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瀕死26秒返航的背後,是2歲女兒的去世和強忍著的淚水
當年央視主持人倪萍受邀上春晚,但是兒子的病情卻一度令她憂心忡忡。已經轉折了許多家醫院,國外國內都去過,可還是未曾治好兒子的病。作為一名母親,看著自己孩子飽受著痛苦,心裡自然也很不是滋味。
那是倪萍情緒很低落的一段時間,兒子需要她的陪伴和照顧。但是作為春晚的"臺柱子",導演還是希望她能夠出席春晚。畢竟全國很多人民都希望見到她。
倪萍對導演說:"我不確定我在臺上到底能不能笑出來"。導演也是嘆息一聲,他明白倪萍的苦,為了兒子她這麼多年來也憔悴了不少。
然而經過再三思量後,倪萍還是選擇了登上春晚的舞臺。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的還是那個熟悉的微笑。從頭到尾,倪萍沒有帶任何私下生活不好的情緒,全程都是笑臉,很開心和大家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
然而誰能想到,在歡樂的背後,是倪萍強忍著的淚水。那會倪萍的兒子還在醫院裡發著高燒。一下臺,倪萍頓時心裡就崩潰了,直奔醫院去看望自己的兒子。
作為一名央視主持人,倪萍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職業素養,不辜負觀眾。但是作為一名母親,卻有著許多的辛酸淚。
古人有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這個選擇題,不管怎麼選都會留下遺憾。
正如是當年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在他瀕死26秒返航的背後,是2歲女兒的去世和強忍著的淚水。
楊利偉的妻子叫做張玉梅,原本是一名中學老師,後面成為了部隊的一名資料員。夫妻兩人多年來相互鼓勵,共同進步。在惡劣的條件下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宇航員對於身體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當年楊利偉來到川東地區訓練。夏天氣溫高達40多度,他還要穿上飛行服,只要稍微不小心,就會在面板上燙出水泡;冬天又特別冷,那種寒冷可以說是直入骨髓一樣。然而這樣的環境下,他卻堅持待了兩個月。
每次起飛之前,張玉梅都會十分擔心他。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危險是難以預料的,稍有不慎可能就是生離死別。這也因此練就張玉梅看能夠根據天氣能見度來判斷是否適合飛行。
不過張玉梅懷孕後,兩個人便很少見面了。張玉梅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孩子,所以辭去了身上的工作,迴歸到了家庭中。
那一年,楊利偉帶著全中國人民的期盼,從太空中安全返航;那一年,楊利偉成為了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
在瀕死的26秒返航後,他向媒體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共振是以曲線變化的,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難以承受,心裡覺得自己快不行了"。
楊利偉坦言,有那麼一刻的念頭閃過,以為自己要犧牲了。不過好在他還是安全的返航了。他的成功,可以說讓中國的航天事業也更進一步,也是中國的一大驕傲。然而在他成功的背後,也有著許多的無奈。
對於中國來說,他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在他內心深處,也有著作為父親心靈深處最柔軟的一處。
他的女兒在2歲的時候,因為患上重病不幸離世。妻子為了不打擾他,所以在女兒治療期間一直都沒有告訴他。直到女兒不行了,楊利偉才接到訊息。
可是那個時候他正好在執行任務,身上肩負著使命,所以他無法回去看望女兒一眼。電話的那一頭,楊利偉強忍住了淚水,調整好的心態,他只能繼續完成任務。
對於楊利偉來說,女兒是他一輩子的痛。生前他沒有時間去陪伴,就連去世也無法看最後一眼。然而相信他的女兒在有靈,不會因此去責怪父親。雖然生命如此短暫,但是她也曾擁有過一個作為航天英雄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