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有那麼一類電影,在電影圈口碑炸裂,被很多大佬推薦,但當我們興致勃勃的去觀看的時候,卻發現,看起來怎麼那麼費勁呢?既看不出來導演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也搞不明白,這電影到底是要傳達一個什麼情感 。比如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兩生花》,又比如中國楊超導演的《長江圖》和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這一類的電影,如果不是看完後去搜尋別人的解說,可能我們除了一頭霧水,什麼也體會不到。當然,三類人除外,一類是對這種電影壓根兒沒有興趣的,他們絕不可能點開;一類是學識超群,了解電影中資訊元素的出處,能夠輕鬆理解導演意圖,感受到導演用視聽語言營造的意境,並在這個氛圍中有所得、有所樂;還有一類,是天賦其異於常人的感知能力,他能在那些畫面和聲音的組合中體會到與別人不一樣的思想和情感。但後兩類人只是極少數的,我們大部分電影觀眾都屬於普羅福斯,只想或者只能吃一些比較常見的瓜,最好保熟。如果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就算為我們切好端上來,並有水果專家包票,絕對是好瓜,也不大敢輕易下口。即使吃過,也要問一句,這瓜怎麼是鹹口兒的?受不了。

《兩生花》劇照

《路邊野餐》劇照

天下電影分兩類,一類如男人買鞋,一類如女人逛街。怎麼說?男人買鞋嘛,先提前各方打聽,多次偵探,直到找到自己最心儀的那一款,為了更進一步的實質性的體驗到鞋子的質感,出門,直奔專賣店。在拿到選好的鞋子之前,甭管他穿的是什麼衣服、用的什麼交通工具去專賣店、在途中是不是遇到了前女友,旁邊還有她的新男友、過了幾個紅綠燈、扶沒扶老太太,反正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買到那雙鞋。所以這一類的電影,在開篇不久就已經告訴了觀眾終極目的,剩下的就是讓主人公帶著我們和他一起去完成這個目的,在過程中,險象環生、跌宕起伏,主人公們技能上不斷變強,人格上反覆蛻變,最終克服所有困難,達成目標,與觀眾一起品嚐勝利的果實,電影片尾字幕顯現的時候,影院一片歡喜。此類影片故事性較強,劇情波折,扣人心絃,是大部分商業片採用的套路。

而女人逛街呢?她們可能事先並不知道自己要不要買東西,或要買什麼東西,也不知道自己逛街的目的是什麼,反正只要是在大街上溜達著,從服裝店出來,再從鞋帽店進去,從午飯後到傍晚前,只要這段時間是消磨在街上,她們的目的就達到了。那麼,她們在這段過程中所獲得的的是什麼呢?有過幾次陪同逛街的經歷,所得到的大概就是,體驗到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它們的價格;體驗到了小夥子和姑娘們不同的賞心悅目;體驗到了在逛街的這段過程中,和做其他事情所得不到的體驗。像這一類的電影,所傳達的,就是導演各種體驗的大合集,也許他們開拍前甚至沒有主題和故事大綱,只是有一個理念,和幾個存在於理念中的鏡頭設計,然後在真正開拍之後,因為過往經驗和基本素養所使然,又不斷產生了新的理念和鏡頭設計,再在後期的拍攝過程中去把這些實現。直到這個劇組中,絕大多數人覺得差不多了,可以停下來的時候,於是宣佈殺青,後期製作。在成片沒有最終確定下來之前,誰也不知道這部電影是什麼樣子,包括導演自己。幾乎全部的藝術片就是這樣。但是,此類電影有一個特點和逛街完全不同,那就是節奏普遍偏慢、鏡頭普遍偏長、攝影機位普遍偏靜止,由於這些特性,此類電影有一個專屬名詞——大悶片兒。

點開大悶片兒的人,不論是出於有心,還是無意,也不論是出於真正的喜歡,還是隻為了附庸風雅,有一點是要特別強調的,那就是內心真實的感受。也就是說,懂了就說懂了,沒懂就說沒懂,別為了故作高深而不懂裝懂。反正我是在三遍以內,什麼也不懂的。不過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從區域性的片段和整體的電影,體驗到一些情感上的波動和思想上的起伏,比如悲愴、哀愁;比如婚外戀、宮外孕。所以對於這一類乍一看不怎麼能理解的電影,就不要花費力氣去琢磨這導演到底是要講什麼。每個人的經歷和個性都不盡相同,也許思想格局和藝術境界都遠高於我們的人,所表達的東西,我們無論如何也觸碰不到,或者人家根本就不是要表達什麼,只是在這裡有了這樣的想法,感覺上覆合他們的審美理念,就這麼記錄下來。如果我們強行的去揣測導演所要表達的意圖,並以此為最終結果而誓不罷休,不僅是貽笑大方的強說愁行為,更限定了自己的眼界,畫地為牢把自己圈起來了。

有過學習電影製作課程的人都會發現,所有電影技巧和方法的講授,都是圍繞著如何用視聽語言講好故事來進行的,最具表現力的莫過於那一個萬金油公式——一切都是為故事服務。而有一類電影學院不教或教不了的電影,被叫做詩電影,前蘇聯有一位知名的導演,最善於拍攝這類作品,他的名字叫做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

其實對於詩電影,我也寫不出比較貼切合理的語句,只能用福斯更為熟悉的文學形式做個類比。故事類電影更像小說,偏重於敘事;而詩電影更像詩歌或散文,偏重於營造意境。故事類電影更有章法可循,易於摸到規律和技巧,可以通過深入學習而掌握。但是,詩電影不是學習來的,更多的是靠個人天賦和人生境界所自然展現的,是天成。既然是天成,交給天賦異稟的人自己玩好了,我們帶上瓜子和小板凳坐下來欣賞。

可是,以上的這兩類分類方法好像並不能囊括所有電影,比如,有些故事性很強的電影並不是很早就能知道結局,需要細細感知,慢慢體驗,認真推理,才能勉強得出最終答案,還要到結局再和導演所給出的正確答案比對,如果不一致,再來琢磨我們是在哪個環節出的問題。大部分懸疑片用的就是這個方法,如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導演的《驚魂記》,陳思誠導演的《唐人街探案》。再比如,還有一類影片,通篇充斥著各類寫意鏡頭,所有視聽語言都是表達導演個人的主觀感受,但是講述的,卻是一個脈絡清晰的故事,代表作是王家衛的所有電影和程耳導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就要藉助電影的另一個分類標準來描述了——敘事手法,電影的敘事手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驚魂記》劇照

《唐人街探案2》海報

《羅曼蒂克消亡史》海報

《一代宗師》劇照,王家衛導演

一、視角

專業來講,應該叫做視點才對,但是後面還有一個不同意義的視點,為了方便區分,所以改成這個字面容易理解的詞。

電影是導演作品,電影所呈現的畫面和聲音資訊,是導演想讓觀眾所了解的。針對於同一事件的不同視角,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即使同一視角的不同人物,因為其關注度的不同,也會產生各自相異的看法。比如,一張桌子上兩個人在交談,從不同角度和距離所看過去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從同一角度和距離不同的人所看過去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導演為我們呈現這一事件的時候,所採取的的視角,取決於他對這件事的看法,或平視、或偷窺、或公正合理、或偏激狹隘,而導演的依據,來自於這件事在整個故事中所起的作用。比如,在文牧野導演的《我不是藥神》中,藥販子程勇在飯桌上與眾人決裂的那場戲,大部分都是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因為在此,導演是想要站在一個客觀審視的角度,來閱讀每一個處境不同的人,在此時的真實感受,所以,他站在了局中人以外的角度,來展現這個事件,也讓我們觀眾能夠清晰的了解。

《我不是藥神》劇照

二、視點

這是一個影視專業名詞,意指,攝影機藉助劇中人物或劇中不存在的人物的眼鏡在“看”。(此觀點來自於王小伍老師的拉片課。)看什麼呢?看正在發生的事。這麼一說,視點和視角似乎並沒有區別,其實不然,視角決定的是看的態度,而視點決定的,則是看的內容。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鏡頭中一個男人的臉正注視著鏡頭的方向,忽然他向右轉頭,並作出一個興奮的表情,緊接著一個豪車飛奔而過的畫面,這個接著男子轉頭的豪車飛奔的畫面,即是男子所看到的內容,也就是該男子的視點。

三、敘事技巧,這一方面又分為三點。

1、線性敘事

最容易理解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種方法。只需要將這個故事按照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因果邏輯依次呈現出來即可。難度在於,在這個過程中,合理安排抑揚頓挫和起承轉合,從而讓故事看上去是一個劇情起伏、富有節奏的深度好片。這也是最安全的一種敘事方式,1、操作較為容易;2,在中國,能夠保障票房。因為按照發展順序安排資訊元素最符合人們的普遍認知,如果把這個順序打亂,對觀眾的認知習慣會造成挑戰。我們所看到的大部分影片,尤其是商業片,都採用這種方式。

線性敘事又以視點數量的不同分為單點線性敘事和多點線性敘事。單點線性敘事,只需要跟隨一條故事主線,將故事中的因果時空、人物道具,按照出現時間的先後順序依次展現。而多點線性敘事,可以是各故事線索交叉纏繞,共同推動情節發展;也可以是各視點分別展開,單獨呈現。對於單點線性敘事,觀眾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對於多點線性敘事,則需要觀眾具有一定的觀影門檻。比如,2020年10月25日上映的《金剛川》,有人就其多點敘事大放厥詞。兩個月時間製作出來的電影,是有許多不盡完美的地方可以黑,但請從正確的角度切入。如果拿影片的亮點——多點敘事來耍鍵盤,這種行為無異於站在一座宮殿的大門外,意淫著高牆內的雞鳴狗盜場面,而想要越過牆頭把痰吐過去,最終的結局,只好請你用臉來接住你吐出去的痰了。

《金剛川》海報

2、非線性敘事

顧名思義,就是不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進行敘事。這是現代影片,尤其是偏故事類的電影所特有的敘事手法,《公民凱恩》則是這類影視敘事方法的開創者。而將這種敘事方法玩兒得最爐火純青的,當屬好萊塢導演,昆汀·塔倫蒂諾,非線性敘事也是他的電影的一大特色。我似乎還沒見過國內的導演能很熟練地使用非線性敘事,這可能跟中國人從古至今所形成的審美習慣有關,尤其是官方歷史類著作,編年體史書對民眾審美的影響。

《公民凱恩》劇照

如果說,多點線性敘事是電影敘事手段這座殿堂的院門,那麼,非線性敘事大概就是院子內、臺層上的殿門了。考驗的,不僅是最基本的邏輯思考能力,因為絕大多數觀眾還是抱著欣賞故事的心理去看電影,在一部非線性敘事電影結束之後,總歸是想要嘗試著將那些打亂順序的故事碎片,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更考驗的是觀眾對敘事藝術的欣賞能力,如果觀看完這類電影,得到的只有模糊不清的時空錯亂感,那隻能說明觀影的人火候還不夠。

3、環形敘事

這是一種小眾而冷門的方法,將其特點簡化到極致的說法就是:故事開頭和結尾情節能連線起來形成一個閉環,就像是那條咬著自己尾巴的蛇,可以自我無限迴圈,或者自我吞噬。要怎麼理解,看個人愛好。這類敘事的代表作,是昆汀的《低俗小說》。怎麼說這是一類小眾而冷門的敘事方法呢?因為1、對於電影製作者來說,這類電影的創作完全是出於個人的才華和愛好,它與傳統福斯的理解觀念比較,有一定荒誕不經的成分存在。或許也可以反過來說,要把電影拍成亂七八糟大有人在,但要把這種亂七八糟拍得合情合理、入木三分,卻鮮有人能做到。2、對於觀眾來說,無論是觀看前還是觀看後,都只能得到發自內心的喜歡和發自內心的厭惡兩種截然極端的看法,但是,這兩個群體加起來,在所有觀眾中所佔的比例,也是極少數的,更別說刨除反對的人群,只留下讚美了。因為這類另類的作品,要引起大部分觀眾的興趣,其實不易。

《低俗小說》海報

所以,這一類的電影可以看成極少數人的自嗨行為,如若這個自嗨能帶動相當一部分人群嗨,那麼,就可以成為公眾口中的好電影了。對於這樣的另類電影,選擇觀看之前,請先做好心理評估,在看完一些簡介之後,考量自己是不是真的願意去接受這樣的作品。如果實在抑制不住心中那份不要人云亦云,而想自行體驗的衝動,再去按下播放鍵。

以上的分類方法是從電影內容來說,再來說一種從人的角度出發的分類標準。包含兩類,一類是電影的接收者,一類是電影的發出者。

電影的接收者即指觀眾,每一部電影的觀眾可以分為以下8類:

1、電影系列的影迷;

2、電影導演的影迷;

3、電影演員的影迷;

4、電影公司的影迷;

5、電影迷;

6、電影相關的工作人員;

7、電影事件的粉絲;

8、路人。

電影系列的影迷即是指該系列電影的擁躉,如《無間道》迷、《哈利波特》迷、《速度與激情》迷;

《無間道》劇照

《哈利波特》海報

《速度與激情7》海報

電影導演迷、電影演員迷、電影公司迷都很好理解,這些明星人物或機構的粉絲嘛;這些影迷,可以是不同群體,比如素不相識的一男一女兩個青年都喜歡華誼公司出品、馮小剛導演、葛優參演的電影,而走到了一起。也可以是同一群體中不同的人,比如三口之家,媽媽偏愛張藝謀導演作品,兒子更喜歡看周冬雨的影視劇,而爸爸則因痴迷英皇的發家史,而對該公司出品的電影一部不落。

第5類,電影迷,這一類純粹是出於對電影這一藝術的喜愛,無論是跟隨公眾的腳步,還是自己私下的觀影行為,可以說,電影已經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電影相關的工作人員觀看電影的行為,可能只是出於工作的需要,比如,影評人、影院放映員、在電影點映的時候,被電影製作方邀請來的與本電影無關的同行、朋友。因為稻粱謀,很有可能他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心境趨近於佛,無垢無淨、不悲不喜。別用那些看完電影大吹特吹、哭天抹地的明星鏡頭反駁我,大家在同一個圈子裡混飯吃,逢場互放彩虹屁,日後好相見。

至於電影事件的粉絲,先舉一個例子,比如最近正在熱映的《金剛川》,和已經發布公告,將在明年上映的《長津湖》,講得都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而對這一歷史事件感興趣的人,有可能對電影並不怎麼感冒,但卻可以由這一類電影獲得閱讀這一事件的不同角度,於是,也貢獻了一張電影票。

那些在休閒時刻,將看電影作為打發時間的選擇專案之一的人叫做路人。他們大部分人進入電影院之前沒有抱有理性和感性層面的情感,純粹是為消遣這一部分時光而做出的決定。

將電影觀眾做出這樣的分類,是因為他們是電影的衣食父母,關係著一部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可以說前6類觀眾,電影製作方是不需要擔憂的,因為他們的購票行為是出於熱愛或生活需要,幾乎不必引導。而對於電影事件的粉絲和路人要著重吸引,因為電影在他們的生活中並不是必需品,而他們的貢獻可以提高票房的上限。但如果是電影新人的新作品,這就需要所有觀眾去共同協作了。

電影的票房和口碑成型之後,就關乎到電影相關的另一類人了——電影的發出者。電影的發出者即指和該部電影相關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投資方、製作方、出品發行方。一部電影的票房和他們最切實際的名和利直接掛鉤,最好能雙豐收,達成一項也可以,好為將來的飯碗做擔保。

電影的投資、出品和發行門道太多,我也了解的不透徹,為避免貽笑大方,就不BB了,只說說電影製作方中的導演,因為,他們是電影票房和口碑最直接的影響者。先用幾個排比句大概勾勒一下這個群體:沒有哪一個導演的初衷是奔著拍爛片去的;沒有哪一個導演不想用自己的作品賺些好名聲,最好是能流傳的那種;不是所有導演都能持續輸出好作品;也不是所有導演眼裡都只有票房和口碑。再分條列項,儘量說清楚一點:

1、首先,導演是一份工作,與清潔工和美國總統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都是以自身的能力為社會的執行和發展做出貢獻,以促進人類生活和文化的繁榮。所不同的是,工作性質原因,導演們被更頻繁地展示在公眾視野,受到更多感性層面的評價。

2、導演以生產電影為工作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所使用的方法論並沒有好壞之分,但他們的工作結果卻有高下之別,這就是由電影的品質來判斷的,而影響這一結果的根本因素在於,導演個人的藝術造詣和思想境界。電影這種藝術類產品的品質沒有一些非常量化的數值作為評判標準,但是卻有一條無形的門檻,跨過去了就是跨過去了,沒跨過去再怎麼蹦躂也夠不著。電影導演首先需要在意識層面跨過這條門檻,並走了很遠之後,才有可能帶著自己的作品,進到門裡。

3、導演的工作屬於創造性工作,不同於生產製造和銷售這一類事務性工作。事務性工作只需要你努力,就能達到更好和更高的結果,但是,創造性的工作則不是努力就能夠著好的範疇。就像生孩子一樣,首先得肚子裡有一個,才能生出來,不是憋著氣使勁兒,就能有產出的。所以,導演的作品品質不取決於其個人的努力程度,而在於其自身修為高低,還要加一點點天意。所以,陳凱歌導演在拍出華語電影最高峰《霸王別姬》之後,再無像樣的作品是很容易理解的。

《霸王別姬》海報

4、在很多導演眼裡,電影只是生意,所以對於藝術性的追求只是放在次之又次的位置,比如王晶的大部分作品,和張藝謀《英雄》之後和《歸來》之前的所有作品,他們只是為了來用電影賺錢的。而也有一類導演,他們拍電影完全是出於藝術性的考慮,他們的目的分為4種:1、表達個人對於電影的理解和感受,拍著玩兒的;2、展示自己的個人追求;3、為了拿電影界的獎;4、他們的電影不是給觀眾看的,而是給導演看的。對於第4點,解釋一下,導演觀看電影和普通觀眾觀看電影維度和理解層面不同,自有一套他們圈內的價值標準。如果碰到一部圈內導演評價和觀眾評價兩極分化的電影,就是這種了。對於這一類的電影,感興趣的,可自行觀看。推薦一部:大衛·芬奇的《戰慄空間》。

《戰慄空間》海報

我作為一名電影觀眾,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既然是花錢,總得讓我感覺這個錢花得值得才行,但票價到底能不能值回,跟票房與口碑完全沒有關係,而在於我們自己的感受。所以說,電影品質的評判標準可以有很多,但絕對不是票房和口碑,而在於每一個觀眾自己的心裡。但首先,他得具有一些最基本的電影常識,不然,以那種低標準出來的感受只能是狂犬吠日。

我就是這麼看電影的。

94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女巫安妮·海瑟薇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