死衚衕。成功從不應該以金錢和地域歸屬來判斷,更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當你不再把它當作執念時,你會發現從零出發並不是一個前路未知的謎題。無論是走向大城市還是迴歸小山村,只要你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哪裡都可以成為你的歸宿。而關於那成功與否的結果,其實已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