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持續向前
1994年,是奧斯卡歷史上少數的“大年”,幾部偉大的電影在同一年爭奪奧斯卡獎。
三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中,最終是《阿甘正傳》獲得了“最佳影片”。
阿甘對上帝、對母親、對愛人忠誠,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忠誠。
他從不懷疑自己的價值觀,從未懷疑過自己內心深處信仰的每一樣東西。
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有兩種人。
一種是傻子,一種是瘋子,傻子是會去相信的人,而瘋子是會去行動的人。
因為選擇太多,選擇很可能誤導人生。
面對人生,或許應該有這種準備:“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會選中哪一顆”。
01
阿甘是真·傻子嗎?
如果問你,傻子和聰明人,哪一個更容易成功?你肯定會選擇聰明人。
但在電影《阿甘正傳》裡,成功的傻子阿甘,智商只有75。
他出生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小鎮,先天弱智,但在至愛珍妮和媽媽的愛護下,開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電影片頭,他坐在長椅上一直說著“Mama said”,並以媽媽說過的話作為人生信條。
他聽從珍妮在他即將被派往越南時的囑咐,“不管發生什麼,不要逞能,發現什麼不對,你就趕緊跑。”
他只是為了能夠不受欺負,一路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在大學裡,被破格錄取,併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在戰場上,他一個人穿過槍林彈雨救了整個連的人,只是他要救他的好朋友,順便救了那些戰友;
戰爭結束後,他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
各種機緣巧合下,阿甘成為橄欖球巨星、戰爭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億萬富翁。
他對生活的態度是“不停向前跑”,他對愛情的態度是“我不傻,我知道什麼是愛”。
一個正常的人,擁有判斷能力,他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一個正常的人,可以有很多選擇,所以總是在等待時機;一個正常的人,不會把精力浪費在沒有用的地方。
但阿甘偏偏不是個正常人,他不會去問“人生是什麼”之類的問題。
他只會傻傻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我成功的唯一力量是堅持,唯一的方式就是想得少。”
02
那些聰明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阿甘“聰明”在想得少上,打不贏咱就跑;喜歡一個人,就一直喜歡下去,就是這麼直接。
我一同學的父親,生活態度就是“要麼人吃虧,要麼錢吃虧”,這是他思維方式上的“極簡主義”。
事實也證明了,這句話減少了他生活中90%的煩惱。
網上盛傳的人生四大法則“不行就分,喜歡就買,多喝點水,重啟試試”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事說事,別BB。
而所謂的聰明人,倒是糾結的綜合體,總是能在腦海裡齣戲。
影片中的珍妮,上尉,雄心勃勃地打拼、奮鬥,他們的結局是怎樣的?
珍妮肯付出,人生處處都是精彩,摯愛搖滾,和左派軍官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在酒吧裸唱追尋自我,簡直不要太瀟灑。
丹上尉出生于軍事世家,萬丈豪情,願為戰爭付出生命的代價。
可是這倆人,糾結到最後,連生路都沒了。
而傻子阿甘,當想不出生命的意義時,便去奔跑,在路上找到了自我;
戰友喋喋不休說著蝦子的N種做法,待時機成熟後,他帶著戰友的遺願,開了蝦店。
今天你看到他在參加XX讀書會,明天在看某思維的演講;今天發微課連結,研究新的風口在哪,明天又對新時代的來臨發一番感慨。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廣袤的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精神抖擻、如飢似渴地做一件事情,學習。
學習的熱情是感人肺腑的。手機裡沒有幾個知識付費欄目,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他們左思右想,混跡於各種社群、聚會中,生怕錯過了“豬都能飛的風口”,被“知識”支配著恐懼,始終做一顆合格的韭菜。
聽說XX去了網際網路公司,立馬想辭掉平淡的體制內工作;聽說最難畢業季來了,創業維艱,又扎堆去考公務員,盼望著早日捧上“金飯碗”。
他們看得多,想得多,唯獨獨立思考得少。他看似很忙,實則瞎忙;看似行動力滿分,實則一事無成。
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博弈無定數。沒事還是少做白日夢,多做實事比較靠譜。
03
增長是重要的,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戰爭結束後,阿甘通過開蝦店,實現了三由——時間自由,財務自由,心靈自由。
他帶著戰友的遺願,研究出了蝦子的一百種做法,在店內只做蝦。
許多CEO給創業者的話都是:“你往前衝,速度最重要,錢不是問題”。
2018年9月20日,奮戰8年的美團掛牌上市了,市值4000億港幣,約為510億美元,成為國內前五大上市網際網路公司。
39歲的王興也迎來創業征途上的最高峰。創業15年,從校內網到飯否、海內網,再到美團。
王興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於有所成就。
他分享了矽谷的一句格言,有點粗俗但非常直接:Keep growing, fuck everything else。只有增長重要。
美團有大重要選擇:
第一,一開始就著重發展二、三線城市市場;
第二,自知鬥不過阿里,實物電商不做;
第三,利用團購網站過期自動退款、優質商家來做補貼等多種流程優化手段,採購線上流量;
第四,看準時勢,在2012年堅決地轉型移動網際網路。
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只要能保持高速增長,所有的問題都至少在短期內能夠被容忍,被掩蓋,或者不會爆發。
可能很多問題當時是個問題,你長大十倍、百倍之後它就不是問題了,甚至不需要解決它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雷軍也曾說過,網際網路創業的七字訣是:專注、極致、口碑、快。
專注是排第一位的,因為創業比拼的是個人、團隊、所有資源,就像刀鋒一樣,越專注越有力量。
事業上的想得少,就體現在專注力上,把領域垂直做縱深,把底盤做後厚實。
羅永浩當年給俞敏洪寫了求職信,試想如果羅老師當年認為要把英語練到王強老師一樣才能敢去新東方應聘,現在可能也只是一個吉林延邊的文藝老憤青罷。
真正把事情做起來的人,考慮的問題的過程其實是這樣,這件事我一定要做,缺什麼東西我去想辦法去爭取。
而什麼做不起來的人,永遠在等待時機成熟。
04
即使只會逃跑,也要讓人追不上
一個外籍的美國棒球手,在他職業生涯中有非常輝煌的成績。
但體育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領域,大家覺得他會走下坡路。
別人問他:“你過去職業生涯一直是向上的,可能到了一定年齡段體力會下降,你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他說:“對我來說重要的事情不是一定向上或者向下,關鍵是持續向前。”
職業、人生,都是如此。
醫家常說,傻子去病快,治聰明人的病反而慢,信則靈。因為聰明人總是想太多,做得太少。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嚐到哪種滋味。
當我們譏笑阿甘型別的人愚蠢之時,就需要想想自己的聰明為自己都帶了些什麼。
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議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想做什麼就去做,別在那東想西想;少聽過來人的經歷,多一些親身經歷與實踐;
沒事好好鍛鍊順帶早點睡,少熬夜,起碼有個好身體不成為家人的負擔;
將你的某一項或者幾項特長,將“一萬小時定律”練到極致,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哪怕只有逃跑的本事,那也要讓任何人追不上。
真正的知行合一,不是我們想象的轟轟烈烈,而是不耍小聰明,有著極盡的堅持與堅忍,想得少,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