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像是南派三叔,在提及《盜墓筆記》電影版時表示:電影使書成名,書則使我成名,雖然作品被改編成“盜墓版泰坦尼克號”。

電影品質不佳,也不免會使作者大感所託非人,甚至還忍不住公開批評。

以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近幾年在國內風靡,像《何以簫聲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等作品,都被改編的不盡人意。

在好萊塢也是一樣,奇幻電影《波西·傑克遜 》的系列作者雷克·萊爾頓,便常在社交媒體上與他的讀者一同嘲諷這系列的兩部改編電影。

以《吸血鬼編年史》系列聞名的安妮·萊斯,雖然有過《夜訪吸血鬼》這樣的成功改編經驗,但也對於改編自《天譴者的女王》的《吸血鬼女王》一片忿忿不平,甚至在電影上映前便開始大肆批評。

以上的情況可說多不勝數,但有意思的是,有些改編電影明明獲得了專業人士的肯定,就連觀眾也熱愛不已,卻依舊不受原著作者喜愛,接下來,便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明明經典,原作卻極其討厭的經典影片吧。

溫斯頓·葛魯姆(Winston Groom):《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改編電影:《阿甘正傳》

1994年的電影《阿甘正傳》,由虛構角色的傳記故事,以溫馨與諷刺並俱的角度,帶領觀眾回顧了美國近代史,不僅在當年創下超過六億美元的票房佳績,更奪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與改編劇本等多項大獎。

只是,原作者溫斯頓.葛魯姆認為,這部片不僅刪除了書中的部分內容,更刻意淡化了一些與種族歧視相關的情節,因此使小說與電影的氣氛,在本質上有著相當程度的差異。

此外,葛魯姆與電影公司亦曾在酬勞方面有所糾紛,在他們簽署的合約裡,葛魯姆可以自本片的淨利中抽取3%分成,但後來電影公司卻聲稱在扣除了製作、行銷與宣傳成本後,本片並沒有任何獲利,因此拒絕付給葛魯姆相關分紅。

一直到後來,電影公司以七位數的金額向葛魯姆買下《阿甘正傳續集》的改編版權後,葛魯姆才公開表示,自己還是接受了電影公司那套《阿甘正傳》並未賺錢的記帳方式。

在電影上映第二年推出的小說《阿甘正傳續集》裡,葛魯姆是在全書的第一頁,便透過主角阿甘之口告訴讀者:永遠別讓任何人把你的一生給拍成電影,諷刺電影公司的不滿之情,也就由此可可見一斑了。

斯蒂芬·金:《閃靈》(The Shining)改編電影:《閃靈》

《閃靈》電影版由知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雖然在上映當年飽受批評,但評價卻隨著時間流逝而水漲船高,至今早已被視為是恐怖片中的影史經典。

只是,與好萊塢關係密切,甚至還鼓勵製作團隊大膽改編的斯蒂芬·金,卻罕見地對這部電影極為不滿。

他認為,這則故事中的邪惡,應該來自於飯店裡的超自然因素,但庫布裡克卻把主角塑造成,無可救藥的家暴始作俑者,使其成為了邪惡本身,因而讓斯蒂芬·金極為不滿。

不過,這樣的不滿其實與斯蒂芬·金創作這本小說時的狀況有關。

當時深陷於毒癮及酒癮的斯蒂芬·金,將自己的故事含沙射影在《閃靈》主角身上,因此才對庫布裡克的改編深感不快。

有趣的是,斯蒂芬·金在多年後撰寫《閃靈》的續集《睡夢醫生》時,成功的將自己所認為的改編方式搬上銀幕,只不過電影評價遠不及《閃靈》。

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改編電影:《發條橙》

與《閃靈》一樣,《發條橙》同樣由庫布裡克執導,至於這次被惹毛的原著作者,則是安東尼.伯吉斯。

這回的情況是這樣的;《發條橙》的原著共分為三部,每部各七個章節,當年《發條橙》發行美國版時,出版社認將小說的最後一章刪除,則會使故事更圓潤,在藝術層面上的成就也會更高。

因此,在他們的堅持下,伯吉斯最後則統一了這項要求,問題在於,庫布裡克所拍攝的電影版,正是根據這個版本改編而成。

因此,吉斯認為這部經典電影扭曲了他的創作初衷,並在日後的原著版本中添加了一篇序言,講述自己對於《發條橙》電影的種種不滿。

P·L·卓華斯(PL Travers):《風吹來的瑪麗.包萍》(Mary Poppins)改編電影:《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歡樂滿人間》是迪士尼推出的經典歌舞奇幻電影,不僅入圍了13項奧斯卡金像獎,後來更成為了知名的閤家歡電影。

只是,原著作者卓華斯卻對這部電影極為不滿,不僅討厭本片將動畫與真人結合的相關嘗試,更認為她筆下的角色在片中盡失原味。

據聞;在首映會當天,她還由於覺得自己的作品不受尊重,因此在電影播放期間痛哭不已。

有意思的是,在2013年時,迪士尼將《歡樂滿人間》的拍攝經過,改編為《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一片,而卓華斯在首映會上哭泣一事,則被詮釋為是由於回想起父親而哭,若卓華斯仍在世的話,看到《大夢想家》的反應將會是什麼樣子,不禁讓人好奇。

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改編電影:《歡樂糖果屋》(Willy Wonka & the Chocolate Factory)

提起《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改編而成的電影,現在的觀眾大多可能會先想到2005年時,由蒂姆·伯頓 (Tim Burton)執導,約翰尼·德普主演的同名電影。

但其實早在1971年,本書便曾被改編為《歡樂糖果屋》一片。

雖然《歡樂糖果屋》當年的票房不算傑出,但由於電影頗受好評,再加上多年來電視播放與80年代錄像帶普及的推波助瀾,還是使其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

至於原著作者羅爾德·達爾對此片的不滿,則從小說與英文片名的差異即可看得出來。

達爾認為,《歡樂糖果屋》譁眾取寵地將重心給放在巧克力工廠主人旺卡身上,卻忽略了書中真正的主人查理),也使得故事所想傳達的意義,與自己寫的不符。。

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改編電影:《蒂凡尼的早餐》

由奧黛麗·赫本主演的《蒂凡尼的早餐》,一直深受文藝青年的喜愛,也是女神赫本的代表作之一。

只是,對於原著小說的作者杜魯門·卡波特而言,這個選角卻讓他無法接受這部電影的主要關鍵。

杜魯門·卡波特從電影的選角開始,便認為持瑪麗蓮.夢露才是最適合主演《蒂凡尼的早餐》的人選,後來確定本片將由赫本擔任主角時,讓他怒火中燒,認為自己被電影公司給騙了。

後來他在採訪中表示,《蒂凡尼的早餐》的原著是一則更加苦澀的故事,主角則是更具真實感的堅強角色,形象理應豐腴而不漂亮,而非像是奧黛莉.赫本這型別的人,看起來又瘦又美。

不過,後來他也說明,他與赫本一直都是好友,只是她在《第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演出,確實是這部電影的問題之一。

以上,便是一些明明備受推崇,卻讓原著作者感到深惡痛絕的改編電影,不知道在這些作品裡,你比較喜歡的,又是原著或電影的哪一個?

28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阮玲玉的人生,張曼玉如何來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