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界——《肖申克的救贖》。
位列豆瓣TOP250榜單NO.1,當之無愧的王者。美劇界——《越獄》。無數中國人的美劇啟蒙,掀起中國觀眾追劇熱潮的開山鼻祖。
越獄,或許已成為了孕育神作的搖籃。
而今天拾壹要說的影片,講真的,比《肖申克的救贖》還牛。
《巴比龍》是導演邁克爾·諾爾翻拍自1973年的同名電影,劇本改編自亨利·沙裡埃的自傳《巴比龍》。
許多人評價這部電影是“最偉大的越獄電影之一”。
這部影片記錄的是真實故事,“巴比龍”在法語中是蝴蝶的意思。
男主角亨利的胸前有一隻蝴蝶的紋身,因此人們都叫他“巴比龍”。
影片以亨利越獄為中心,從他一次次越獄失敗,一次次堅持展開故事情節。
在監獄中的所見所聞,折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亨利為追求自由,從不被失敗擊倒的精神。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裡寫到: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什麼是自由呢?
有人說,自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這種對自由的理解,大部分是對的。
看完《巴比龍》這部電影,你或許會有更深的體驗。
冰冷的鐵欄無法阻擋希望的光芒,就像即使生活在陰溝之中,但依然會有人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的自由大概是人類最原始的渴望。
亨利·查理爾是混跡在巴黎的高超小偷,“巴比龍”是亨利·查理爾的綽號,綽號得名於他胸前蝴蝶形的紋身。
1930年,亨利·查理爾因貪心私吞了本該交給老大的鑽石,而被誣告殺害一名皮條客而被捕入獄,他同時還被指控犯有詐騙罪等多項罪名。
亨利·查理爾被流放到蓋亞那一個名為“魔鬼島”的苦役營終身服刑。
這個島四面環水,水裡時常可以見到遊弋的大鯊魚。
在這個荒莽地帶,四處都流行著疾病,沒日沒夜的勞作致使90%的苦役活不到刑期結束便得暴病死去。
亨利·查理爾始終認為自己是冤枉的,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從他踏上“魔鬼島”的第一天,他就開始策劃逃跑。
但是非常不幸,他第一次出逃沒能成功,被抓獲的亨利·查理爾被單獨囚禁在一個潮溼、窄小的小號裡。
不準說話、孤獨、終日不見Sunny、寄生蟲的侵擾幾乎讓亨利·查理爾神經錯亂。
1440天后,亨利·查理爾才被放出來,這一切促使亨利·查理爾更加堅定了出逃的決心。
一次又一次地逃獄,也一次又一次被捉回。
經過十多年,他頭髮已白,但仍孤注一擲地抱著一袋椰殼跳下大海逃生……
讓我們先來回顧亨利越獄的過程。
第一次越獄是逮住了搬運獄友屍體的機會。
在蓋亞那沒有專門的墓地,只能扔在叢林裡,當然,這些累活是由牢犯去完成。
在搬運途中,亨利打暈了負責押送的士兵,和加德逃到了岸邊,那裡停靠著一艘船,他們事先預定好的船。
誰知遭遇奸商,船家不僅提高價格,還無恥地出賣了亨利和加德。
就這樣,亨利和加德被押送回了監獄。亨利被判單獨監禁在小黑屋2年。
沒人說話,沒有食物,更沒有Sunny。
在我看來,其實剛到小黑屋時,亨利是意志消沉的,也是挫敗的。
熬過來的巴比龍,準備第二次越獄。
他裝瘋賣傻地組成了一隻越獄小分隊:大鬍子負責弄船,小弱受負責吸引看管的注意,德加負責出錢,他負責整個計劃的執行。
到了典獄長宴請名流的這天,守衛空虛,越獄計劃開始執行。
小弱到看上他的看守處用美男計偷到了門的鑰匙,
鬍子弄到了船,德加摔斷了腿,不過還好,雖然海上下雨船上漏水,卻總算逃了出來。
風暴過後,活下來的三人被衝到一座小島上,島上的修女願意收留他們。
不想,修女說的話不過是為了穩住他們,然後叫來獄警領賞。
第二次越獄宣告失敗,他們還面臨著五年的小黑屋監禁和惡魔島的終身流放。
亨利這次被在單獨牢房裡囚禁5年,他又一次做到了,堅持活下來了。
這次他被流放到惡魔島,也就是被判了死刑。
這個島嶼上四處沒有人監管,但是四處都是懸崖峭壁,跳下去很容易死,即使跳下去活下,茫茫大海也是命運多舛的不確定性。
亨利在島嶼上遇見了路易斯。而路易斯在這個惡魔島已經待了5年。
亨利在島嶼第一件事仍舊在思考越獄。
這次亨利找到了,他告訴路易斯選擇逃獄。
這個時候,路易斯選擇了留下,因為他的心已經被惡魔島囚禁了。
而亨利選擇了縱一躍,跳入了茫茫大海,選擇了自己的自由之路。
這部影片有讚賞當然也有批評。
《華盛頓郵報》曾評價該片:“《巴比龍》中充滿了膚淺的冒險和吸人眼球的震撼,但唯獨沒有真正的戲劇感。”
翻拍的要點就在於,怎樣將同樣的故事和劇本,以全新的方式來進行呈現。
很顯然,新版《巴比龍》的改編,既沒有讓人驚豔的畫面,也沒有體現出原作感人至深的核心內涵。
時長兩小時的史詩鉅作,第一幕過於倉促,而其餘部分則以一種乏味又令人不快的節奏緩慢前行。
單就這一部電影來說,新版《巴比龍》充斥著殘酷暴行和蠻橫逞強。
時而令人痛心時而激動人心的傳奇故事。
確實很有娛樂性,而且選角非常棒,攝影也很專業。
可惜經不起比較。
1973年的老版電影雖然固有其特定的缺陷,但相比之下,新版儘管一些橋段看似翻新的很成功,但在敘事或風格上卻沒有自己的特色。
從情節來講,新版的電影有些拖沓,越獄前期準備工作太多,情節有些索然無味。
第一次嘗試逃跑的事件被拉長,以至於後期精彩、振奮人心激動的情節統統減少許多。
但諷刺意味的感覺比四十五年前的長度要長很多,多了很多激勵人心的情節,單獨監禁場景裡亨利靠強大的意志活著。
然而新版電影更多的是塑造著這個意志頑強的人,而不是故事情節的精彩表現。
一千個人口中一千個哈姆雷特,《巴比龍》的翻拍有沒有必要還需你自己觀看。
我覺得相對於《肖申克的救贖》的單打獨鬥,《巴比龍》嚮往自由,但卻不曾拋棄作為人的尊嚴和良知,因此才會為了幫助德加而屢次犯險,甚至放棄逃走的機會。
而巴比龍的最終的越獄經歷讓人瞠目結舌,所表達對於自由的嚮往和追求,震撼人心。
相較於《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耗費二十年時間策劃越獄的傳奇和勵志,巴比龍的越獄則要更加殘酷悲壯許多,但又多了幾份史詩色彩。
對於主角巴比龍來說,他要擺脫的也許不僅僅是監獄,而是命運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