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來自:石墨社(smshe189)
你不可否認,《攀登者》是一部妥妥的主旋律電影。
正如你不可否認,這部主旋律電影竟然可以拍的這麼好看。
以及,當看到9名中國登山隊員,幾經波折最終爬上珠峰頂上,那耀眼的紅旗迎風飛揚時,我的內心是有多麼激動。
原來,愛國和熱血,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1作為國慶檔三駕馬車之一的《攀登者》,今天也才是點映,然而電影院裡近乎滿座,且排期密集的場景,還是讓我有點震驚。
這得益於中國產主旋律電影在進一步放開手腳的同時,更加理解了市場化規則。
一來,重視明星力量的運用。
這其實在上個十年的中國產主旋律電影中就有體現。包括建國三部曲成為當時的明星集中亮相視窗。
而今年的國慶三駕馬車,《攀登者》《中國機長》以及《我和我的祖國》從陣容上來講,依然是大手筆。
不可否認,明星代表著流量,也代表著關注度。
這在新時代電影市場化背景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部電影的生存週期。
然而,明星不等同於流量明星。
就目前國慶檔三部大片來說,主演陣容基本上都是業內演技口碑備受好評的演員。
以《攀登者》為例,吳京+張譯+章子怡的組合,便是代表著當紅演技派擔當的國家臉面。
吳京近幾年在主旋律商業大片上頻頻發力,《戰狼》《戰狼2》在國內外都收穫好成績。
而在他的支援和參與下,《流浪地球》不僅打開了中國產科幻片的大門,在票房上也是榮登內地票房第三(最近被《哪吒之魔童降世》反超)。
而張譯近幾年的多部作品也是備受好評。包括《雞毛飛上天》《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親愛的》等耳熟能詳的作品,都讓張譯在觀眾心中打下“演技派”標籤。
章子怡的名氣更不用說,早在本世紀初,章子怡便以多部國際大片的姿態走向國際,被譽為“國際章”。
這三位的陣容首先在片子的關注度上,為《攀登者》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而他們的演技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特別是張譯飾演的曲松林。
作為一個曾經在團隊作戰中犯下錯誤導致國家榮譽散失十幾年的人,他在那個年代,一直對自己很自責。
就如同自己被切掉的半個腳掌,他的心也被切去半塊。
之後的場景中,曲松林對隊員越狠,行為越激進,也代表著他對曾經那個失去榮譽的自己有多狠。
曲松林不是完美的,正如他失去的半個腳掌。但他也代表著那個年代中國人的意志。
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可以放棄愛情,曲松林放棄了自己。
也正是這樣的描寫才讓小人物有血有肉,因為有了犯錯誤的機會,才讓人物更加真實。
除此之外,《攀登者》的演員陣容其實不只是中生代的獨舞。
包括胡歌、井柏然、陳龍等新演技派明星也大放光彩。
這很大程度上看出當下中國產主旋律電影的發展方向,更加年輕化,更加符合福斯口味。
同時,也是演藝圈的薪火相傳,跟祖國70年發展歷程中,那些代代相傳的精神一樣。
二來,主旋律電影也應該有視覺衝擊。
主旋律電影並非只是符號的直觀展示,完全可以有特效,有大場面,有血脈噴張的劇情。
這一點《攀登者》做得很好。
無論是珠峰的奇險,還是登山途中的生死遭遇,都給了觀眾沉浸其中的視覺體驗,同時對片中人物的心理產生共情。
認同角色,才能更好認同角色背後賦予的意義。
就像我們看一次登山行動,除了過程中的驚險遭遇,還有這群人立足時代背景,把國家榮譽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的信仰所在。
也正是這樣,當最後成功登頂珠峰的9人組,舉起國旗在風中飄揚的時候,作為一名中國人,也作為一個影迷,竟然自豪到起雞皮疙瘩。
2縱觀《攀登者》,既有主旋律的基因,又好看得不像主旋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a)好萊塢式劇本框架
《攀登者》可不像常規電影講究情緒鋪墊,開場便來一次珠峰登頂戲。
過程中遭遇雪崩,導致隊長不幸逝世。
也正是這場戲,在開場幾分鐘內,便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從電影的成活週期來說,這場戲決定了有多人願意繼續看下去。
而在接下來的戲份中,第二次登頂珠峰的過程被分為多個階段。
每一個階段都意味著一次風險,期間是實實在在的人員傷亡。
所以,本片在劇情節奏上是緊湊且讓人緊張的。
而深層次上,每一場珠峰遇險,其實都是登山隊員奮勇不屈、維護榮譽的精神傳承。
從一開始老隊長到方五洲的權力交接,預示著精神和責任的傳承。
到後來方五洲帶領新的登山隊行動,李國樑作為新生代力量,願意承擔起為國爭光的榮譽和責任。
這也恰恰是中國在過去70年裡,生生不息快速前進的動力所在。
b)視效大片
《攀登者》的視覺屬性,決定需要有大場面的驚險呈現。
無論是珠峰山上的風雲變幻,還是奇峰峭壁的難以捉摸,站在這座高山前,瞬間有了人類渺茫的感覺。
而基於這麼惡劣的環境,登山隊的行動才顯得更加困難重重。最終登頂珠峰之前,多名登山隊員前赴後繼,遭遇雪崩、強風等自然災害,最終都挺過來了,這大概也正是主旋律電影關於精神傳承的內斂表達吧。
不得不說本片的驚險場面確實很抓心,當隊員們山間遇險,順著雪山滑向山谷的時候,沒有攀附物,無法減速,都讓觀眾的心瞬間提到嗓子眼。
也是在這個時候,讓我有了一種忘記這是主旋律電影的錯覺。
c)主旋律的先抑後揚
前面也提到,《攀登者》是主旋律,但是它在主旋律的情緒表達上採用低調的方式。
全片出現的政府符號極少。
王景春飾演的登山科考隊前線總指揮,是與政府背景關聯最深的角色。
然而,他弱化了政府意志,從情感上站在登山隊這邊。對於科考隊的第二次登頂的任務要求,也從國家層面轉化成為國家榮譽,並分解成為每一個角色的個人價值實現。
在角色呈現上,總指揮不再是一本正經的偉光正,他可以有趣味的一面。
在後期方隊長帶隊登山的過程中,遭遇雪崩,方隊長差點窒息死亡,被救回來之後,他首先在步話機中安慰自己喜歡的女人徐纓,說自己剛才只是歇了一下。
這本是很浪漫的表達,為了不讓徐纓擔心自己。
而總指揮一聽方隊長說歇了一下,立馬急了,說這個時候怎麼能歇呢。
這一場景,也成了本片的一大笑點。
調侃,拉近了觀眾與電影的距離,主旋律,也可以有趣生動。
而整體電影中,關於共產黨員的符號也極少,在方隊長受傷的情況下,李國樑表示願意擔起新隊長的責任,亮出過黨員的身份。這是對黨員積極性的最好呈現。
而關於國家元素,本片在最後成功登頂之際,才掛出了鮮豔的紅旗。
也是那一刻,對一個國家的自豪感,經過前面的鋪墊情緒鋪墊油然而生。
主旋律並非高唱愛國之詞,像《攀登者》這樣用熱血的故事、驚險的視覺場景,給了觀眾最近距離觀看曾經那段為了國家榮譽的往事之後,對國家的認同便會更加深刻。
最後,說一下,當片尾紀錄片中,看到登山隊員們拿出紅旗的一瞬間,眼眶有點溼潤了。
《攀登者》,去看吧。
-END-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想說的?
來自:石墨社(smshe189)相關內容
- 《復仇者聯盟4》票房超《泰坦尼克號》成全球第二,你覺得它在國內能超過《流浪地球》和《戰狼2》嗎?
- 吳京主演的《戰狼2》和《流浪地球》的票房都名列華語電影票房前十,你對此有何看法?
- 有人說《流浪地球》確實存在槽點,但大家在影評裡互相謾罵到底是為什麼?
- 《流浪地球》上映第二十天,票房達到45.2億,在最後8天,能否超越《戰狼2》?
- 票房的高低是否能夠決定一個電影的高度呢?
- 請問《流浪地球》《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在IMDB的評分相當於哪些國外電影?
- 《流浪地球》能否超越《戰狼2》成為票房第一?為什麼?
- 《流浪地球》上映7天票房突破20億,是否能超越《戰狼2》?
- 《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都是爆款,國產電影這幾年似乎有崛起之勢,你怎麼看?
- 《流浪地球》票房100%超越紅海行動,有可能超過《戰狼2》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