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把無意義的個人喜悅當作目的成就,當作是對社會的偉大拯救,這或許是逃避殘酷的差距,並轉向自我洗腦的唯一有效路徑。
由九把刀編劇的《不倒俠》在2020年下半年上映,影片由與九把刀以及柯震東合作多次的柴智屏監製,一眾港臺大咖演員加入,柯震東、林依晨、古天樂、吳建豪、王大陸等主演。圍繞在孤兒院長大的義智(柯震東飾演)與喜歡的女孩心心姐姐(林依晨飾演)從小一起長大的感情線,講述了一個存在著超級英雄的城市裡,想要成為超級英雄的義智成為拳擊手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成為“不倒俠”收穫愛情的故事。
影片的開始從一場拳擊擂臺賽展開,一組拳擊擂臺的鏡頭,噴出的血漿和揮拳摔倒的特效音,明暗對比的光影加上快慢剪輯的節奏,將義智狼狽的表情以及起身繼續發狠堅持的眼神表現出來。通過被打倒在地的義智的個人自白中,“你看到了嗎,這一拳根本就不痛,誰叫你喜歡勇敢的人呢”,整部電影鋪陳展開,奠定了影片青春熱血的基調氛圍。
之後漫威電影漫畫式的片段的插入,電影的另一個片名《打噴嚏》出現,兩個片名概括了電影故事的兩條線,“打噴嚏”成為了義智和心心二人之間隱祕的聯絡,愛情線中義智與心心姐姐的“打噴嚏”,成長中最終成為專屬英雄的“不倒俠”。
兩個片名清晰的概括了電影故事的背景,多年前超級英雄閃電怪客在與邪惡實力居爾博士的較量中失手,導致超硒晶能量釋放爆炸,很多小孩失去父母變成孤兒進入孤兒院。義智與心心在孤兒院相遇。
整部影片在義智的個人自白敘述中,年少情愫成為義智成長的信仰,成為一個勇敢的人保護心心成為人生目標。影片明顯的三段式結構,影片中段鏡頭再次展現拳擊賽鏡頭,打不倒的義智在擂臺上得到了“不倒俠”的稱號,後半部分將故事線獻給了義智與心心姐姐如何互相表明心意確認關係的過程。
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題材包裹下的愛情成長電影,電影圍繞“超級英雄”展開,愛看超級英雄漫畫的義智,在兒時的一次捉迷藏遊戲中意外進入閃電怪客的藏身之處,認識了隱退的超級英雄閃電怪客。在成年之後得知心心姐姐有了男友,男友是超級英雄音波俠的現實身份之後,義智失落的拜閃電怪客為師經歷各種嘗試努力,立志想要成為超級英雄。
在超級英雄故事外衣下,較為精良特效以及詼諧的搞笑元素下,電影故事依舊是邏輯簡單難以推敲的,而“超級英雄”電影都免不了在內容上的這點弊病,忠於愛情、堅韌勇敢的主題傳遞,屬於“超級英雄”電影的積極價值觀走向。
影片中明顯出現了兩類英雄,“超級英雄”和“個人英雄”,對電影中“超級英雄”的更深解讀思考,可見義智無法成為超級英雄是有原因的,義智為了個人慾望的小我,與真正超級英雄的自我犧牲之間,有著巨大的觀念取捨的差距。想要成為超級英雄的義智,和超級英雄音波俠之間對愛情的較量背後,是對個人小愛和集體大愛間矛盾的展現。
義智想成為超級英雄的初衷只是為了保護心心,成為心心的專屬超人;而音波俠作為超級英雄,在個人情愛和集體大愛之間,做出的選擇是大義滅親,選擇拯救更多的普通人,放棄心愛的女孩。一戰失敗能量衰竭的閃電怪客,愧疚的隱居山中不問世事,在現實身份和超級英雄的身份中掙扎迷茫,最終被義智感動,為了救義智耗盡最後一絲能量與居爾博士對抗。
儘管電影在開始的十分鐘裡吸引觀眾奪人眼球,整部影片轉場過渡自然,攝影燈光成熟,加之演員製作班底陣容強大,柯震東帥氣的揮拳和倔強的眼神,警察角色的痞帥男二號王大陸,成熟憂鬱的不老男神古天樂以及偶像女神林依晨,都可見《不倒俠》從製作上講影片就已經取得了成功,符合福斯的觀影體驗和娛樂審美,有著很大的媒體優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2014年影片拍攝製作完成之後,影片在柯震東個人事件發酵影響下撤檔,經歷了六年的時間緩衝後重新上映的《不倒俠》,作為一個文化媒介,影片所承載的社會價值意義已經發生了轉變,電影所承載的價值觀中的勵志與熱血,在社會事件發酵之後的重新建構下,意識形態的話語反而帶有了諷刺的語境。
從這一角度來解讀,電影故事的敘事更像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中的男孩,想要成為勇敢的人卻無法實現時,盲目任性的對犧牲自我的“超級英雄”的嫉妒和不理解。義智放棄考大學突然決定成為拳手的人生目標,個人價值的實現過程中的自我滿足與堅持,都是圍繞著心心這個女孩。
而象徵著義智心中美好的心心姐姐,對閃電怪客戰敗的不滿和惡意,最終與拯救眾人的音波俠男友突然分手倒戈,向義智情投意合的表明心意,是對社會文化語境下奉獻自我的不認同。電影最後對音波俠落跑式沒有交代的離場,讓影片有了一種失意的政治隱晦,對自我定位認知不清、盲目自信言論和包容度的反思。
觀眾的觀看心理在敘事表達中被滲透和介入,相比對電影文字敘事的關注,更多的是對電影之外的社會化與的關注,這也是電影與社會之間互為建構的存在關係。《不倒俠》預言式的如同柯震東的一部個人自傳,選擇了錯誤的道路一往無前,摔倒了繼續爬起來的個人英雄式自我成就滿足背後,是最終無法打贏人生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