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的這部新片告訴我們,好的老師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
《太公家教》有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自古以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因為好的老師跟父親一樣,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11月13日,第一次飾演教師角色的劉德華,就為我們獻上了一部溫暖勵志的教育題材電影——《熱血合唱團》。
從影近40年,劉德華扮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但這次在《熱血合唱團》中,他首次飾演音樂老師和音樂指揮家。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專門跟著香港兒童合唱團的指揮家學習指揮技巧,更向專業指揮家請教了許多跟指揮有關的細節,並巧妙地融入到電影拍攝當中。
在近日釋出的特輯中,劉德華也坦言:“這是我第一次飾演音樂老師,更是一位音樂指揮,是比較特別的。”
因為劉德華也知道,一位老師之於學生的意義。
電影中劉德華飾演的嚴梓朗,是一個比較獨特的人。
他在自己的生活中比較執著和古怪,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追求完美無瑕,像極了我們說的“強迫症”。
同學們都稱他為“嚴sir”,人如其名,嚴梓朗對學生也很嚴厲。
但內心深處,他依舊
是個愛學生,和藹可親的老師。他為了能讓這些學生站上舞臺而四處奔波,即使遭受冷眼也絕不放棄。
在跟“廢柴”學生們相處的過程中,嚴梓朗改變了自己的學生,他自己也被學生們改變,他們更像是互相治癒,共同照亮彼此的人生軌跡。
這或許就是最好的關於老師的意義吧,怪不得有網友評論:有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時代欠我一個劉德華這樣的老師。
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接受過教育,也有過自己喜歡的和討厭的老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知識與文明的傳播者,一個好的老師,是可以改變學生人生軌跡,甚至徹底改變他們人生的。
為什麼?
因為首先,學生正處於人生的奠基階段,可塑性極強。對於信心不足、方向不明、幹勁不大、方法不當的學生,老師一句精當的語言倘能使其堅定信念、明確方向、鼓足幹勁、改善方法,完全可以改變其行為習慣以至改變其人生。
《論語·衛靈公》中說“有教無類”,即是這樣的道理。
無論對於怎樣的學生,即便他們犯過錯,有缺點,沒有規則意識,平時調皮搗蛋,但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怎樣將他們拉回正軌,讓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沿著正確的道路走下去,才是老師存在的真正意義。
這也是《熱血合唱團》最接地氣的核心,影片中一眾“廢柴”學生,其實都是這樣的孩子,而嚴梓朗,恰恰是那位老師,也是孩子們的人生導師。
其次,老師是一個愛的職業,沒有愛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老師的。
教師只有用“愛心”去呵護學生的成長,才能讓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為及聰明才智。
這樣的老師形象,也跟劉德華扮演的嚴梓朗如出一轍。導演說,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黑暗面,嚴梓朗也不例外。
曾經有一天的戲份,劉德華沒有一句獨白,全靠演技表現,就是為了表現他的另一面。
即便如此,在面對學生的時候,嚴梓朗還是可以很細心地將自己這一面全部收斂起來,抱著對每一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去教他們做事,教他們唱歌,最終教他們做人。
表面上,嚴sir很凶,因為老師要立威,不然學生不服,不服則無規矩,無規矩成不了方圓。
但私下裡,嚴sir一直在全身心為學生們著想,他沒放棄哪怕一個學生,為了這些學生們,他受盡冷眼,受盡委屈也無所謂,只要他們能有上臺表演的機會。
因為這個機會,或許會改變這群孩子,改變他們的一生。
《熱血合唱團》將於11月13日上映,已經有不少網友稱它為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了。可見它的意義之重。
教育的意義並不在於培養多少精英,也不在於創造多少“第一名”的成績,而是讓每個獨立的普通的個體,找到人生為之努力的方向,併成為一個自由的,有價值的人。
期待《熱血合唱團》,期待劉德華。11月13日,如果有機會希望大家帶著自己的家人和小孩去看《熱血合唱團》,單就這部電影的教育意義,都足夠值得回一張票錢!最重要的是,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你會跟孩子達成共識,重塑新生。單單一張票錢,就可以做到別人一世做不到事,僅憑這一點,劉德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