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了電影《驢得水》。
說實話,看完還是挺難過的,這部電影,對於人性的描寫,可謂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縱觀整部電影,以黑色幽默為主線,卻在夾縫中凸顯了人性的多變,現實的悲哀。
前期多以討笑為主,看完結局讓人淚流滿面,內心沉重不堪。
沈騰更是評價比電影:“情境設定先聲奪人,高山滾鼓愈演愈神,演員爆發很準確,電影真的好看。”
確實好看,只是張一曼最後的瘋癲與自殺,是我難以接受的痛。
那張一曼到底為什麼瘋呢?
01 始終保持真我,不願被世俗汙染
張一曼這個人物褒貶不一。
有很多人認為張一曼雖然表面浪蕩,但是內心恪守自我,也很善良。
而有的人認為張一曼太過於隨意,是個極其幼稚且無聊的人物。
我是認同第一種觀點的。
可是在男女情感方面,張一曼確實有些荒唐,在那個年代當中,張一曼的表現,確實有些過分,會被人說三道四。
但是她始終是有自己的原則的。
她不圖錢,不破壞別人家庭。
不和不喜歡的人在一起,也深知自己配不上安穩的生活,所以不接受裴魁山。
對於銅匠的表白,也用自己的惡語,打消銅匠的念頭。
從這些方面來看,張一曼內心是炙熱且善良的。
當然,電影中沒有交代她之前在城裡到底發生過什麼,又或者經歷過什麼,才變得如此模樣。
但一定不樂觀。
她的全部希望,好像都在這個學校裡。
用毫不在乎的語氣,看起來浪蕩的外表,來掩飾內心的悲哀。
但那時的她,是有希望的。
直到一切一點點地變化,謊言一步步被拆穿,再沒有迴轉的餘地。
現實的罪惡嘴臉顯露,張一曼為了維持內心最後的純淨,只得“瘋了”。
只有瘋了,她才不會被關注,不會被在乎,也沒有理由再牽扯其中。
02 對身邊人改變的失望與徹底的絕望與其說張一曼最後瘋癲,且自殺了。
倒不如說,我希望她是“裝瘋”。
因為她目睹了一切的發展,目睹了身邊所有人的改變,讓她喘不過氣來,也接受不了。
首先說一說裴魁山,裴魁山平時就有一些軟弱和自私,但是最起碼在學校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願意掏出自己的工資。
但是在張一曼拒絕他以後,且跟銅匠發生關係,這讓裴魁山變了,或者說是露出了本來的面目。
處處跟張一曼作對,更是藉機對張一曼破口大罵,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裴魁山就是典型的“你不愛我,我就要毀了你。”
其次就是張鐵男。
一開始的張鐵男勇敢正義,不畏強權,但是在一顆子彈劃過他的臉龐,從死神那裡繞一圈之後,張鐵男就變了。
不再勇敢,甚至拍馬屁,奉承。
尤其在張一曼快要被強姦的時候,張鐵男伸出的手,幾秒之後便縮回了。
張鐵男的懦弱,冷漠,跟之前形成了劇烈的反差。
他徹徹底底地變了。
還有校長,虛偽的面目越來越嚴重。
為了所謂的“教育建設”,一次次讓張一曼走在被侮辱的第一線。
校長的虛偽外殼越來越重,徹底讓張一曼迷花了眼。
所以她要瘋,她要看不見。
03 被親近之人的放棄與辱罵,是想逃離的痛張一曼表面雖荒唐,內心卻為任何人著想。
在“掩飾呂得水老師身份”的路上,張一曼一直衝在最前線。
一開始熬夜教銅匠英語,甚至為了快速讓銅匠同意第二天拍照,更是“睡服”了他。
都覺得這正應了張一曼的意,但其實也是一種付出。
後來,更是為了不讓銅匠身份暴露,聽從校長的話,主動出來承認與銅匠搞破鞋。
在銅匠“翻身”之後,更是要求所有人罵張一曼,她又一次忍受欺凌。
她總是衝在最前面,為大家鋪平困難。
但是卻遭到了所有人的冷漠。
裴魁山的大聲辱罵,處處故意為難。
張鐵男懦弱後的置之不理。
校長一次次虛偽下的狠心。
更可怕的是銅匠命令把她引以為傲的秀髮全部剪掉。
毀了她的美,也毀了她的信念。
銅匠對她頭髮的毀滅,是張一曼內心最後的崩塌。
所以她瘋了。
但我總覺得是“裝瘋”。
在校長被綁的時候,張一曼聽到聲響立馬跑到窗邊去看,有過那幾秒的冷靜。
但是隨後開始瘋癲地暗示自己,不要管,不要動。
她很失望,也很痛心,更想逃離這一切。
總結我始終認為張一曼是外表看似汙濁,內心卻純淨的代表。
可是身邊的所有人將她毀掉。
不止身邊朝夕相處的人,更是陌生人的置之不理與冷漠。
接近結尾處,張一曼在佳佳與銅匠的婚禮中,被眾人推倒。
她的花被一步步踐踏,沒有人看她一眼,幫她一下。
最後卻把槍踢到了她的手邊。
或許這也是一種暗示,該結束了,該在這虛偽冷漠的世界裡,結束了。
所以,張一曼走了,徹底地走了。
是一種離去,也是一種重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