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什麼?這樣一部口碑和票房俱佳並且頗有製作水準的影片,從籌拍到上映只用了短短兩個月!

抗擊疫情的“中國速度”,這次中國電影人身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金剛川》這部堪稱年底壓軸大戲的主旋律影片,在極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三人組以及張譯、吳京、鄧超等實力演員的助陣下,面對首次解封的題材,交出了“命題作業”的優秀答卷。

坐在影院裡的我,從影片的開頭直至結尾都沒能像很多影評人寫得那樣,被觸動得眼淚奔湧。為什麼呢?我原本可的確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啊!

電影的英語片名“Sacrifice”本意是犧牲,戰場上“最可愛的人”的犧牲精神固然可歌可泣、可貴至極,但,這部電影真正觸動我的是,它所傳遞的精神核心對當下的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組織,都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了,但今天的我們似乎依然要面臨同樣嚴峻、艱險的挑戰。

面對環境和生活的暴擊,你我還有勇氣和底氣接招嗎?甚至敢於以弱對強,抓住歷史機遇去創造奇蹟嗎?

不畏強敵的勇氣 VS 浴火鳳凰的骨氣

昨天,敵強我弱的立國之戰。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經歷的第一場大規模對外戰爭,中華幾千年歷史中,還從未遇到過如此強大的戰爭對手。這個對手就是美國,而且是剛剛贏得二戰勝利、綜合實力強勁的美國。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都沒有想到,美國居然會戰敗。因此,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讓所有國家都對中國刮目相看,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成為了中國的“立國之戰”,使中國的國際威望國際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今天,“燒不死的鳳凰”突圍高科技封鎖。

自2016年底川普當選後,中美在經貿領域就開始逐步進入了明面對抗的狀態,直接表現就是後來的貿易戰,尤其是對高科技的封鎖。

西方對我們的高科技封鎖是打從二戰之後就一以貫之的,現在還加以長臂管轄、行政手段來干預華為、中興、大疆、海康威視等企業的經營。雖說各路專家分析大多都認為,長期來看不會構成根本性的影響,但這一時的困難,確實是立在中國高科技企業面前的一大嚴峻挑戰。

特別是對於華為,美國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來打擊:首先限制華為產品銷往美國市場,其次限制美國的技術出售給華為,最後急了就直接抓人。

孟晚舟身陷加拿大已經將近兩年,華為要和全世界最強大的一個國家打官司,這種對抗就像當年的抗美援朝一樣,雖勝算太小,但不得不戰!

而最近收到了好訊息:10月底加拿大法院已經表示,孟晚舟團隊可以申請終止引渡。這意味著華為距離贏得案件又更近了一步。

美國恐怕怎麼也沒想到,他們能用這種手法制服其他國家的企業,卻唯獨打不垮華為,就像當年狂轟濫炸也不毀掉的金剛川橋一樣。

正如任正非所說的那樣,“燒不死的是鳳凰!”華為現在正在披荊斬棘,而他的女兒也有望儘快“飛”回家了!

但,美國打壓中國出海企業的序幕可能才剛剛開始。從不久前引發關注的 TikTok事件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已經擺明是在拉清單了,就是要明搶,這將是不可避免的鬥爭和損失,也是西方所謂“自由市場”面具徹底被撕碎的開始。

而早晚要失守的是老美。我們可以看穿國外公司的心態,他們害怕TikTok,因為中國手機應用開發的能力已是全世界最強。防住一個TikTok,中國企業還會像當年的志願軍一樣,前赴後繼產生無數個TikTok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

主觀上我們不會選擇對抗,但客觀上我們無法選擇退讓。

戰爭中的血肉長城 VS 新時代的榜樣力量

昨天,用血肉犧牲鑄就長城。

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場戰役。《金剛川》講述的就是,大戰前夕,志願軍奉命穿過金剛川的一座重橋,與對岸的敵人決戰。而美軍得知這一情況後,晝夜不停地派飛機轟炸這座橋,37米長的橋,七炸七修,卻依舊沒能摧毀這座“生命之橋”。

轟炸這座橋的是什麼樣的對手?當年的美軍,不僅有甩我們幾條街的先進武器,還擁有當時全世界最強的製造、運輸能力作為後盾。同時美國的軍人也同樣英勇頑強,同樣值得尊敬。

電影中的“對手”這一章節就從一位美國王牌飛行員的視角,展現了美軍阻撓志願軍修橋的過程。從美國F-4U夜間改進型戰鬥機,到B-26轟炸機、B-29轟炸機、榴彈炮遠端射擊、延時炸彈先後轟炸,美軍飛行員從第一次炸橋後的得意,到目睹橋被不斷修復的憤怒,甚至違抗命令冒死也要在深夜與志願軍所剩無幾的炮兵班對決。

最後,美軍在凌晨再次飛向大橋,確保被炸燬的大橋不被修復時,眼前的一幕震驚了飛行員,金剛川上的“橋”居然奇蹟般地又被修復了,定睛一看,志願軍架起了一座“人橋”,而大部隊正踏著這座“橋”火速奔赴對岸,按時抵達了前線戰場。

之後志願軍用15天的時間擊退敵人,逼迫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停戰協議上籤下了字。

北韓停戰協定

今天,永不言棄的榜樣力量。

像華為這樣在國際貿易爭端中穿越火線、忍辱負重的“民族英雄”,不僅在面對國際大國的封鎖時堅韌不屈,即使在面對普通的商業競爭時,也同樣彰顯出了契而不捨的韌性和令人跪服的智慧。

下面這是得到APP的創始人羅振宇日前公開分享的,關於他們和華為雲剛剛發生的故事:

得到App需要“雲”供應商,每年大概有幾千萬的支出,現在使用的是某排名第一的“雲”。所以,當華為雲來營銷的時候,他們坦白地告訴對方,沒有合作的機會了。

可是,華為雲一位叫陳盈霖的人依然契而不捨地向羅振宇發來了一封郵件。郵件裡他並不是一味死纏爛打地推銷華為雲,而是以極其智慧的方式讓對方心甘情願地接納。

首先,陳盈霖表示華為雲替得到物色到了一個有500萬採購知識服務預算的企業客戶,無論怎樣華為雲都願意促成他們雙方的合作;其二,透露華為雲的Quattroporte和副Quattroporte都是得到APP的使用者,承諾如果給他們機會,他們會傾注所有優質資源和優秀人員投入到該公司的服務中去;其三,發出讓人無法不起波瀾的表白:“你就是拒絕我們100次,第101次,我們也會打動你。”其四,喊出讓人無法不動容的誓言“我們沒有‘美式裝備’,但是在您最需要的時候,我們一定是金剛川上的那座‘人橋’。”

這封郵件讓羅振宇以及他們全公司的夥伴跪倒一片!羅振宇極為感概地說:“我們採購華為雲服務的所有障礙,甚至只是潛在的顧慮,被掃得乾乾淨淨。放眼四望,好像只有一條通往簽約的路......華為雲的這個勁頭,讓我覺得:要不算了吧,放棄抵抗吧!”

無論面對大大小小的挑戰,“華為人”的這種精神品格和應對挑戰的能力不但成為它一種極強的競爭力,也為無數企業和個人樹立了新時代榜樣的力量。

以一次戰爭結束所有戰爭 VS 論持久戰

1950年代的抗美援朝,雖然處在剛剛建國的特殊時期,但因為直接危及到了國家基本安全,所以這次戰爭是典型的毛主席式戰略思維——“以一次戰爭結束所有戰爭”。

而今天,我們要面對是恐怕是持久戰了。

一方面,反全球化和中美對抗是目前深刻的結構性問題,是不以疫情為轉移的問題,會長期存在下去。有國際關係專家預判,從今天起,預計還會延續40年,即使拜登成為新的美國總統。

另一方面,受國內外局勢、經濟週期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經濟的真正復甦仍長期存在較大壓力。

所以,無論是國家還是組織,又或是每一個個人,都將繼續經受嚴峻的考驗。

不過,研究未來趨勢的專家理查德·佛羅里達,在《重啟》裡卻說到:每一次大的破壞,不管經濟、軍事、政治,後面都會帶來一個大繁榮。

因此,很可能在若干年之後,回顧2020年,我們會發現它是轉折之年,是蘊含著大機會的一年。

那麼,我們到底靠什麼才能克服眼前的艱難險阻,應對長期挑戰,並且真正抓住歷史機遇呢?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論持久戰》 毛澤東

1938年5月春天,毛澤東在延安窯洞的油燈下,連續七天七夜,寫就長達5萬多字的雄文《論持久戰》

致敬每一個向前看永不言棄的人們,包括你自己!

致敬在應對或激烈或持久的戰役中,一直勇敢的心!

華為曾在其內網刊發《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9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精彩電影推薦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