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康納利去世,享年90歲。從初代007詹姆斯·邦德風靡全球,到讓他拿下奧斯卡的《鐵面無私》,以及《俠盜王子羅賓漢》《勇闖奪命島》《偷天陷阱》等膾炙人口的商業大片,肖恩·康納利給觀眾留下無數經典銀幕形象。
這些作品大家都很熟悉了,隨著肖恩康納利的去世,相信最近一段時間上述作品會被不斷提及,但有一部作品,比較特殊,或許你看過,但提取該片的不算很多。那就是肖恩·康納利最後一部電影作品——《天降奇兵》(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
之所以特殊,不單單是由於該片是老爺子最後的作品,還因為電影在另一層面不算光彩的事情:某種意義上,是因為這部電影才導致肖恩·康納利退隱江湖,不再製作電影的。
這部拍攝於2003年的電影,成本7800萬,最終北美票房6600萬,全球累計票房也只有1.79億,位列全年第28位。與同期的《加勒比海盜》的全球6.5億不可同日而語。
更可怕的是,該片口碑全線潰敗,爛番茄新鮮度僅有17%,觀眾口碑也低至44%。另一家MTC評分也僅有30/100。
這部電影之後,肖恩·康納利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聲稱,是這部電影糟糕的拍攝過程和最終結果讓自己永久退出電影拍攝:“(電影拍攝)簡直是一場噩夢,對我影響太大了,我打算要離開娛樂圈了,我受夠了這幫白痴!”
可見,這部被肖恩康納利稱為“噩夢”的《天降奇兵》,不但遭遇票房口碑的雙重失敗,還把老爺子拖下了水,自然不願意提及了。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也不少,想必各位也能有自己的評價。依我看來,該片可以看,劇情和角色刻畫都一般,但打鬥和特效非常精彩,聯想起該片7800萬不算太高的成本,電影呈現的效果已經非常不錯了。
但本片最值得讓人關注的,不是單單是特效,而是背景和人設:
這是一部如假包換的超級英雄組隊的電影,比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早了10年。
所以關於這部電影幕後八卦和祕聞,就值得一說了。
文豪宇宙《天降奇兵》,最初的翻譯是《非凡紳士聯盟》(LXG),改編自同名漫畫,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阿蘭·摩爾。關於這位不再贅述,美國漫畫界最偉大的編劇之一,《守望者》《致命玩笑》《V字仇殺隊》,DC前五的漫畫作品基本都是阿蘭.摩爾的作品,而且他與DC之間的撕逼也被吃瓜粉絲津津樂道。
1999年,離開DC後阿蘭·摩爾在1999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全美最佳漫畫(America's Best Comics)”,簡稱為ABC。目的就是割裂自己與DC等主流漫畫公司的關係。在ABC旗下阿蘭·摩爾創作的第一部漫畫就是《非凡紳士聯盟》(與漫畫師凱文·奧尼爾合作)。
最初,阿蘭·摩爾創作的初衷,就是打造一套“維多利亞時代的正義聯盟”的超級英雄漫畫,於是就有了漫畫第一卷的故事,也是電影版所改變的藍本,漫畫發行之後廣受好評,而且阿蘭·摩爾也越寫越上癮,隨後便拓展了世界觀,漫畫故事不僅僅侷限於維多利亞時代,還包括了12世紀、18世紀、1910年代一直到21世紀。
而故事最大的賣點,就是西方文學中角色的組隊,就像漫威的“電影宇宙”一樣,阿蘭·摩爾筆下,創作了一套“文豪宇宙”。
以電影版《天降奇兵》為例,電影改編自漫畫第一卷,故事發生在1899年維多利亞時代,電影中出現的幾位角色分別為:
這就是《天降奇兵》以及原著漫畫最大的看點,把一些耳熟能詳的角兒統統整合在一起,做成無差別的宇宙觀。這只是電影中出場的角色,漫畫中沒出場的還有不少:比如福爾摩斯、開膛手傑克這些。
不要忘了前面說過漫畫中LXG紳士聯盟還涉及到了其他年代,於是在漫畫中我們還能看到12-17世紀左右時代中的“三個火槍手”、塞萬提斯的騎士唐吉柯德,俠盜王子羅賓漢、格列佛遊記。20世紀的角色:紳士大盜亞森羅平、火星王子約翰·卡特(《異星戰場》的主角)、歌劇Wraith(在本片莫里亞蒂的偽裝形態出現),以及詹姆斯·邦德等等。
PS,電影湯姆·索亞這個角色是原創的,因為該角色原本是青年時期的詹姆斯·邦德,可惜米高梅不給版權,而且LXG裡都是英國名著的角色,擔心美國觀眾不熟悉,所以才加入了馬克·吐溫筆下的湯姆·索亞。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卵用,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觀眾其實都不太care。
此外,由於這些角色都是有著名著原型,如果拍成電影的話,部分角色要涉及到版權,比如隱身人就沒有拿到H.G.威爾斯後人的版權,所以從霍利·格里芬改名為斯金納。另一位因為版權也無法出場,是我們一個不太願意聽到的名字——傅*滿*洲。
電影中,莫里亞蒂的老巢設定在中國黑龍江和蒙古國交界處,還碰到了東北虎,不知是否跟此有關,沒看過漫畫不太了解。
觀眾對於這種作品最大的樂趣,就在於“認人兒”。英雄組隊帶來瞬間愉悅,在作品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再加上阿蘭·摩爾的故事塑造。所以《非凡紳士聯盟》雖然獨立於漫威、DC幾大漫畫商,但銷量一直居高,並還拿過月度的漫畫小說銷量冠軍,在2019年依舊在連載中,但是否完結有待考證。
不過對於電影版來說,“認人兒”這項顯然就要大打折扣了。
英雄組隊的侷限作為維多利亞時期(1837年至1901年)的科幻電影,該片直接讓人聯想起四個字:蒸汽朋克。
沒錯,在該片的背景19世紀末,優雅奢華成為了流行時尚為該片古典主義的標籤,而腦洞大開的想象力下,是天馬行空的時代科技,比如前身超長的汽車、壯觀的“鸚鵡號”潛水艇,在佈滿了繁複的歐洲宮廷式的花紋之餘,沒有忘記它的燃煤動力、鍊鋼熔爐等類似的工業革命時期的印記。達成了蒸汽朋克最為標誌性的“懷舊與幻想並存的拼湊美學”。
蒸汽朋克在ACG領域裡就比較常見了,比如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遊戲《恥辱》《生化奇兵》《櫻花大戰》等等,都是膾炙人口。但在真人電影領域的表現,就相形見絀了。
真人電影遇到蒸汽朋克總會出現問題,比如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的《飆風戰警》,贏了口碑輸了票房的《雨果》,票房口碑雙輸的《黃金羅盤》、《掠食城市》,直接消滅迪士尼2D動畫的《星銀島》。。。。太多了。。。
可見,蒸汽朋克終究是非主流,雖然能夠造就強大的視覺奇觀,最大的隱患則是對歷史觀的解構與主流觀眾造成隔閡,說白了,觀眾看不習慣。可見蒸汽朋克作品還是有著相對的侷限性,在《天降奇兵》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將這樣一個略帶哥特氣質的、工業時代後期的、帶有強烈歷史氛圍的科幻故事搬上銀幕,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是有距離感,19、20世紀之交,打算控制世界的邪惡博士?身處100多年後的觀眾顯然對此不太感興趣,只能完全靠著角色人設和視覺奇觀代入。
電影的動作場面非常精彩,考特曼的冒險本色和如神的槍法、尼莫船長的“鸚鵡號”和東方武術、海德的變身藥水、米娜尖利的吸血獠牙、斯奇納的隱身術、湯姆·索亞的雙槍,無不各顯其能。英國導演史蒂芬·諾靈頓本身即是做特效出身,在1998年的《刀鋒戰士》裡我們就有領教,動作風格凌厲,打鬥精彩,甚至能看出有香港電影打鬥的風格。
而且說一條冷門科普,史蒂芬·諾靈頓是最早將以TimeTrack技術為基礎的“子彈時間”引入電影的導演之一,在《刀鋒戰士》裡有所展現,而電影呈現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次年的《黑客帝國》,由後者發揚光大。不過在《天降奇兵》裡,史蒂芬·諾靈頓是並沒有繼續使用這種技術(估計擔心被人說抄襲,畢竟《刀鋒戰士》時這種效果沒火),只是在肖恩康納利飾演的考特曼以及結尾湯姆索亞遠距離狙殺敵人的場面裡,簡單秀了一下彈道。
這大概也是《天降奇兵》選擇這位菜鳥導演的原因,畢竟7800萬的成本,拋去老爺子等人的片酬,實際運用還要更低,但史蒂芬·諾靈頓卻在此基礎上完成的非常不錯,尤其是威尼斯城之戰,陸地加長跑車槍戰,水中鸚鵡螺號輔助,空中吸血鬼女王掩護,海陸空立體作戰,視覺效果驚人。要知道,這個成本僅僅是成本1.5億的《加勒比海盜》的一半多一點。
但是,最為致命的來了,電影節奏拖沓的厲害,史蒂芬·諾靈頓特效和打鬥做得好,但講故事本領幾乎沒有。這部電影做到了只要不是動作戲,都是尿點的程度,也直接影響到了觀眾對角色認知度的層面。
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之所以成功,是建立觀眾對角色認知度的基礎上,以鋼鐵俠為首的個人英雄電影已經深入人心。退一步講,至少也是如《正義聯盟》這樣蝙超兩位熟人帶新人的模式,這是組隊電影成功的關鍵,說白了,你得了解角色是誰,“認人兒”才有樂趣。
但《天降奇兵》裡幾位角色,雖然都是來自於名著,但說句不不好聽的,19世紀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別說東方觀眾了,就連老外也不見得說得上來。這不像我們的西遊記和封神榜這樣從古典名著進入到主流文化,電影裡幾位並沒有流行文化作為支援,與觀眾有著距離感,“認人兒”效果也大打折扣。
再加上人設和故事節奏的問題,導致該片代入感不佳,除了動作場面,其餘看點有限,成為本片失敗的一個原因。
拒絕甘道夫的連鎖反應在出演該片之前,肖恩·康納利已經處於半退隱狀態,《偷天陷阱》《心靈訪客》之後三年沒有接戲,並且“拒絕三連”。被老爺子拒絕掉的戲包括《黑客帝國》裡的先知,《指環王》裡的甘道夫,都是狠角色,尤其是甘道夫,最為可惜,至於為什麼拒絕該角色,肖恩·康納利的回答是:“我看不懂劇本也看不懂書”。
當然,這只是客觀原因,主觀原因還在於該片無法滿足老爺子的要求:鉅額片酬以及擔任製片人。
但為什麼肖恩·康納利會出演《天降奇兵》這部商業大片呢?很簡單,這部電影的直接給老爺子拍下了1700萬美元的片酬,還應允老爺子當製片人的要求,能拿到額外分紅。當然也因為這個原因,讓該片本不富裕的成本更加捉襟見肘,本片除了肖恩·康納利之外,並沒有任何明星角色。
而電影在拍攝期,就是一場災難。
大概是蘇格蘭人瞅英格蘭人不順眼,從開機的第一天起,擔綱主演和製片人的肖恩·康納利就跟英國老鄉導演史蒂芬·諾靈頓開始撕逼。據說二人片場糾紛不斷,而史蒂芬·諾靈頓接受採訪時大倒苦水,表示電影的製片方總是干預創作,而且這位之前只拍過中小成本電影的的導演,對帶領如此龐大劇組感到“非常彆扭”。而導演的“業餘”也令康納利相當窩火,一個道具錯誤就停拍一天,導致老爺子差點中途退出。
此外,本片包括肖恩·康納利在內的製片團隊,打算讓該片在同年秋季登場,但出品方20世紀福斯執意要將本片調整到暑期檔,並且在7月11日與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盜》(7月9日)正面對抗,片方認為一部海盜電影不足為懼,執意要讓二者PK,結果可想而知。
尤其是該片首映禮,導演都沒參加,當被問到導演去哪兒了,肖恩·康納利回答到:“大概回老家避難去了”。可見,那個時候老爺子已經預感這部電影的失敗了。
電影公映之後受到了各界的口誅筆伐,就連原著作者也坐不住了,首先是原著漫畫的畫師凱文·奧尼爾開腔,表示電影的失敗在於團隊平衡性不佳,原著裡隊長是吸血鬼米娜,電影裡戲份被大大削弱,好在肖恩·康納利很有魅力hold住全場:電影版艾倫·考特曼要比漫畫裡好太多。
而創作者、最有才的噴子阿蘭·摩爾在電影還是劇本階段時就處於開噴狀態:“電影劇本和漫畫就是兩碼事,我都不知道里面出場的角色是誰”。電影公映之後,這位也沒看:“我才不看呢,那幫不看漫畫的想要讓老子幫他們說話?太天真了!”
而且阿蘭·摩爾還要求DC公開道歉,因為DC高層早期看過《天降奇兵》的劇本,並表示這個劇本“非常好”,讓阿蘭·摩爾大為惱火,更恨DC了。
在電影如潮的差評中,向來對動作片非常苛刻的影評人羅傑·艾伯特反倒給予相對中等的評價,他認為電影有著出色英雄團隊,但每次他們組隊的時候,就不知道該幹嘛了,導致劇情和動機極為混亂,言語之間,帶著不少惋惜之色。
所以《天降奇兵》也還有救,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隨後的DVD影碟市場上,該片卻大放異彩,連帶租賃和銷售,累計8000多萬美元,連帶1.79億的票房,片方非但沒虧,甚至還有的賺。
可惜電影還是沒有達到預期,而且拍攝過程一團糟。為了這部電影,肖恩·康納利拒絕了飾演甘道夫的機會,在《天降奇兵》公映的同一年,《指環王3》拿下該年度票房冠軍,全球累計票房11億。康納利沒有出演甘道夫,三部曲下來,也讓他少賺了4.5億美元。
在此之後,肖恩康納利身心疲憊,決定退隱江湖。
是老爺子演不動了嗎?當然不是,人家身體健康著呢,因為在電影的幕後訪談中,有一則趣味,就是當艾倫教湯姆索亞遠距離射擊時,扮演索亞的夏恩·韋斯特的肩膀和手臂都在顫抖。韋斯特稱他當時感到非常窘迫,因為時年已經72歲的肖恩·康納利在射擊時非常輕鬆自如,穩得一批,讓20多歲的他羨慕不已。
電影中,英中國人艾倫·考特曼受傷彌留之際,對美中國人湯姆·索亞說:“年輕人,希望在新世紀你能獨領風騷,就像我在舊世紀一樣”。聯絡起時代背景,頗有影射味道。
現在肖恩·康納利去世,傳奇一生,至此謝幕,讓我們用電影的結尾送別這位巨星吧:這位最了解非洲的冒險家回到了非洲,在艾倫·考特曼墳墓前,一位祭司跳起了巫舞,墳墓的土在最後一刻開始蠢蠢欲動,一道閃電擊中了他的獵槍。
PS,後續的後續《天降奇兵》不僅僅是肖恩·康納利最後一部電影,也是導演史蒂芬·諾靈頓最後一部導演電影,這位做特效出身的導演,只導演過四部電影,處女作《殺神十號》成本極低但效果不俗,漫威影業參與制作的首部作品《刀鋒戰士》也是中小成本電影,隨後哥特風格電影《最後一分鐘》名不見經傳,沒想到生涯首部大製作《天降奇兵》竟成導演絕唱。隨後他又回到特效的老本行,參與了《驅魔人:前傳》的特效工作之後,便銷聲匿跡。
個人認為,這哥們的動作風格還是非常有特色的,假如能夠堅持下去,走科幻、B級片路線,拍出來的片子絕對比“電玩導演”保羅安德森強。
另一位人物,漫畫作者阿蘭·摩爾,圍繞漫畫《非凡紳士聯盟》的故事其實有點搞笑。
阿蘭·摩爾不是成立了一個ABC漫畫公司嘛,出品《非凡紳士聯盟》,這個公司算作吉姆·李的野風暴漫畫工作室(wildstorm)旗下,野風暴是IMAGE漫畫公司的子廠牌,出品過《赤焰戰場》等漫畫,而且摩爾老師成立ABC也是吉姆·李攛掇的。
可是就在阿蘭·摩爾的ABC剛剛加盟野風暴不久,吉姆·李沒有與阿蘭.摩爾商量,就把野風暴賣給了DC,就這樣阿蘭·摩爾老師轉了一圈又回到了DC,可想而知摩爾的心情如何了,說了半天,《非凡紳士聯盟》最後成了DC漫畫了。
儘管DC承諾不干涉ABC的創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後還是增加了一些限制,阿蘭·摩爾認為DC這些限制都是針對他本人的,最終忍了幾年的阿蘭·摩爾在2005年徹底爆發,停掉了ABC所有漫畫連載,並放出豪言,再也不為DC畫任何一部漫畫。
所幸ABC後來又找到了新的發行商,《非凡紳士聯盟》的連載才得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