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武俠電影史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火燒紅蓮寺》甫一上映,就以燎原之勢席捲全國,而這部影片的出品公司——明星影片股份公司立刻扭虧為盈,賺了個盆滿缽滿,創造了民國電影票房奇蹟。於是明星影片公司一鼓作氣,截止被上海電影檢查委員會禁映時,明星影片公司已經將《火燒紅蓮寺》拍攝了十八部。
明星影片公司成立於1922年,一經成立,立即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很快發展成為當時中國十大影片公司之首,被譽為開創中國電影獨立製片業的第一個時代。
《將軍之女》與《山東馬永貞 》
1926 年,由聯華影業和新大陸影業出品《將軍之女》《劍膽琴心》等“愛情義俠片”仍舊在武俠片的道路上摸索前行。此時拍攝的影片中“武俠”的情節和思想仍然只是點綴,這一時期拍攝的影片反響平平。與此同時國外進口影片《俠盜羅賓漢》和《三劍客》則廣受國內觀眾歡迎。張石川目睹了這種情形,決定拍一部武打動作激烈、俠義味道濃厚的武俠影片。於是他以重金聘請擅長拳腳的演員張慧衝加盟,拍攝了電影《無名英雄》。電影上映之後,果然吸引了大批觀眾,張石川便乘勝追擊,緊接著又拍攝了三部意義獨特的電影作品《山東馬永貞》《車遲國唐僧鬥法》和《蔡狀元建造洛陽橋》。
《車遲國》與《洛陽橋》兩部片子的預算都不算高,並且遷就所有演員與遷廠的空檔,趕工粗製的作品,由於小說裡的場景過於奇幻,簡陋的技術無法對故事進行完美的還原,但是上映後依然轟動一時,賣座歷久不衰,各地影院爭先恐後要求加映,如此出人意料的票房紀錄,更加堅定了張石川走武俠神怪路線的信心。1928年,明星公司將廠址搬遷至杜美路,增設了十幾個部門並新增了攝影棚、攝影機和燈光器材,公司從內到外煥然一新。商戰與遷廠導致的虧損,卻使明星公司另一名高層鄭正秋產生了憂慮。
對於張石川拍攝武俠神怪片,鄭正秋一直持有反對意見,他認為拍攝長篇文藝正劇,追求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民主和科學的宗旨才是明星公司的發展的正確方向,而在當時那種充滿病態意識的社會中,武俠神怪片卻好像給病人注射的麻醉針,長此以往不堪設想。
張石川則認為公司的生存則排在第一位,市場需要什麼就拍攝什麼,拍攝通俗有趣的武俠神怪片,既能滿足廣大低水平觀眾的電影娛樂需求,又可以賺取大量的錢來充實公司拍攝文藝正劇,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既然拍攝低成本的武俠神怪片才符合市場的需求,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武俠題材才是觀眾真正喜歡的呢?
張石川再一次陷入了困境,不知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為此,張石川吃不香睡不好,一門心思琢磨拍攝什麼題材的電影。一天早晨,張石川在家吃晚飯上廁所,路過兒子的臥室,推門一看,兒子正矇頭大睡,一堆書散落於床頭和地上,便走進去幫忙收拾,一看全是武俠神怪小說,這才明白兒子在學校成績不佳的原因所在。
這時張石川內急,順手拿了一本去廁所,恰巧翻到了第三十六回“誅旱魃連響霹靂聲,取天書合用雌雄劍”這一章,隨便掃了幾眼就被這章節的故事吸引,一翻書皮,才發現這本武俠小說大有來頭,書名叫《江湖奇俠傳》,作者就是揚名海內外的武俠小說家——平江不肖生。
平江不肖生
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時年39歲。1907年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兩年畢業後回國擔任討袁北伐軍第一軍法官,討袁失利後再次留學日本東京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系,文學和武術大有長進。1916年回國出版《留東外史》《留東新史》等小說,頗受歡迎。上海世界書局老闆沈子方見他的作品很有市場,便邀請他創作劍仙俠士類小說,向愷然欣然應允,便以他的故鄉湖南瀏陽縣和平江縣的村民械鬥的歷史故事為原型,取筆名平江不肖生,潛心創作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小說連載並出版後,風靡一時,讀者甚眾,被視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向愷然也由此成為著名武俠作家。
此時的張石川就此像發現了新大陸般驚喜異常,並下定了將小說搬上銀幕的決心。正是這一偶然的機會,明星公司拍攝出了紅遍全國的《火燒紅蓮寺》,而且一拍就是三年18部,正式開啟中國武俠電影先河,引出跟風拍攝227部武俠神怪電影,同時也趟開了民國電影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武俠電影之路,遠超張石川預想。
有了這個念頭,張石川立刻在明星公司的會議上提出,贏得多數人的支援,便確定為明星公司1928年的重點拍攝專案,除了公司緊鑼密鼓準備拍攝之外,張石川也親自聯絡小說作者平江不肖生和世界書局老闆沈子方購買改編權。經過艱難的談判,明星公司取得了將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為電影《火燒紅蓮寺》的改編權。
電影博物館——鄭正秋的書房
獲得改編權之後,張石川親自擔任導演,請鄭正秋改編劇本,鄭正秋投入全部精力,沒多久便完成了劇本改編,大家看了紛紛拍手叫好。
劇本的主要情節是:
湖南省瀏陽、平江兩縣交界的趙家坪,是歷史上有名的械鬥之地,兩地村民年年為爭奪碼頭髮生械鬥,村民死傷不少,政府不但無力制止,反為兩地地方勢力包圍,捲入漩渦,兩地的武裝勢力又各自邀請武林高手相助,致使械鬥愈演愈烈。
有一年,瀏陽縣的地方霸頭陸鳳陽與平江縣的地方霸頭羅傳賢,又因一些小事引起爭論,各自率眾械鬥。正在雙方打鬥之時,忽然從平江縣的村民中走出一華服少年,舉手一揚,瀏陽縣的村民頓時叫苦連天,節節敗退,不知少年施的什麼法術。
後來陸鳳陽求得崆峒派高手跛丐常德慶的幫助,始解眾人之難。為報此仇,陸鳳陽託人介紹,將兒子陸小青拜到崑崙派大師金羅漢門下,終於練成武藝,返回家鄉。不料在回鄉途中,因時值中秋,信步賞月,迷失荒郊,只好投宿紅蓮寺。在無意中發現寺中機關重重,有美女出入。陸小青疑心頓起,卻不幸在探索中落入機關。
適逢此時,崑崙派之甘聯珠、飛劍小俠陳繼志及總督卜文正的保鏢柳遲,來寺中探訪落入淫僧知圓和尚手中的總督,於是救出陸小青,並會同官兵,攻下寺院,救出總督,放出受害的良家婦女,火燒紅蓮寺結束。全片貫穿除暴安良的思想,故事情節曲折起伏,豐富生動,極具觀賞性。
編好劇本,張石川開始調兵遣將。他選派著名攝影師董克毅擔任攝影,選派著名演員鄭小秋、鄭二秋、夏佩珍、湯傑、龔稼農、鄭超凡、譚志遠、蕭英等做主演。因為影片中需要大量會武打的群眾演員,張石川一時不知道去哪裡找,有人便向鄭正秋推薦了美中國人馬雷斯,馬雷斯的公司位於上海跑馬廳附近,名為馬雷斯武打班,專門為拍攝電影提供各類群眾演員。對於鄭正秋的提出要400個會武打的群眾演員需求,馬雷斯說:“只要提前半個月告訴我,我提供的武打演員,保證各個能打善戰、是真正的武士。”
再說攝影師董克毅,《上海電影志》稱他是中國電影第一代攝影師,他探索使用的兩次曝光、測光表、鏡頭紗、偏光鏡、可變速的攝影馬達等在當時都屬於相當先進的裝置和技術。接到拍攝任務後,董克毅不敢大意,立即投入緊張的準備工作。董克毅最初進入明星公司的時候只有18歲,做了留法攝影師汪煦昌的徒弟,很快便掌握了攝影技術,此後陸續獨立掌鏡拍攝《誘婚》《好哥哥》《玉梨魂》《馮大少爺》《空谷蘭》等十餘部影片。董克毅為了加強影片敘事的懸念和視覺效果,便明確影片的攝影風格為驚險、虛幻、快捷,應多采用特技攝影,這使得《火燒紅蓮寺》的改編具有了一種獨特的現代性體驗。
《火燒紅蓮寺》劍光鬥法
《火燒紅蓮寺》系列電影,是國內第一次將“武俠”與“神怪”因素結合在一起的大規模製作,董克毅不僅利用攝影技術實現了一系列的特殊效果,而且還非常成功的營造出了一種神祕的氛圍。在拍攝過程中,董克毅首次使用鏡頭畫面合成法,拍攝騰雲駕霧、飛簷走壁、人物變小變大等特技鏡頭;又運用“接頂”法,將沒有寺頂的寺身佈景,與繪畫的寺頂,巧妙地構成一座完整的氣勢巨集大的紅蓮寺;利用這一技巧,銀幕上奇峰凌空兀立,塔尖高聳入雲。他還利用卡通攝影的方式拍攝了影片中著名的“劍光鬥法”,利用鋼絲威亞技術拍攝了影片中的“駕霧飛行”。可以說,在董克毅的鏡頭下,一個神話般的幻想世界通過電影的方式加以呈現,一切不可思議的想象不僅化為可能,而且極具真實感,使得《火燒紅蓮寺》這部電影在當時極具先鋒電影的美學風格。
參考資料:
①《龔稼農從影回憶錄》 龔稼農
②《從武俠電影說道<火燒紅蓮寺>和<水滸>》青萍《影戲生活》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