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截至今天,《急先鋒》上映24天,票房總計2.78億。

折算下來,平均每天1000多萬。

但看看近幾日的票房趨勢,平均每天才200多萬,和平均數相去甚遠。

以此可以得出兩個結論:1、熱度過了;2、後勁不足。

再看看排片場次和佔比,還有上座率,更能說明問題。

先從《急先鋒》電影本身來說。

網傳這部電影的投資金額,高達6000萬美金。

這投資回報比按照現在的票房來看,賠錢是沒跑了,只是賠多賠少的問題。

至於下一部電影會不會繼續這麼玩兒命砸錢,那就只有深不見底的資本市場才能給出答案了。

說完電影,再說說唐季禮。

從電影上映前、中期唐季禮接受的採訪來看,他本人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值還是很高的。

當然了,誰看自己孩子都是“各種看各種帶勁”。

但在成績還沒出來之前,就把續集都寫好了的操作,未免有點過於自信。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並不是投多少錢回多少錢=不賠錢。

就算刨除院線分成等雜項,《急先鋒》近4億的投資,再算上最基本的宣發,也要5-6億票房才能勉強回本。

(宣發預算“縮水”,因為《急先鋒》在這塊確實比較佛系,動靜不是很大。)

6億票房,這個成績放眼整個國慶檔,也不過4部影片做到了。

其中的《八佰》雖說“加點兒”了,但本身的品質和口碑也擺在那裡。

除了被寄託超高“封神宇宙”期待值的《姜子牙》,其餘電影都是有題材、情懷支撐的。

但話說回來,唐季禮之所以如此自信,其根本原因在他的採訪話術中已有所體現。

跟籌備多少年沒多少關係,跟投資多少錢也沒多少關係。

最重要的,是《急先鋒》裡有一塊“金字招牌”——成龍。

正如唐季禮自己所說,他和成龍合作30年。

(他可能是從拍攝之初開始計算時間的,因為他倆第一次合作是在1992年,在此之前唐季禮參演的電影中,也沒有成龍)

成龍是幾代人的情懷,甚至是“大哥”。他的票房號召力,也是有資料支撐的。

別說唐季禮,就是一般的投資人,聽到“成龍”這兩個字,也會蹦高砸錢。

可問題就在於:現在的成龍,還是當年的成龍嗎?

去電影院看《急先鋒》的時候,本人已經抱著最大的寬容落座。

畢竟是從小看成龍電影長大的,而且54年生人的成龍,今年已經66歲了。

如果指望一位年近古稀之人還生龍活虎,未免太不厚道也太脫離現實。

可即便如此,在看見成龍笨拙地跳進車裡、面對著2層樓的高度都膽突突的時候,心裡還是會產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他可是成龍啊,可是曾為電影史貢獻無數驚險鏡頭,併為此受過很多傷的傳奇人物。

歲月不饒人~

更讓人無從下筆的,是《急先鋒》中對愛國情懷的笨拙表達。

熟悉成龍的人都知道,他後期一直在電影中有意無意地強調著“民族自信”等相關。

但這一點在《急先鋒》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如果說,在他國如履平地般自由、黃金跑車隨便開、航母導彈隨便用拍攝也算一種“自信”,那最多就是劇組的、甚至只是成龍一個人的自信罷了。

看愛國,有《戰狼》;看搞笑,有年輕時的成龍和現在的開心麻花。

一邊想收割“成龍情懷”,一邊想拔高電影立意。

想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有點難。

再說“安保”這一題材,對於普羅福斯來說,已屬“空中樓閣”的級別。

一般老百姓別說僱保鏢了,能去到有正八經安保系統的地方溜達、常住,就已經很不錯了。

不管是搞笑還是愛國,都很不接地氣,或許也是《急先鋒》失利的主要原因吧。

最後就標題中的“尚能飯否”簡單說兩句。

電影行業需要復甦,觀眾也希望電影復甦。

不管誰出品的,也不管在哪拍的,只要是好電影,大家還是願意掏錢的。

熱愛電影的人,沒人會和電影過不去,更不會和自己過不去。

可話說回來,被很多人“欠一張電影票”的周星馳都會飽受質疑,一路看一路讓人“哈哈哈”的成龍,又能承載多少耐心?有多少情懷可以消耗?

這口飯,想吃的人吃不到嘴裡,想給的人無從下手——怎麼吃?

64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小鬼當家》男孩90年代片酬800萬美元!最終毀在父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