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是個很好的劇本,但在政治上是不正確的。
當看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暗罵“齷齪的亞洲人”時,著實有點讓人不舒服。
事先不知道的影迷很可能會炸毛,傳奇的“東木”伊斯特伍德居然拍種族歧視的電影?
簡直難以接受!
更奇怪是這部片子豆瓣評分還能有8.6分?
直到看完結局,感動流涕,才明白東木老爺子為什麼在看完劇本後第二天,就拍板說,馬上開拍!
2008年上映的《老爺車》,曾被認為是東木的謝幕演出。
那時他78歲,也算是退下火線的年紀了,說自己不再當演員,乃是人之常情。
誰知才過4年,他就打臉主演《曲線難題》,還客串了自己導演的《美國狙擊手》。
外加導演《成事在人》、《薩利機長》等口碑佳片,退下火線?
不存在的。
2018年,88歲的他再次自導自演,通過《騾子》證明自己仍未真正老去。
他說過,《騾子》是《老爺車》的延續。
兩部電影的相似之處是,東木飾演的角色,都是與家人無法融合的老人。
《老爺車》開頭,不過是一場葬禮的事,男主Walt Kowalski與兒孫們的鴻溝,就被交代地一清二楚。
第二場招待喪禮客人的戲與《教父》異曲同工,是配角們的出場儀式。
神父和亞洲人家庭兩條故事線自然而然地拉開,與Walt的家庭線,一起三線並進。
Walt與亞洲家庭之間的互動,乃全片的重點。
故事講述了,經歷過北韓戰爭的Walt,與鄰居的亞洲家庭相識並互相幫助,最終結下深厚情誼。
由於那場戰爭給了Walt噩夢般的回憶,他對亞洲人民產生了偏見。所以一開始,觀眾會看到他罵亞洲人“齷齪”、“野蠻人”。
鄰居家的孩子Thao只是想借個充電線,就被他用歧視的字眼罵走。
種族矛盾是本片想要表現的其中一點。
不光是Walt這類傳統白人對亞洲人的歧視,本地美中國人對亞洲移民的欺凌,還有白人與黑人間的衝突,也能從中看到一點端倪。
亞洲移民為了能在這片土地上立足,有的人建立起了自己的幫派勢力。
Thao的堂哥混進了幫派,他和同夥遇到墨西哥幫時,完全不虛。
不過他們也不敢太過囂張,亮出機關槍後知道趕緊閃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這應該算是一個伏筆,提前說明小鎮上雖然移民多,人員混雜,但警察的管制能力還在,幫派分子犯了事,還是會遭到懲處,不至於無法無天。
堂哥本想拉Thao入夥,可是性格內向老實的Thao終究不是混幫派的料。
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堂哥一夥未能如意。
感覺不對頭的Thao還是表示了拒絕。
氣急敗壞的他們感覺非常不爽,一個在外面只能捱揍的傢伙竟然敢這麼不給面子?
敬酒不吃,那就是罰酒。
可憐的Thao,這下子還得被自己族裔的人欺負。
Thao的姐姐Sue並非軟柿子,遇到3個黑人攔路也敢硬剛的她,見到自己弟弟被欺負,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堂哥一夥不得不和Thao一家正面衝突,結果雙方打到了Walt的地盤上。
當過兵,殺過人的Walt哪管你是什麼幫,拿起長槍直接趕跑堂哥一夥。
他聲稱自己只是為了不讓小混混們在破壞了花草,不過這個說法可能只是一種掩飾。
掩飾他內心中的正義。
經此一事,Walt和Thao一家之間建起了一道橋樑。
他感受到了來自亞洲人的猛烈熱情。為了報答他的仗義相助,各種禮物塞到了他家的門口。
原本清靜的養老生活,忽然多了幾分熱鬧。
再次仗義出手,幫了Sue一把之後,他對亞洲鄰居的抗拒態度開始發生改變。
整部電影聚焦的是Walt和Thao之間的跨年齡、跨族裔友誼,兩人相交的過程中,都有著強烈的角色弧光。
Thao的很簡單,就是因Walt的教導,從一個自閉男孩變成了靠譜男人;
Walt的轉變稍微複雜多樣一些。
絕大多數人都能看出來的,是對亞洲鄰居的看法,從鄙視不屑,到友好尊重。
Sue是促進Walt這點轉變的關鍵角色。
與Sue的交流,打破了一點Walt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這是他轉變的開始。
緊接著,Thao的一次樂於助人行為,更令Walt另眼相看。
開頭孫子孫女們的不懂事,和見到老婆婆掉了水果不幫忙還嘲諷的年輕人,都讓Walt對年輕一代失望至極。
而Thao卻打破了他對年輕人的看法,留下了一個極好的印象。
這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可能有夾帶私貨,同時批判現實中的年輕人也不長進,在一次採訪中他就提出,現在的年輕人只會打嘴炮,不懂做實事。
片中的年輕人除了Thao和Sue,著實也沒幾個是“生性”的。
被東方美食征服之後,Walt基本卸下了所有防備,對亞洲人徹底改觀。
Thao的母親和Sue強烈要求Thao到Walt那裡幫忙打雜,此時影片已經進行過半,最核心的部分才拉開序幕。
其他兩條故事線看似掉線,卻都在必要的時候切入。
在檢查身體之後,Walt的兒孫重新上線,雙方的關係卻仍然冷冰冰。
而此時Walt與Thao的關係逐漸升溫。
呼叫Thao搬完冰箱,Walt應該是想讓Thao陪他去醫院做檢查的。
這本來是親人該去陪的,責任卻落到Thao頭上,或許Walt是意識到這不妥當,而不是拉不下臉,才沒說出口。
幾乎任何人都想要一個家,Walt亦不例外。
在自己親人那裡得不到,Thao一家卻給了Walt一個孤獨的出口。
可以說,電影的進展,就是Thao和Sue取代Walt親人位置的一個過程。
Walt向神父透露,難以與親人溝通,是困擾他大半輩子的事。
沒想到原本厭惡的亞洲人家庭,用另一種方式,解開了他的心結。
人與人之間,真不一定是要有血緣關係,或者婚姻關係,才能有超越生命的連結。
與Thao和Sue的相處令到孤獨已久的Walt重新體會到什麼是家庭,Walt知道他無法再補償親人,卻可以用自己剩餘的生命,將自己沒做到的事,補償到Thao和Sue身上。
所以他有理由,為Thao一家付出一切。
神父的故事支線負責著Walt更深層次的轉變。
Walt一直被困在殘酷的戰爭記憶之中,他因殺戮而遭受著自我譴責。
神父認為Walt應該放下過去,可說得怪簡單,要做到談何容易。
進入高潮部分,Thao的堂哥開始搞事情,眼看Thao一家被欺負,Walt決意要剷除堂哥的幫派,因為只有這樣,Thao和Sue在這個社群才能正常生活下去。
當觀眾以為最高潮戲,伊斯特伍德要重現《黃金三鏢客》中的英勇,單槍匹馬與黑幫火拼時,反高潮情節出現。
這是極為高明的一步,使得《老爺車》從良好昇華到優秀的一步。
Walt完成了他最後的成長,放下了手中的槍。
他不再用暴力去解決問題,意味著他放下了殺戮的過去。
全新的他,自然要採取全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