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和我之前推薦過的《月球》一樣,《彗星來的那一夜》同樣是不可多得的經典科幻片,也是低成本電影。

《彗星來的那一夜》成本有多低?區區五萬美元!(《月球》的成本據說是500萬美金,已經被列入“低成本”佳作。)影片只用了幾個夜晚,在同一個場景拍攝完成,其中大部分臺詞甚至是即興創作的!

然而正是這樣一部看似又窮又隨意的電影,卻在公映後口碑爆棚,還收穫多個大獎:2013年奧斯汀奇幻電影節“最佳劇本”、2014年阿姆斯特丹奇幻電影節“黑鬱金香獎”。

那麼,《彗星來的那一夜》到底講了個怎樣的故事呢?

和電影《那個男人來自地球》一樣,《彗星來的那一夜》也是由幾個人組成的封閉空間式的群戲電影,靠劇本、對白和演員表現去支撐複雜的內容。

至於這部電影具體講了什麼,恕我難以用文字去描述清楚。我只能簡單介紹一下,這部電影主要講述:在一個安靜得有些詭異的夜晚,八位好朋友正聚在屋裡談天說地,突然,大家的手機、電腦都失去了訊號,甚至電源也短路了。原來,當天會有一顆彗星劃過地球。Emily趁機講了一個很久之前聽過的傳說,並表示她對彗星的到來有不祥預感,但朋友們只是一笑置之。直到停電後,他們去參觀附近的房子,遇到了一些不可思議(細思恐極)的事情,大家漸漸意識到周圍發生了一些可怕的變化,開始變得手足無措起來。隨著劇情發展,幾位好友開始相互懷疑和猜忌,並由此引發一系列“事故”……

影片中談及薛定諤的貓、量子力學、平行世界、相干效應……這些聽起來似乎很有趣,但如果真的有另一個世界的自己跨越時空站在你面前,當你看著眼前那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會不會憑空生出毛骨悚然的感覺?那時你的選擇會是什麼?會和女主Emily一樣嗎?

作為一部不燒錢只燒腦的經典科幻片,《彗星來的那一夜》是走心的,它有著令人驚豔的創意、複雜燒腦的劇情,穩妥的群戲把控,出色的預埋伏筆……文字不足以講述它千分之一的精彩,所以,還是自己去看會比較帶勁。

觀影前溫馨提醒:如果你不想被開頭奇奇怪怪的對白繞暈,被多個Emily、Mike、Hugh迷惑,你得首先意識到一件事:導演在片中用了剪輯詭計,有時會將多個平行時空裡的房子和晚宴的場景拼接到一起。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Mike的格子襯衫領口,一會是扣著的,一會是敞開的;一個Mike不認識Laurie,另一個Mike堅信Laurie是搞瑜伽的;以及藍色的熒光棒、紅色的熒光棒、桌子上多出來的破碎的杯子等看似亂糟糟、不合邏輯的現象,其實它們發生在不同的平行空間裡。

據說,《彗星來的那一夜》在拍攝時是沒有劇本的。導演在訪談裡說過,影片中的房間就是在他自己家裡拍攝的,道具都是隨手撿的訂書機、餐巾、乒乓球拍等能裝進盒子裡的小物品;影片一共拍了五個晚上,每一天,每一個演員都會拿到一張便箋紙,上面列了他們當晚要做的事,和一些情景條件、行動目標,比如“如果發生了某某情況,你就要做某某事”或者“提及《雙面情人》這部電影並自圓其說”等。他們不知道其他人要做什麼,他們對即將發生的碰撞、斷電和意外狀況都毫不知情。 ——戲還能這樣拍?可真夠刺激的!

這部片和《穆赫蘭道》一樣,評價兩極分化,有人誇它是碾壓智商的極度燒腦佳作,有人說它只是部剪輯混亂、對白糟糕、故弄玄虛的爛片。依我說,就衝著導演這奇特的拍攝手法和腦洞大開的劇情,大家也該看看這部“神作”。歡迎看完的小夥伴留言談談觀後感哦!

21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看電影《麥路人》活著就有希望,願我們心懷希望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