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電影我會重複看,是因為優秀的導演會把自己智慧的思考濃縮在短短兩個小時內,給觀眾無限思考的空間。馬丁.麥克多納就是一位這樣特別的導演,他把戲劇元素成功的融入電影,並且以悲劇和戲劇相結合的形式,用黑色幽默的表達手法,來表達他對世界的思考。在布魯日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十多年時間我刷了幾遍,每次看都會有心靈的震撼,因為本片殘酷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這裡面的演員我都很喜歡。科林.法瑞爾的臉極具喜感,可性感可幽默,用現在的詞就是“可鹽可甜”,但是特色的八字眉可以囧得很脆弱。他飾演一名年輕殺手,初出道執行殺手任務,殺死神父的同時誤殺了一名小男孩;老戲骨布萊丹·格里森的文藝大叔氣質也很有魅力,他是年輕殺手雷的老師;拉爾夫·費因斯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演技派,他參演的電影數不勝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應該是《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了,在本片中飾演殺手老闆哈利,是一個原則性極強的紳士殺手。
殺手也有溫情肯的老婆是黑人,被白人所殺。哈利幫助肯報了仇,為了報恩,從此文藝大叔成為冷酷殺手,儘管肯自己說了他殺的人大部分都是壞人,但是他依然是個殺手。只是這個殺手儒雅有文化,只有他一人來到布魯日是真正地享受到了觀光的樂趣,他沉浸在布魯日的歷史、建築和文化裡,他充分享受了布魯日童話般的靜謐,這也說明了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溫情的熱愛。在鐘樓之上,哈利聽到雷就在樓下的訊息後,一槍射中了肯的脖子。萬分火急的時刻,肯拖著沉重的身軀,來到了視窗,他想用最後的時刻來提醒雷。這部影片充滿了隱喻,看似荒誕,其實看到最後都能說得通。他們第一次來到聖血教堂,肯數著硬幣,就差兩三分錢,刻板的售票員不肯通融,於是這些硬幣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肯把所有的零錢都撒到地上,提醒過往的人們往上看,然後毫不猶豫地縱身一躍,摔倒地上時,已是血肉模糊。肯為師為友,如父如兄,已是仁至義盡。他們都是殺人的人,是世俗意義上凶惡殘忍的人,但是為了誤殺了一個男孩,各持己見。哈利認為孩子們是不可以侵犯和侮辱的,所以雷絕對該死,自殺,肯射殺他,自己親手殺他,都是殺手之道;雷自己也活在愧疚和煎熬之中,他時刻想自殺;肯則認為雷還年輕,失誤已經發生,白白死去反而不值,可以利用餘生去補救、去做社會有用的人。大惡之人亦有溫情和公義之心,這個混沌而荒唐的世界上,很多原則和堅持都是說不清楚的,很多的是非恩怨也難以單純評判對錯。所以,這部電影,我才會一刷再刷,或許這些作品的存在,就是讓我們不斷深思生命存在的意義,以及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人吧。
音樂搭配得恰到好處
鋼琴曲都是Carter Burwell為電影而創作的,優美如夢。各段鋼琴曲的名字就如電影的節奏,就像舞臺劇報幕一樣,是赤裸裸的明喻。序幕、中世紀的河流、死去的小男孩、最後的審判日、鐘樓的風景、拯救下一個男孩、鏡子前的雷、在布魯日穿行、魔術青蛙、哈利來了、用謙卑的方式恭候死亡的降臨、一吻錯過、罪犯在夜晚逝去、交火、當他死去、原則、我不想死。
最讓人淚目的是都柏林人演唱的《在拉格蘭路上》,都柏林人曾經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樂隊,就像大部分樂隊都會酗酒和用藥來汲取靈感一樣,都柏林人也不例外,但是他們的歌曲卻因此而具有了蒼涼和直擊人心的力量。比如這首民謠唱的是飛蛾撲火的愛情,但是在本片中用在肯以血肉之軀警示雷那一刻:漫天的飛雪,儒雅的紳士,硬幣撞擊地面的清脆,生死無悔地縱身一躍,那一刻,所有的原則都化為雷應該努力求生的力量,去用餘生補救,去用餘生的溫暖去融化人間的冰冷:
在秋日的拉格倫小路上
我初次見到她就已經知道了
她黑色的秀髮飄卷著誘惑
我可能會有一天讓自己後悔
我看見了危險,我依然前行
在令人著魔的路上走著
我說讓之前的悲傷變成逝去的枯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