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可能是目前這個時間段最火的電影,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讓這部電影的票房一路高漲,甚至數次創造了票房記錄,但是,在高票房的背後,卻是日益呈現出的兩極分化的口碑。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確做到了愛國主義的宣揚,可鮮血淋漓的戰場場景的展示,在讓觀眾直面殘酷的同時,卻一直都在迴避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個體的成長和精神呈現,以及個體與集體之間相互促進的關係探討。
畢竟,在一個普通人成為戰士之前,活下去或許是他最大的心願,可當這個暫時只擁有私利的個體,慢慢融入到為了公利奮鬥的集體當中時,那種潛移默化的轉變和成長的過程,才是最應該關注的重點,而這個過程,大概才能體現戰爭中最值得宣揚的崇高的精神價值。
可惜,《金剛川》恰恰忽略了這一點,所以,當大人帶著小孩本想去接受愛國教育時,熒幕上從頭到尾展示的,卻全都是殘肢斷臂的飛濺,甚至是炮彈炸燬身體的慘狀。
不是說這種殘酷的場面不可以有,而是應當考慮,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適當的插入,場面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畢竟,戰爭中的個體以及集體才是真正應該關注的。
從這一點來看,我倒覺得,64年前的《上甘嶺》可能要更勝一籌。
北韓戰爭結束後不久,導演沙蒙和林杉便帶著工作組,親自前往上甘嶺進行採風。寸草不生的戰場上依稀記錄著當時的慘烈戰鬥,而不斷採訪當時參加過戰役的戰士,更讓他們及時地獲取著第一手資料,這樣,電影的創作便擁有了旁觀者和參與者兩種視角。
前期的籌備除了完成演員的挑選和場景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在故事的創作上,如何能夠從大的戰爭中凸顯出戰士身上可貴的精神?畢竟,全貌的還原戰爭既不現實,也不容易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而採用以小見大的敘事手法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我們現在看到的《上甘嶺》電影,雖然,所有的焦點只集中在一個連隊上面,但從這個連隊堅守坑道,與多於自己的敵人連續打阻擊戰的角度出發,觀眾卻能夠輕而易舉地看到其他連隊的影子,甚至,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一個個戰士在艱苦環境下的英勇和無畏。
所以,這部電影的基調,並不是為了描述戰爭而描述戰爭,它更重要的任務是,如何能夠體現戰士身上所具備的革命精神。因此,電影從集體出發逐漸分散到個體身上,然後再從個體重新聚攏成集體,而在展示個體和集體畫面的背後,凸顯的卻是整個國家保護主權的決心和意志。
電影的主要場景放在了坑道里,而能夠體現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和戰爭殘酷的視窗,僅僅是那個坑道里狹小的洞口。觀眾透過這個洞口,從外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敵人進攻,從內可以看到當時志願軍所面臨的生存考驗。
電影整體上透露出的那種窒息感,並沒有造成觀眾情緒上的不適,反而透過個體和集體克服生存困難,並且想方設法抵抗敵人的英勇行為,讓觀眾深深體會著濃濃的愛國熱情,因為,我們此刻既是普通人,也是戰士。
為了能夠給大部隊的反攻爭取時間,八連在張忠發的帶領下,配合著其他連隊的戰鬥,將敵人絲絲牽制著,可這也因此阻斷了後援的補給,而水的匱乏是當時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
傷員不斷增加,敵人進攻日益凶猛,甚至把陣地修到了坑道的上方,所以,這部電影絕大部分時間所展示的,就是八連如何克服物資匱乏的困難,以及如何能夠隨時隨地的阻擋敵人的進攻。
戰士首先是人,可為什麼坑道里的戰士沒有抱怨或是退縮呢?這就是個體融入集體後所能夠產生的巨大力量。
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為了祖國的使命凝聚成集體時,每個人潛藏在心中的那一點點信念,此刻就會在絕境中被無限放大,而當精神和信念成為主導時,肉體所遭遇的苦難,其實是完全可以戰勝的,這便是一個擁有正確價值觀引導的集體所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
影片中,八連連長張忠發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其實完全有理由擁有優先獲取食物補充的權利,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上級領導給他的兩個蘋果,他讓通訊員切成小片分發給其他戰士;他本來有一個每次戰鬥喝水的習慣,可為了節省水資源,他把自己的水也放到了集體當中;在多次試圖炸燬敵人陣地無果的情況下,他親自爬到前方完成任務。
作為集體中的主心骨,張忠發起到了帶頭作用,而這種個體的感染力在絕境中很容易被不斷擴散,所以,只有幾十人的連隊在信念強化下,緊緊地擰成了一股繩,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即便在沒有水的情況下,還是能夠靠著頑強的意志支撐著。
的確,《上甘嶺》作為電影,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可真實的上甘嶺戰役,卻比電影展示出的更加慘烈,尤其是進入戰役第二階段的坑道戰,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廝殺,更重要的是意志力的比拼。
而影片在擷取某個連隊的集體坑道戰鬥過程中,對於鮮活個體的展示也沒有完全忽略,尤其是加入了王蘭這個女戰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蘭正好代表著熒幕外的每個觀眾,她沒有作戰經驗,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殘酷廝殺,所以,將王蘭放進戰場,就相當於讓觀眾也真切地參與了這場戰爭。
藉助王蘭的眼睛,我們看到了個體的精神,看到了集體的意志,而王蘭從一個後方衛生員成長成勇敢戰士的過程,便是我們這些熒幕觀眾接受影片洗禮的過程。
英雄從來都是凡人,可凡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依靠的便是個人精神的支撐,集體信念的堅守,和國家熱情的鼓舞。
從64年前的《上甘嶺》再來看看現在的《金剛川》,流於戰爭表面的場景處理,試圖利用感官刺激來滿足觀眾對於戰爭的獵奇心理,這種所謂的愛國宣傳,全然忽略了本該屬於戰爭核心的個體。
人畢竟是人,不是冷冰冰的機器,一時的高潮無法保持長久的熱情,真正的戰爭片給人的情緒是討厭,而不是興奮,是精神的傳遞,而不是表面的刺激。
所以,《上甘嶺》即便拍攝技術或是後期製作都遠遠不如當下,可從它的故事內容中,卻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到革命前輩的精神力量。
所有的戰爭電影,可能連現實的萬分之一都沒有,所以,請一直要對那些保家衛國的先烈保持最高的崇敬之情。
-
1 #
-
2 #
經典就是經典!唉!
-
3 #
現在拍電影電視劇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過去可沒這一套,過去第一是為了如何更逼真。
-
4 #
現在一切向錢看,不要革命思想,電影為了獵奇大家心理,只要賺錢就行了。
電影還是老得好,現在的創作者,太浮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