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長相酷似王源的15歲樂華旗下藝人張銘浩,終於登上了熱搜,不過這恐怕是他短暫演藝生涯結束的訊號。

起因是,某個知情人爆料,這位愛豆和20歲的女生談戀愛,曝光的聊天記錄裡充滿了“顏色”,有不少“求抱抱”、“求睡覺”的內容,尺度之大讓許多人網友表示“不敢相信這是15歲孩子說的話”。

目前,他的粉絲後援會已經表示要跟他說“再見”,據說其經紀公司也準備與他解約。

然而,圍觀了這個聊天記錄以及網友一邊倒的譴責,我倒是很想為他說兩句,至少在我看來,這一事件中最應該被譴責的人,並不是他,反而另有其人。

一、15歲男孩該是什麼樣子?

許多人對他的譴責,主要是考慮到這個年齡怎麼會滿腦子想到性。

不過我倒是很好奇地想問問:

15歲的孩子,在你心中應是什麼模樣?是對性依然懵懂無知,不知為何物嗎?

亦或者,到幾歲你才不會覺得大驚小怪?

我必須先補充一句,我並不是說他說這些黃色的內容是多麼正常、多麼健康,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不要認為十五六歲的年輕人,跟十八歲之後的成年人會有天壤之別。

你要知道:

很多十七八歲的農村年輕人,也就在這個年紀結婚生孩子了,之前大衣哥不就是為自己十八歲的兒子辦了婚禮嘛。

很多十八九歲的大學生,進大學之後,也在校外同居了,現在大學生20歲就可以領證結婚了。

他們難道是到了十八歲,突然之間就懂男女之事的嗎?

亦或者,他們到了十八歲,突然之間才有了性的慾望嗎?

顯然不是。

張銘浩在聊天記錄裡這麼說是否妥當是一回事,但是作為15歲正常發育的年輕人,他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不能算“超前”。

特別要看到,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這一代年輕人,性成熟的程度遠遠高過目前更佔據話語權的70後、80後,千萬不要用“老人家”當年的情況去審視這一代年輕人的性觀念和性經歷。

所以,與其譴責他,不妨正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有性需要和渴望的事實,而不是用“他是小孩子”試圖否認這種需要和渴望的正當性和必然性。

真正值得探討的是,因為張銘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加血氣方剛,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幫助他們度過這個躁動不安的特殊時期。

遺憾的是,我們對性教育的觀念還是過於落後了一些。

你看,面對一個15歲身體發育完全,在古代可能已經有孩子的男生,還有很多人覺得“小孩子怎麼會懂這些”,而不是“是不是性教育不夠到位,所以讓他產生了誤解或者用錯誤的方式處理”,可見主要問題並不是出在張銘浩的身上,而是對他們的正常身心發展疏忽的我們身上。

不是他們太超前了,而是你太落後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張銘浩是男性,容易讓人誤解成因為他是男孩,所以會有這方面的“超前”想法。其實不然。

以我從事青少年心理工作的經驗,其實有許多未成年的女孩子,“滿腦子也在想這些東西”。他們這一代的性成熟和需求是普遍性的,不分性別。

如果張銘浩的聊天記錄能夠成為一種提醒,讓這個年齡段的家長、老師(如他這樣的愛豆,還要加上經紀公司)等意識到,已經到了刻不容緩向他們提供性教育的時候,我認為這反而是一件好事。

二、某些網路管理者和大V要負主責

我不認為張銘浩有本事自創這些表達,所以真正要問的是:

張銘浩是從哪裡學會這些話的?

肯定不會是他的經紀公司,也不會是他的父母——那些指他的公司和父母的人,我倒是覺得你弄錯了討伐的物件。

而且我們也都經歷過14、15歲的年紀。那正是反抗大人的年紀,父母說什麼,經紀公司(這個大人的替代物)說什麼,反而自己就是不去做什麼。他們的作用,還真是比較有限的。

真正對他們能夠施加比較大影響的,還是網路。

有不少“懂行”的網友就表示,張銘浩的這些露骨表達常見於未成年人追捧的網文。

今年3月份的時候,我就已經提出過警示,由於網際網路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有大量的未成年人正在把網路版的黃色文學當做自己的“精神糧食”,如果不能加以有效阻止和有效的引導,勢必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然而,對此不少人表達了不滿,他們提出:

1、這是一種文學創作,不要打壓。

2、未成年人不能看的話可以,但不能阻止成年人看。

我想澄清兩點:

1、不要用網路文學、同人文來混淆黃色文學,甚至是美化黃色文學。網路文學和同人文希望贏得認可和尊重,恰恰要和黃色文學撇清關係。我們反對的並不是網路文學、同人文,因為這只是創作手段而已,根本就無須反對,反對的是有問題的創作內容,而黃色文學已經被歷史和科學證明是對人類,特別是青少年有害的毒品,不應讓他們大行其道。

2、保護未成年人,也要保護成年人的基本權益,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需要分級制或者類似於分級制的安排得以實現。所以,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不應該用分級制還未實施為由默許未成年人跟你一樣裸奔於網路,反而應該藉此機會推動儘早推行分級制。

然而,非常遺憾的是:

1、黃色文學依然屢禁不止,甚至打著“創作自由”的旗號,不斷蠶食未成年人的身心。

2、一些所謂的專家,反而為這樣的“創作自由”站臺,鼓勵未成年人去捍衛自己的閱讀習慣,而不是用自己的聲音去推動建立更有利於所有人的分級制。

這一場景,不禁讓人疑惑:

他們是真的想要保護未成年人嗎?真的意識到危害了嗎?

我們必須看到,目前的網路生態,對未成年人的侵害已經是非常之深。

張銘浩只是不小心被曝光了,還有大量未成年人的聊天記錄我們沒有機會看到,而這些很有可能比他的還要露骨。

還有一點。

喜歡創作這些黃色文學作品的人群中,不少就是十三四十到十七八歲的小孩子,他們一邊刷著一課一練,一邊寫著一天一篇的黃色小文,張銘浩聊天記錄裡的對話,其實常常就是他們筆下的人物對話。

所以,張銘浩會用這樣的口氣說話,還真的不能只怪他們,我們必須將矛頭直指這些縱容網路黃色資訊的網路管理者和大V:

像張銘浩這樣的未成年人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你們要負主責。

三、應禁止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性引誘

與張銘浩開展這種露骨聊天的物件,其實是一個成年人了。

雖然當事人一直在暗示,是因為不爽他這麼說話所以才披露出來的。但是,這其實是矛盾的:

如果你覺得不爽,怎麼會跟他聊這麼久,以至於讓你搜集到這麼多資訊?

作為成年人,當我們與未成年人接觸時候(特別是你明確知道他是未成年人的情況下),應保持何種尺度?

我認為,成年人應禁止與未成年人有類似的性接觸,不僅不能發生性行為,也不應用保持這種聊天關係,因為這實質上是一種性引誘。

有人說,看起來是張銘浩主動的,為何要苛責另一方?

因為張銘浩是未成年人,而另一方是成年人,成年人理應比未成年人更清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發展下去是什麼樣的結果,成年人有義務也有能力把一段關係導向正常化而非引導向非正常化的方向。而這位20歲的年輕女性,至少她聊天記錄中的表現,也在用“寶貝”、“抱抱”這樣的話迴應對方,我沒有看到她對這段關係起到什麼積極的引導作用,反而可能是推波助瀾的。

當然,讓成年人負責,也是避免有些成年人躲在幕後,以看起來是未成年人更主動來減免自己的責任。

事實上,在國外有不少這樣的案例:

2015年,在英國有一個叫Georgina Hill的單親媽媽,就在網上結識了一個15歲的男生,然而兩人也是通過網路聊天方式調情。最後,兩人相約線下見面,你情我願地發生關係。

然而,由於被男孩家人發現,這位單親媽媽最終入獄。

你看,這本是你情我願的聊天併發生關係,但是在英中國人看來,這就是一種罪過,是不能容忍的。而未成年人一方,即便是個男孩,也是受害者,是應該被保護的群體。

在張銘浩事件中,另一方是否也存在這種可能性呢?

表面看起來是張在“挑逗”,實際上可能是另一方在一步步引導,讓他陷入其中呢?

必須看到,未成年人上網交友已經成為普遍趨勢,網路世界確實有很多危險地帶,比他們歲數更大的成年人,可能向他們設下圈套,甚至引導他們主動走進這樣的圈套之中。

對此,我們能做的除了加強網路監管,還是應該重拳出擊,對這些事件要採取“零容忍”的態度,而不是怪罪未成年人怎麼思想如此齷蹉,那是完全搞錯了方向,反而為成年人,特別是成年女性侵犯未成年男性權益提供了可乘之機。

希望這一事件的有關方面,如張銘浩的家長和所在公司要嚴肅跟進,懲處對其實施性引誘的成年人,才是我們更應該看到的。

四、隱私保護應該成為首要問題

這件事之所以被曝光,是因為這位成年女性截取了聊天記錄,而這恰恰是最應該被關切的問題。

首先,未成年人的隱私,遠比成年人更值得保護。

特別是未成年人,本身對隱私保護的意識就不強。你看張銘浩雖說是一個藝人,但是到底還是小孩子,在網上聊天竟然是用真名,而且想說什麼說什麼,可見基本上缺乏這方面的自我保護意識。

反倒是另一方作為大幾歲的成年人,對自己的保護措施做得就比較到位,沒人知道她到底是誰。

因此,無論其是否還擁有一個藝人身份,都應該考慮優先保護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這應該成為全民共識。

其次,不管是否未成年人,像這種私人的聊天記錄曝光,我總覺得是不妥當的。

要知道,越是私密的聊天,越是會表達一些本身就不太適合在公開場合被人看的資訊。作為旁觀者,你會感到有些不舒服,反而是正常的表現。

如果你看一個人的手機,發現聊天記錄你都很舒服,我反倒是要提醒你,這可能是“造假”的聊天記錄,要麼他就是給你看的,要麼他對所有人都不太放心,所以都保持著安全的社交距離。

私人聊天的價值,恰恰就在於能夠有一些更真實、更親密的表達。而為了讓聊天能夠更真實、符合內心所想,恰恰有一個我們不能突破的底線,就是不能把私人的聊天記錄公開化,否則的話,每個人都要小心自己的聊天記錄是否有一天會被人公開,那麼我們每次與人通聯都會非常注意措辭,當然也就失真了。這恐怕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因此,發生此類事件後,我們首先應該對侵犯隱私的行為予以譴責,而不是聲討聊天的內容。

對這種販賣他人隱私的行為,應人人唾棄才是。

五、最後談談他的藝人身份

首先,認為藝人有“性”就不單純了,這本身是錯誤的思想。

“性”是一種生理需要,與單純不單純無關。單純是一個人的品性。要知道,一個人可以有性而且肯定有性,但他也可以是單純的。

“性”的本質是美好的,是身體的愉悅,是心靈的撞擊。如果你認為一個人有性需要和性表達就是骯髒的,然後不配做一個清純偶像,我認為是你的性觀念太過保守,問題出在你的身上,而不是他的身上。

你要反思的是,你的性教育怎麼還停留在認為性就是骯髒的、下流的水平。

其次,藝人不等於是道德標兵。

有人說他的身份是藝人、偶像,所以對他的要求要更高一點。

我倒是覺得,藝人也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做做表演而已,為何要用道德標兵的標準去對待他們?

何況,現在我們對道德標兵的要求,其實也沒有那麼高。之前也有道德標兵私生活很混亂,官方還站出來說“要對年輕人更加寬容一些”。

張銘浩的問題跟她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問題,而且張比她還年輕10歲。

如果對比他問題還嚴重、比他年紀還要大的人都要“寬容一些”,又為何不能對張銘浩網開一面呢?

他是藝人,也是未成年人,更是一個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當然也是會犯錯誤、說錯話、錯信他人的普通人。

什麼時候你能夠用看待一個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什麼時候你才真正擺脫了“粉圈思維”。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路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絡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4059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1998年,周曉鷗為何寧願跑龍套,也要離開“零點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