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如果用拍攝時間來衡量的話,現在呈現在大銀幕上的《金剛川》絕對稱得上是部超出預期的驚喜之作,因為整部電影的拍攝製作時間加起來不到三個月。

作為一部匆忙趕製的命題作文,《金剛川》能拍成這樣實屬不易,但是如果將其與《敦刻爾克》、《血戰鋼鋸嶺》、《拯救大兵瑞恩》等好萊塢經典戰爭型別電影佳作相比,那麼這部電影絲毫不值得一提。

如果將視角落局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紀念意義上,那麼這部電影更是很難稱得上成功。

最後當看到電影導演是管虎時,相信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畢竟這位老哥這兩年幹了不少“扛著紅旗反紅旗”的勾當。

在《八佰》電影宣傳期間不去拜訪烈士後人,反倒跑去找著名的“飛將軍”孫元良後人。

在《金剛川》電影宣傳期間揹著手向烈士墓鞠躬,大談志願軍的同時頭戴美國海軍棒球帽······雖然不可否認,《八佰》最終實現了票房上的突破,在口碑上也一改以往同類項中中國產戰爭電影的低迷,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搞這種小動作始終會被觀眾所注意的。

同樣是採用多人物視角敘事,同樣是非線性敘事架構,同樣是戰爭型別電影,同樣是關於部隊轉移,但是兩部電影無論是從劇情觀感,還是從思想表達上都是天差地別的。

首先要說明的是,採用多人物視角一定是為了讓觀眾能夠站在更為巨集觀的視角對故事全域性有更為清醒的認識,同時多人物視角間的反覆切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敘事效率,加快整體劇情的發展節奏。

值得著重強調的一點是,採用多人物視角敘事和多線敘事結構並不意味著就是每條人物故事線之間是相互割裂的,許多采用多人物視角進行敘事的成功商業電影其每條人物故事線之間必定是相互有所關聯的。

在《敦刻爾克》中,克里斯托弗·諾蘭再次對敘事模式上進行了創新,電影中一共有三條故事線,每條故事線所採用的時間線也完全不同,它們分別是港口的一週、海上的一天以及空中的一小時。

多個敘事空間與多個敘事時間的巧妙搭配使得整部電影的劇情呈現出多角度多層次的觀感,令人驚歎的是敘事結構的複雜性並沒有使電影產生類似於《盜夢空間》的燒腦效果,反而使得整個故事在層層穿插、逐步推進中變得越發清晰明了。

當然,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克里斯托弗·諾蘭獨具匠心的劇情架構和情節設定。

即便三條故事線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不盡相同,但是三條時間線依舊在關鍵情節點上有所交匯和融合。

正如電影配樂中始終不停歇的錶針轉動滴答聲,三條故事線在某種程度上同時也是時針、分針和秒針。

講了這麼多,回過頭來整部電影《金剛川》,其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將多人物視角的運用帶入了另一個極端——每個人物視角,每條故事線相互之間完全是割裂開來的。

即便說電影採用了小單元的非線性敘事模式,但是既然講述的是同一個事件,並且故事的主角還是同一批人,就沒有必要因為人物視角的不同將同樣的故事演三遍,甚至於連許多電影鏡頭都是反覆出現。

將整個故事切成三段,並且分給三個導演分別執導無疑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許多電影之所以採用非線性敘事結構是因為單線敘事無法滿足電影的表達需求,無法實現導演心中的理想效果,但是對於《金剛川》這樣一部情節緊湊、場景集中的戰爭型別電影來講,平鋪直敘的線性敘事無疑要更加適合。

沒有必要因為有多個導演加盟,而跟風學習《我和我的祖國》採用小單元模式,搞一個看似別出心裁實則沒有必要的非線性敘事架構。

非線性敘事結構的運用使得整部電影在情感表達和劇情推進上過分遲緩,敘事節奏的遲緩和情節的重複出現甚至使得許多本來為營造悲壯氣氛而設定的情節最終都顯得有些過分拉胯、無病呻吟。

在思想表達上,兩部電影雖然都採用了小人物視角,但是在思想表達深度上卻是截然不同的。曾經有電影評論家曾經說過,一部沒有流露出反戰思想主題的戰爭型別電影一定不是成功的現實主義戰爭型別電影。

《敦刻爾克》整部電影中沒有出現過一個重要歷史人物的背影,甚至還刻意迴避了希特勒、丘吉爾等決策者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諾蘭看來,這些大人物的事蹟此前已經有無數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對此做出了詳細的描繪,但是身處戰爭一線、親歷這場戰爭的卻不是這些身處幕後指揮決策的大人物,而是那些當年年紀輕輕卻不得不經歷生死考驗的普通士兵。

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與付出,我們又怎麼可能贏得今天的勝利?如果不從他們的視角展開對故事的敘述和描摹,觀眾又怎麼可能切切實實體會到一場真實而又殘酷的戰爭呢?

士兵也是普通人,即便是那些在戰爭之中做出過英雄舉動的士兵,即便是那些為了戰爭勝利而主動犧牲的烈士同樣也會有在死亡面前歷經考驗的一刻,如果不迴歸人性,深入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只是流於形式地Acura英雄事蹟,那麼這樣的電影作品又怎麼稱得上是真實的?

如果說《金剛川》的電影立意是拍攝一部帶有濃厚主旋律色彩的獻禮影片,那麼就沒有必要太過執著於對戰爭中人性的探討,並藉此揭露戰爭的殘酷無情,體現出深刻的反戰思想,電影也就無法和《敦刻爾克》進行對比。

可主創團隊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偏要在這樣一部描摹志願軍將士英勇作戰的影片中加上對美國士兵形象的多面刻畫。

雖然觀眾們不難想象主創團隊這樣編排,本意無非是為了淡化電影過於濃重的意識形態表達,由探討電影中誰對誰錯、誰贏誰輸轉為強調英雄先烈為這場戰爭的勝利結束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展露雙方士兵在面臨生與死時對戰爭殘酷的感悟,由此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走進電影院,去為這部正面描摹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買單。

但是主創團隊所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人物設定和劇情安排反而使電影顯得有些矯揉做作,特別是電影中那個近乎偏執狂的美國飛行員形象顯得十分擰巴且過分臉譜化。

他既然是與志願軍將士屬於不同陣營,效力於自己的國家,那麼他在戰鬥的表現亦是他愛國精神的體現。

電影從一開始就在人物形象立意上有所偏差,隨著戰友的陣亡,這個角色的堅持戰鬥更是逐漸演變成為了單純偏執與蔑視。

如果說電影能夠重新調整和設計劇情的話,那麼主創團隊大可以重新設計和編排這個角色的劇情。

比如他一開始飽含著愛國熱情參與到這場戰爭之中,但是隨著戰友的逝去和志願軍將士的頑強作戰,這個角色逐漸認識到愛國熱情並不等同於在無意義的戰爭中送死,逐漸意識到在遠離家鄉的異國土地上與志願軍將士、北韓人民軍作戰無異於對外侵略。

這樣的編排比讓這個角色單純作為烘托炮兵班士兵犧牲悲壯氣氛的道具人要有意義且深刻的多!

最後所要提的是影片多處表現出的大尺度場面。戰爭確實是殘酷的,戰場上出現血肉模糊的場景確實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這不意味著表現一場真實而有殘酷的戰爭就一定要去刻意突出刻畫血肉模糊。

好萊塢的戰爭大片中確實也有類似的場景描摹,但是很多時候那僅僅只是作為一個背景元素出現,絕不是電影的賣點和看點。

《金剛川》中多處特意描摹的血肉模糊場景大可以用內斂的留白方式予以呈現,而且這樣做不僅符合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同時也能照顧到低幼齡觀眾的觀影感受,特別是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作品來講,老少皆宜是十分重要的一點。

從《金剛川》的拍攝水準和道具運用來看,中中國產電影已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不再是當年那股子粗製濫造的水平。

但在電影工業水平在整體不斷提升的時候,中國的電影人們更應該思考應該拍攝什麼樣的電影作品,怎樣去拍攝一部不僅中國人叫好,同時也能走出國門的優秀電影作品,只有這樣,中國電影才能擁有一個光明的發展前景。《金剛川》毫無疑問沒有做到這一點。

700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金剛川》:他們不怕死,怕的是戰友死了,自己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