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很多人都說,李安導演變了。

從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開始,他一頭扎進了電影技術改革的的浪潮中。

《比利·林恩》採用了所謂的「120幀+4K+3D」的高規格拍攝技術,然而在市場上卻慘遭滑鐵盧,可這位向來謙和溫厚的文人導演卻不服輸。

時隔三年,他又帶來了同樣規格拍攝的新作《雙子殺手》。

這部製作成本則高達1.38億美元的A級大片,同樣遭遇了市場和口碑的雙重質疑。

不僅北美票房慘淡,而且口碑也創下新低。

爛番茄新鮮度只有28%,IMDb僅5.6分,成為李安職業生涯裡倒數第二差的電影。

今天表姐就來說說這部陷入爭議中的電影,究竟行不行——

《雙子殺手》

Gemini Man

據說,《雙子殺手》早在1997年就已經有了完整的劇本大綱。

時間要追溯到1996年,世界第一隻克隆羊多利誕生,讓世界知道了克隆的概念。

緊隨其後,好萊塢的科幻電影編劇們也瞧準了苗頭,一時間克隆人題材的科幻作品在扎堆。

而這也成為《雙子殺手》的影片最初概念的源頭。

電影的情節並不複雜,講述了一位年邁退休特工亨利在被人追殺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追殺自己的人,竟然是比現在的自己年輕25歲的克隆體。

然而專案在當年卻因為技術受限而中止,一再擱置多年後,最終才輾轉到了導演李安的手中。

影片一開始,就從一場懸念十足的刺殺戲開始。

男主角亨利(威爾·史密斯 飾),是國情局最出色的特工,有著最出色的暗殺技能。

即使是在兩公里外向行駛列車上的目標人物開槍,也依然能得手。

可這一次,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偏差。儘管任務最終還是順利完成,但亨利卻感覺到了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於是,在完成這次任務之後,亨利向上級提出申請退休。

然而就像很多特工片的常規套路一樣——

一心退隱江湖的亨利沒有等到平靜的生活,等到的卻是神祕殺手的追殺。

不得已,亨利在好友大亨和特工珍妮的幫助下,踏上了逃亡之路。

然而不管他跑到哪裡,這個殺手總能影隨形地跟蹤著亨利,並多次將他逼入險境。

更讓他驚訝的是,對方彷彿對他非常了解,甚至於自己的動作和思維模式。

以至於每當他要使出殺招的時候,對手都會提前預料到,然後快速躲避。

直到在一次追殺中,亨利發現了令人震驚的真相——

對方竟然和年輕時的自己一模一樣。

於是,一場我與我的對決旋即展開,而背後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

客觀來說。

這樣的故事放在現在,克隆題材早已爛大街的當下,實在顯得有些老套。

於是,近年來熱衷於技術探索的導演李安,試圖用在最頂尖的電影技術來重新包裝這個故事。

在影片中,除了在《比利·林恩》中就使用過的4K、3D、120幀的高規格技術拍攝,同時還使用了動態捕捉技術,完全“再造”了一個年輕版的威爾·史密斯。

所以《雙子殺手》最大的看點無疑是影片所使用的技術。

如李安導演本人所說:

如果不是這個技術,可能選別的劇本。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這種3D、4K、120幀的技術牛逼在哪裡?

首先是3D,這種技術早已無需贅言,現在已經成為好萊塢科幻商業電影的標配。

關鍵在於4K+120幀,前者意味著能夠達到更清晰的畫質,而後者則意味著電影中的動作將變得更流暢。

法國新浪潮大師戈達爾有一句名言:

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

因為以往的絕大多數電影,每秒都只有24幀。

低於這個幀數,就會給人的感覺畫面有卡頓,而高於這個幀率,畫面和動作變得更加流暢。

簡而言之——

幀數越高,動作越流暢。

所以120幀的畫面相當於傳統電影5倍的幀數,加上4K的超高清畫面,可以保證每一幀畫面都能做到纖毫畢現,因而給與觀眾一種極強的視覺沉浸感。

比如:

電影一開場,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飛馳而過的廣角鏡頭,就令表姐印象極深。

24幀看的畫面是這樣的——

120幀看的畫面這樣的——

得益於高重新整理率和高解析度的畫面輸出,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列車正從面前呼嘯而過一樣。

不僅如此,在高解析度和高幀率的條件下,電影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能被鏡頭所捕捉到。

從這個角度而言,這項技術可以說是非常適合《雙子殺手》這樣的的動作驚悚片。

影片中的動作打鬥場面在拳拳到肉的同時,視覺上卻顯得行雲流水一般,製造了極強的臨場感。

電影最精彩的一幕是——

威爾·史密斯所飾演的男主角和追殺自己的克隆殺手,在哥倫比亞街頭上演的摩托車追逐戰。

從樓上和樓下的槍擊拉鋸戰,到騎著摩托穿梭在哥倫比亞的街頭,這場長達九分鐘的動作戲很能刺激觀眾的神經。

一老一少兩個威爾·史密斯之間的打鬥,每一個動作都清晰到無與倫比。

如此精彩的動作戲設計,再加上長鏡頭的使用和多次第一視角的拍攝手法,甚至有一種在玩第一人稱視角的遊戲的既視感。

而另一方面,影片最大的技術賣點則是——

用數字技術再造了一個年輕版的史皇。

電影裡的兩個威爾·史密斯,一個是50歲的老年版特工亨利,一個是隻有23歲的青年版小克,借用數字CG技術,讓他整整年輕了27歲。

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在於——

你甚至很難察覺出,這個年輕版史皇竟然是純粹由電腦做出來的。

影片的特效部分由著名的維塔工作室負責,500多位好萊塢最頂尖特效師耗時兩年才打造完成——

電影沒有采用“減齡濾鏡”,或是常見的面部合成,而是完全由電腦CG來實現“返老還童”。

為了讓年輕的威爾·史密斯看起來更真實,還參照了他20多歲時的生活影像視訊,幾乎找來了他年輕時候的所有視訊素材,從鮮肉威爾·史密斯的骨架、面板、到每一根汗毛,都要細細研究。

用李安的話來說:

別的不敢說,就威爾·史密斯的臉來說,我比他媽媽還要了解他。

最終呈現出的效果,無論是外貌表情,還是肢體動作,這個CG版史皇都足夠以假亂真。

可以說,李安在《雙子殺手》對於電影技術的探索達到了一座高峰,

然而新技術在締造著電影奇觀的同時,也讓影片產生了很大的爭議。

問題在於,影片除了技術之外的其他層面,都顯得非常平庸。

以至於讓人感覺——

炫技大於內容本身。

在以往的李安作品中,最動人的地方是那種細膩情感表達和知識分子式的人文關懷。

然而在《雙子殺手》中,技術卻遮蓋了敘事。

這一方面,要歸咎於影片的糟糕劇本。

這個劇本誕生於20年前,所以在劇情各方面,都顯得很過時。

無論是克隆人的概念,還是這種「我殺我」的設定,亦或是弒父的主題,都早已被好萊塢的商業電影給用爛了。

除去故事的老套之外,劇本層面也是肉眼可見的粗糙單薄。

也許是因為經費全部花在了技術和動作場面上,導致影片的文戲都變成了軟肋,所有的情節推進和故事背景,都幾乎由人物的臺詞和對話來完成。

對於克隆殺手小克,這個承擔了影片後半段所有戲劇衝突的角色,可卻對他的成長前史沒有任何交代,缺少人物弧光,最終淪為了一個符號式的角色。

此外,反派塑造過於臉譜化,配角基本淪為工具人,劇情轉折突兀,以及結尾突然的大團圓,都讓電影的深度大打折扣。

即便李安拍出了非常高水準的動作場面,而且有最頂尖的技術加持,可卻依然掩飾不住故事本身的平庸,和流水賬一般的敘事節奏。

另一方面,必須承認的是——

技術有時候是一把雙刃劍。

固然,高規格的電影拍攝技術帶來了更逼真細膩的畫面。

可問題於——

這種過於真實的畫面,恰恰削弱了所謂的“電影感”。

在表姐看來,電影作為一種影像藝術,它需要的其實是有限程度的真實。

就像欣賞一幅山水畫作一樣,畫面的細節固然很重要,但畫面之外的留白同樣重要。

當畫面的所有細節都可以一覽無餘,就會導致影片因為過於逼真和寫實而顯得生活化,觀眾沒有任何餘地的想象空間,這無疑會造成一種觀影障礙。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電影為了讓演員的每一個動作和麵部表情都清晰可見,所以放棄了景深,人物所在前景和背景所在的遠景全部是實焦。

這的確讓影片的每個場景都可以看到畫面不同景位的細節。

但同時也——

因為細節過多,讓畫面顯得失去了重心。

以至於在整個觀影過程,表姐都感覺更像是在看遊戲過場動畫,或是高清電視上的展示畫面,而唯獨沒法完全代入電影的劇情。

李安導演的才華,《父親三部曲》《臥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斷背山》《色·戒》.......這些電影,早已證明,無人會有質疑。他對於電影技術的執著探索,也值得尊重......

但對於這部《雙子殺手》,我個人覺得是一部很糟糕的作品。作為李安導演粉絲的我,也誇不出口。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范冰冰一直是黑長直?你見過金髮照後,簡直認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