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琅琊榜一樣,偽裝者是當下坊間議論最多的熱門中中國產電視劇,當我決定看這個劇前,各方的朋友們曾不斷安利我,這是一部編劇腦洞全開的神劇,然而,他們也不忘強調,如果想看得爽,當明臺跟女主談戀愛時,選擇適當快進即可。這部電視劇擁有一個很酷炫的框架結構,明家姐弟三人在亂世之中隱藏身份各為其主,在日佔區殘酷的鬥爭環境中偽裝著保護自己,為各自信仰而戰鬥,特別是明樓和阿城的“蝙蝠俠與羅賓”式的組合,在中中國產諜戰劇中也是難得一見的又有顏值,又有縝密邏輯的設定,讓人不忍棄劇。然而,事實上到了明臺的設定上,為了體現這個人物的改變而做出的種種情節,卻顯得如此蒼白乏力,令人扼腕嘆息。簡單梳理一下明臺這一角色,他首先是一張沒有鮮明立場的白紙,半推半就中進入了軍統,他本有各種機會脫身,最後卻因為於曼麗而選擇了留下,並接受了潛回上海的特工任務,然而當他一回到上海,就開始與我黨地下特工女主不斷地相遇相遇再相遇(任務也就算了,相親也能碰上),原先關係曖昧的於曼麗在編劇的安排下就此成為純粹的革命友誼和路人甲(我當女主明明才是路人甲)。這只是該劇走向崩潰的第一步,而從29集開始,全劇就因為編劇的無能而陷入了失控的危險境地之中。簡單地說,編劇為我們主要展現了以下一些劇情,我黨地下情報小組組長通過翻找舊報紙而發現明臺是自己的親兒子,並向阿城方面攤牌;明臺發現軍統涉嫌走私,表達了強烈的牴觸情緒並設法炸燬了走私線路;明臺向我黨情報小組組長(還不知道是親爹)攤牌希望加入共產黨;明臺接受任務後主動向組員提出要跟我黨聯手解救日軍戰俘;明臺以“花拳繡腿”(毛尖老師語)的方式執行任務;明臺訂婚。我們光看這些劇情就能夠體會到編劇在編排劇本大綱時心急火燎的狀態,為了讓明臺向我黨靠攏,編劇甚至不斷地讓劇中人物用對話的形式直接向觀眾們表達:“說不定哪天我就變成你們自己人了。”然而,作為一個佔到全劇比重大半的核心角色,明臺的所謂“進步”竟然是全靠談戀愛、認血緣、反對走私這些外部的條件變化來向觀眾們證明,他最後的轉變具備了足夠的合理性,這顯然是編劇的敗筆。明臺這一角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選擇了“重慶政府”的立場,而這一立場的根本出發點是他的家國情懷,然後才有了大哥明樓的暗中保護、大姐明面上的主持大局的戲劇衝突。在無法尋找到改變這一人物內心的根本點的基礎上,企圖所謂的發現自己人“不爭氣”(走私),或者說情感上的變化(跟路人甲般的我黨女主談戀愛以及血親關係)等生造出來的旁枝末節來證明這個人物需要做出改變,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看明臺談戀愛或者執行任務就彆扭的根本原因。再拿他跟明家另外三個主要角色做對比就能很明顯地看出這一漏洞。明樓和阿城的人物是捆綁塑造的,大姐是親近我黨的紅色資本家,這些人物的根本立場都是從一開始就牢牢確定的(可以將其理解成同樣的家國情懷),驅動這些人物在劇中的一切行為,都是基於他們自身的立場和符合角色本身的情感而進行的,比如大姐明鏡,她既是為我黨服務,又在明面上作為一個不知情的家長維繫著家族的穩定和安全(比如一開始責罰、試探明樓,責罰明臺等);大哥明樓是三重間諜,同時又是掌控全域性者,既要滿足大姐對於親人安全感的需要,又要時刻關注和保護弟弟的人身安全。因此,當這些人物在劇中說話、行動時,觀眾才會真正代入其中,因為他們的所有言行都已經被賦予了邏輯上的合理性。再回過頭來看明臺,我很難理解,一個從本質上依然保持初心的熱血青年,得像編劇的提線木偶一樣,一開始與於曼麗曖昧不清,到了上海灘,立馬就為了“政治正確”而跟我黨特工談起戀愛,甚至開始染上了精神潔癖(只有他發現走私會暴走,並絲毫不接受任何解釋),並很快就表現出轉變的意願,更別提那些任務過程中浮誇的編排和詭異的邏輯了。也許是毒蜂忘記在軍校裡開政治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