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晚會正式落下帷幕了,五大衛視、四臺晚會競爭異常激烈。
從收視率上來看,湖南臺再次成為最大贏家。每家晚會都各有特色。
其中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湖南衛視的晚會主題“超拼夜”,起初我以為主題就是拼單、拼優惠——其實“我們一起拼”其實另一層意思是更應該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拼搏。
何炅說:“一起拼,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為了美好生活,我們要付出更多的辛勞,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努力。”在晚會中,有很多明星助陣,不僅有專業的歌手。更讓我驚訝的是還有很多非專業歌手出身的明星,不僅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好。
我漸漸意識到,不論是娛樂圈還是在現實生活中,社會資源永遠是傾斜在那些願意“拼”的人身上。
晚會開場時,專業歌手容祖兒霸氣開場開全麥唱跳,氣息絲毫不亂;演員出身的譚鬆韻和陳學冬也在跨界挑戰唱跳......
你有沒有發現,在這個社會中,專業人業務更精深不說,而且還在積極嘗試跨界——在當下這個時代,這儼然成為每個想要順應時代的人的標配了。
這不,前幾天我們收到了一位來訪者小艾(化名)的反饋,我感到非常欣喜。
“王老師,我要感謝那次諮詢,讓我認清了自己的現狀和性格,我沒有繼續啃老了,而是重新回到職場......儘管最一開始的時候,我在工作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沒有經驗、不太會跟領導和同事相處,等等。但是慶幸的是,我按照您給到的建議和方法堅持下來了,現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感謝王老師諮詢分析,讓我有了新目標方向,幫我從‘啃老族’中給拉了出來。”我對小艾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案例真的是很燒腦。
小艾,女,28歲,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歷,已婚未育。
大學剛剛畢業的時候,和很多人一樣,小艾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於是聽從家裡安排進入某國企做採購工作——薪資、福利待遇看似都不錯,但是小艾工作沒多久,就產生了強烈的厭倦情緒。
前來諮詢的時候,小艾說:“王老師,你知道嗎?我們採購部有三個人。採購經理47歲,跟自己父親差不多大,每天就喜歡打官腔做事;另一個採購大姐36歲,經常遲到早退,有時候趁著採購經理不在,就偷溜走了,但是卻把工作推給我做......我感覺自己在這裡,每天都像在混日子。我當時想到如果一輩子都是這樣子過的話,活著還有什麼勁頭呢?有一次,領導安排我和那個大姐去倉庫盤點,而那個大姐卻提前翹班走了,留我自己一個人工作......我自己根本就完成不了,我感覺很氣憤,第二天就申請辭職了。”
“辭職後為什麼去考研了呢?”我問(小艾的資料中寫著考研失敗、考編失敗)。
“當時辭職是挺衝動的,完全沒有想好下一步怎麼做,我不知道自己做什麼,就想著考研吧。但是確實是準備不足,第一年考研失敗了。後來家裡人又建議我考公務員,我覺得也行,結果也失敗了。”
聽小艾講到這裡,我不由地感慨,對於未來的生涯發展,她真的太欠缺思考了。
從我的諮詢經驗來看,如果一個人沒有想好要做什麼就盲目考研考公,其實都是一種變相的逃避。
小艾的痛苦還遠遠不止這些。
工作一年,考研一年,考公務員失敗......就在一連串挫敗之後,小艾的父親生病做了手術,她在家照顧父親沒有外出工作,就這樣子三年過去了。父親生病這件事讓小艾突然間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靠著家裡了,為人子女要承擔起責任了。
以往父母給錢她花的心安理得;但是當父親住院的時候,她發現自己不僅交不起住院費,就連平時的日常小開銷也得從母親那裡拿的時候,她感到異常羞愧。
“王老師,雖然我不想承認,但是事實上我真的‘啃老’了。我身邊的朋友同學都有自己的工作,而我卻一事無成。”小艾嘆息說。
小艾說明明自己一直很努力,但是為什麼就一事無成呢?
1、盲目聽從家裡安排,缺乏主動思維
表現在:小艾畢業後,家裡人給安排採購工作就去做了。
在做之前,小艾完全沒有了解過採購工作的具體內容、職業性質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
入職後,小艾做的事情很多很雜,她也從來沒有想過,在當下這份工作中自己可以積累到哪些能力?——這就導致小艾在這份工作中目標缺失。
目標缺失帶來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小艾的情緒波動很大,沒有想好下一步如何,就衝動離職了。
2、自我發展意識欠缺
《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有一段愛麗絲與貓的對話非常經典: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開始,愛麗絲碰見了柴郡貓愛麗絲:請你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柴郡貓:那要看你想去哪裡?愛麗絲:去哪兒無所謂。柴郡貓:那麼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如果你不知道人生的道路選哪條,你又能做成什麼呢?
如果你連自己要走向哪裡都不知道,你只能跟隨著別人的期待盲從前進。
在職業選擇也亦是如此,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通常你什麼也得不到。
而小艾所謂的努力,其實都是假像。
“其實在職業選擇中,並沒有什麼絕對的標準可以用來評判所謂‘正確’的職業選擇。很多時候,還是依靠主觀和情感經驗。”我澄清道。
說句扎心的話,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才能、個性特質、興趣、價值觀、生活方式傾向性等等全部都缺乏了解,這種情況下還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概率基本上可以與買彩票持平了。實在說,遇到這型別的來訪者,我們諮詢師也常常感到很頭痛,因為自我意識的成長是個不短的過程。
小艾對於未來充滿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未來往那條路走——她很困惑,自己學歷不高、專業雞肋、職場經驗又稀碎、職業技能幾乎為零,她到底能夠做些什麼呢?
通過系統的諮詢澄清,我幫助小艾分析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重新燃起對未來的期待,結合職業興趣,以及性格特質和職業價值觀方面的分析,幫助小艾重新樹立職業目標。
在我看來,只要把職業目標先建立起來,職業方向也會順其自然明朗起來。在這裡,可能會有一些小夥伴也遇到過類似的困惑,不知道如何建立職業目標?
儘管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建立職業目標方法也略有不同,但是仍然有一些建議可以給有同款困惑的小夥伴們作參考。
這裡可以參考PESMART原則:
P Positively phrased),即目標要由正面、積極的詞語組成E( Ecologically sound),即目標要符合身心整體平衡S( Specific),即目標內容要清楚明確。M( Measurable),即目標是否達成是可以度量的。A( Achievable),即目標是通過自身力量可以達成的。R( Rewarding),即目標實現時有足夠的滿足感。T( Time-frame set),即目標達成一定要有時間期限。小艾雖然前期職業發展不順,職業技能也薄弱,但是她並沒有自怨自艾,她擁有成長型思維,願意為未來尋求專業幫助,同時也在我的帶領下積極配合與探索,這一點就已經難能可貴。
在職業諮詢中,我經常會遇到在大學時代或者剛剛畢業的時候因為欠缺職業規劃思維而走彎路的人——有些人堅守著固定思維,認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子了,於是就註定渾渾噩噩下去了。行文至此,我想說——
比起盲目努力更關鍵的,是分清楚每個階段的目標,再找到相應的策略和方法,有了這番自知之明之後,才可以腳踏實地——如此一來,跳槽也好轉行也罷,才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認清自我步步為營。
-關於作者-
✎
王勝男,職業規劃師、性格行為分析顧問、認知行為治療師,“璃語職美人”長期合作職業諮詢師(累積諮詢時長2000+小時)、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原創團隊作者。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