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大家好,我是看劇看片愛扯閒篇兒的禹飛。關注我!我們一起閒談影視劇裡的周邊瓜。自院線復甦以來,戰爭題材電影尤其受歡迎,先是《八佰》珠玉在前,現在《金剛川》上映。作為兩部電影都看過的觀眾,我更喜歡《金剛川》,它以更客觀的視角看待戰爭,反思戰爭。

同一個故事講3遍,有必要嗎?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帆三位導演共同指導。這是讓我不由擔心起電影是否會敘事流暢。直到看了它的敘事方式,不得不說非常適合這部電影。那些調侃影片把同一個故事講3遍的網友,良心不會痛嗎?

我不覺得《金剛川》的故事講3遍是在重複。影片結構分為:士兵、對手、高炮班、橋,依次遞進,直到情感噴薄,昇華到對年輕生命逝去的惋惜,對民族精神的重新認識,對戰爭殘酷的思考!

1. 士兵

看多了熱血沸騰的個人英雄主義,總期待“小兵逆天”幹翻老美的畫面!

有人說,一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一定要留給主角,《金剛川》一開始把鏡頭留給了兩位小戰士,一個是新兵蛋子小胡,一個是一心想要過江殺敵,為自己死去的戰友贏一塊軍功章的班長劉浩。

然而,劉浩所在的連隊又接到了配合工兵連修橋的任務。劉浩質問高連長,“為什麼又是我們連?”高連長氣得直飆誰也聽不懂的江西話!但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在一次又一次轟炸、修橋後,劉浩服從命令,隱蔽在高地上做觀察哨。此時他才發現對面山坡上還有一處隱藏的炮位,他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叫什麼名?是哪裡人?只知道他們是自己的戰友,隨時準備犧牲的戰友。

接著電臺一端響起,“橋已修好,大部隊準備過江”,此時劉浩警覺地觀察著周圍,觀眾也跟著緊張,因為根據之前劇情,每當橋修好,美軍準來轟炸。

果然,爆炸聲響起。剛剛通過電波告訴劉浩“我們前線見”的女通訊兵被炸死。劉浩瘋了一般的衝下山坡,尋到被炸成只剩上半身的高連長,七孔流血,還不忘攆他“快去修橋”。

這時劉浩才幡然醒悟橋的重要性,劉浩扛起一根樹幹,奮力向水中拖著,一陣火光,他成為屹立不倒的焦炭。

這是全片的第一個高潮,我們為年輕生命的犧牲嘆息,也為“橋在人在,橋毀人亡”而扼腕。電影中的橋一共被炸燬3次,但根據金剛川親歷者的回憶,橋一共經歷了7次炸燬和修復!戰爭永遠都比我們後來看到的影片呈現更加殘酷千倍萬倍。

2. 對手

來自對手和敵人的敬意更讓人動容!因為打破仇恨的尊敬,一定流了太多的血,死了無數的人。

我覺得能從對手的角度看待一場戰爭是中國戰爭題材電影的一大進步。因為這樣的視角,會讓我們以更客觀的立場去看待戰爭。

拋開民族大義,兩國交戰,士兵們在戰場上拼死殺敵到底為了什麼?兩國士兵互不相識,到底是什麼讓他們殺紅了眼,非要置對方於死地?

兩位美軍飛行員,一老一新,兩架戰機正在執行轟炸任務。他們發著牢騷,抱怨自己的工作太飽和,打趣道,“美軍工兵修一座橋得3天,而中國士兵只要3個小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鬥力。

老飛行員希爾顯然是經歷過二戰的星級飛行員,他在空中喝酒、吟詩,完全不把我們當回事。但是就在他的僚機,年輕的飛行員問出一句,“他們怎麼老也打不死?”接著他連人和飛機就被我軍的高炮擊落了。

希爾瞬間傻了,戰爭的無情很公平,儘管兩國軍事力量懸殊,但士兵們都要經歷戰友的突然犧牲。這也把戰爭的仇恨具體到了每一個人身上。如果說希爾之前的轟炸只是例行公事,那麼後來的投彈就是仇恨式的。他甚至不惜犯險,近距離攻擊我軍炮位,最終希爾被仇恨衝昏了頭,與我軍隱藏炮位同歸於盡。

他的新僚機飛行員史密斯對飛行員的折損非常恐懼,一升空就喋喋不休,他不想死。怕死的人,你可以說他是膽小鬼,但同時他們心懷憐憫,感懷蒼生。史密斯看到投下的燃燒彈,讓人間成為煉獄,說出了,“希爾不是去了地獄,而是我們留在地獄。”

但是硝煙散盡,史密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座“橋”竟然又搭好了。

3. 高炮班

兩個炮位,一明一暗。師徒二人,一動一靜。徒弟當了師傅的領導,師傅搶了徒弟的“明炮位”!

在這個篇章重點講了護橋的故事。開始丟擲兩對矛盾,老關是師傅,張飛是徒弟。但因為違紀抽菸,老關從連長降為班長,而張飛成了他的領導。到底徒弟該聽師傅,還是下級服從上級?

另外,為了回擊敵機炸橋,兩個炮位不能交叉出擊,有一個炮位要隱藏。張飛傳達的上級命令是,老關在隱藏炮位,他在出擊炮位。但老關無視命令,在出擊炮位成功擊落一架敵機。

老關本想乘勝追擊,再擊落一架,沒想到被張飛攔住了。炮彈太珍貴了,不能任由老關過癮一般的突突。兩人為此大吵一架,老關覺得張飛又摳又慫,“炮彈留著下崽吧”。張飛不語,攔著不讓老關抽菸,說他再在戰場上抽菸,連班長也當不了。

橋又修好了,轟炸也隨之而來。為戰友復仇的美軍飛行員希爾不顧命令,就衝老關的炮位攻擊。如果彈藥充足,鹿死誰手還不一定,但沒有如果,老關死了。他在最後一刻發出訊號彈,告訴隱藏炮位出其不意,擊落敵機。

張飛被老關的死刺痛了,他是謹慎了些,但他並不膽小,尤其在大軍過橋的關鍵時刻,敵機又來侵襲,他決定點燃火把,吸引敵機注意,最後一高炮班全體犧牲。

4. 橋

觀影時一直想問,橋到底要炸幾次,修幾次才能保證大部隊過江?看到人橋才恍然大悟!

橋這個意象本身就很好,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都喜歡讓橋成為一個線索,串起故事的脈絡。在《金剛川》中,橋是人民志願軍奔赴前線的通途,是我們抵達勝利的必經之路,是人民軍隊戰鬥力和凝聚力的具體體現。

敵我雙方,在護橋修橋和炸橋毀橋間博弈。兩軍明顯不在同一個力量級上,但是一個民族如果報了必勝的信心,那麼就不會有一個怕死的戰士。

新兵小胡被熱浪灼傷了眼,他一個孤零零地站在斷橋上時,我留下眼淚。沒有比竭盡全力、抱有必死之心後還是失敗更讓絕望了。但是當我看到一個個年輕的戰士奔向橋面、衝下江水,用血肉之軀築起“人橋”。

若不是用盡一切方法,誰會捨得那些鮮活的生命淹在水裡,肩扛手舉著一塊一塊木板,拼湊起橋面。也只要疾馳行進、奮勇殺敵才能對得起戰友們用命換來的橋。

有瑕疵的小人物是主角

劉浩:立功心切、望遠鏡看美人、電波中的永別

劉浩是影片中第一個深入刻畫的戰士,他上衣口袋裡裝著戰友的照片,偶爾拿出來邊看邊說要拿軍功章。他也會舉著望遠鏡看女通訊員,他知道她家在四川哪裡,卻不敢上前說一句話。仗還沒打完,槍炮無眼,誰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劉浩通過電波第一次聽到女通訊員和他說話,“我們前線見”,沒想到竟成永別。這是全片唯一一處女性角色的展現,也是唯一的愛情。但是在戰爭面前,無關性別,愛情甚至還沒開始,命就沒了。

老關:搶佔戰功、火爆脾氣、紀律性差

張飛:摳門算計、悶葫蘆、心裡都明白

老關有別於傳統的模範士兵形象,他更像是個老兵油子:業務能力強,無組織無紀律。脾氣暴躁,愛罵誰就罵誰,哪怕是領導。但是他把對徒弟張飛的關心都放在心裡,做在事上。

擺在明處的炮位肯定是敵機轟炸前,首選的攻擊目標。誰在這個炮位,誰生的希望就會很渺茫。老關以他的強硬霸佔了這個炮位,為了讓張飛相信他就是個急功近利的人,還不忘假裝要10發炮彈。

張飛是他徒弟,怎會不知他的算盤,平時摳門的他立刻答應。但是到最後,老關也沒去搬。戰場上,誰的彈藥充足,誰就有可能活下來。張飛對老關的感情一直是隱而不發,他把捨不得吃的烤苞米留給了他,也在他臨險前比他還機警,最先吹響警戒哨子。

哨子是兩人通訊的重要工具,張飛跑去親自檢視老關是否遇難時,傷心到無法吹響哨子。也預示著,和他吹哨的那個人沒了。就算沒了,張飛在臨死前擊落戰機,還是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吹了哨子,告訴老關“我們成了”。

《金剛川》VS《八佰》

每一個角色從認識到熟悉需要時間,《金剛川》給了觀眾時間,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都是重複的時間。反觀《八佰》,導演可能為了展示戰爭面前人如草芥,沒有任何人自帶主角光環活到最後,所以他們的名字、模樣都還沒有被觀眾記住,就匆匆死去。但是,正是這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觀眾對那些角色還產生濃烈的感情,更談不上“恨不能相逢”。

另外,打鐵還得自身硬。《八佰》以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四行倉庫保衛戰為原型。這段歷史遠沒有影片呈現的那般血性。《金剛川》則不同,它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最後一個大戰役,金城保衛戰。無數年輕的戰士都在這場戰役中犧牲。據此戰役之後的3個月,戰爭結束。但是他們卻再也回不了家,甚至被永遠埋在了他鄉。

結尾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爺爺,他是四野部隊,在抗美援朝初期奔赴北韓戰場。他曾參加了湘西剿匪和解放海南島,最終在上甘嶺戰役中負傷,一條腿留在了北韓,那年他22歲。

爺爺在家中行二,有大哥也有弟弟,所以他覺得自己應該上戰場。他是偷著跑出去,參了軍。到了部隊,才敢給家裡寫信報平安。每次通訊,他都說一切安好。那些血雨腥風,隻字未提,甚至對兒孫也不願多說。

我曾問他,“戰場上血紅一片,怕不怕?”他說,“不是紅的,都凍上了,黑乎乎的。”

那時我以為,爺爺是不想我害怕。但看過《金剛川》我才明白,那很有可能是燃燒彈燒過的。

我又問,“不怕死嗎?”爺爺想了想說:“去了戰場,就沒想過活著回家。”

爺爺已經離開快4年了,每當看到“北韓”兩個字都會想起他。

更多精彩文章

51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四大“隨便拍拍”就火的電影:王晶劇本僅10字,票房卻創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