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昨晚追了“熱映”的《金剛川》。說實話,除了契合主旋律,電影本身令我很失望。如果電影滿分是10分,我給3.7分。

第一,故事背景交代不明。

如果不是看電影前,從新聞裡提前了解金剛川之戰的重大意義;這個電影壓根兒沒有介紹出為什麼要渡江,渡江的迫切性和戰略性。整個軍團渡江後有什麼戰鬥?渡江對戰局/談判起到的戰略威懾作用,電影直到結束都沒有交代。

從電影來看,渡江不是為了戰略勝利,只需渡江就是勝利。該片呈現的為了渡江而渡江,展現出一種非常低水平導演講故事能力。

第二,人物塑造糟糕失敗。

不論是老關、張飛,還是老高、劉浩,片段式、重複敘事呈現的人物都是單薄的,不完整的。張譯飾演的張飛,人物表情很到位,一個人撐起了整部劇。但仍無法掩蓋這個人物的殘缺。前半段的張飛諾諾弱弱,似一個娘炮;後半段又變身鋼鐵戰士,轉變有些太突兀太生硬。單腿單手一人,還能自救、步行爬坡幾公里,一人帶傷操控需要七人操作的大炮,擊落敵機!!!導演的狂妄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未免太濃厚了!!!好吧,多了一步抗戰神劇。

劉浩的角色是展現人性最多的角色。年輕積極,暗戀女戰士,人又機靈,臨時調做通訊員能馬上上崗,展示出領導力。——可以說,這是一個擁有主角氣質的角色。但不知導演抽了什麼風,讓他最後扛著一個木頭變身塑像。~呵呵~

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主角里竟然還有一段“敵軍”飛行員的solo。如果把變態的戰爭狂人那段單獨拿出來,也不會是特別討厭的角色吧!導演未免太舔美帝的菊了。。。我只能猜測,導演之所以這樣處理,是想拿此片去威尼斯、西柏林拿獎吧。唉~

第三,戰備戰爭與實際相差較遠。

影片呈現的是金剛川兩岸,哪裡是一江,分明是貴州小山溝溝一條。江水不深、不急、不險,沒有看出來渡江有多難。這是其一。

抗美援朝戰爭,是在北韓土地上中美朝韓軍隊的較量。但影片中竟然沒有一個北韓人!!!志願軍中沒有我們理解,進入陌生國家作戰竟然沒有當地人做嚮導?金剛川架橋,竟然沒有當地人懂水文的人?這是其二。

天險之地,數萬人渡江繫於一座橋,竟然沒有想到用船、用木筏、用曹操聯營戰術,也沒有在旁邊再造一座橋?這是其三。

所造之橋,非常精良,木板間距之密,一定是良匠細工出慢活完成。難道我軍不會用簡易橋?木板間隔大一點不是建得更快麼?這是其四。

我軍軍事作戰體系,有個最重要的機制是雙首長制,有連長,有指戰員。連長帶精兵強將往前衝,指戰員負責思想疏導後援支援。電影裡只見連長不見指戰員?士兵想打仗沒有人安撫?炮兵連全軍覆沒沒有預備隊?差矣!導演的柏林拿獎夢昭然若揭。這是其五。

我軍渡江的部隊去了哪裡?在哪裡戰鬥?渡江成果是什麼?影片沒有交代,只是象徵性烘托英雄烈士們的集體奉獻,怕是立意不穩吧!!!這是其六。

第四,刻意討好電影節、討好觀眾痕跡太濃。

上面講到,可以弱化我軍元素,壓根不出現北韓人形象,美化敵軍,……這通通可以看作是導演的柏林夢。

老關和張飛的撕,張飛點燃汽油桶自己當靶子,張飛獨腿獨臂一人開炮,這都是虛妄的、沒有落地的極端個人英雄主義思想在作祟。

我不是反對個人英雄主義,個人英雄主義也有很好的提現,《我不是藥神》就處理得很好。我反對神劇式的為了英雄而英雄。

第五,電影主旨不明。

如前所說,本片表達有嚴重問題。看完此片,被銘記的,是那座橋、和造橋的人。然後呢?

通往和平之橋?通往勝利之橋?通往未來之橋?通往強盛之橋?

還是懷舊之橋?柏林夢之橋?票房之橋?

321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90年代高分中國產電影內地篇,誰說中國產電影一定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