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謝霆鋒和張柏芝的家庭事,一直備受網友關注。
今天上午,微博關於#謝霆鋒被親兒子手撕#話題一出,就直接衝上了第一。
在一次活動中,港媒採訪了謝霆鋒的大兒子謝振軒,問他與爸爸平日的感情如何?
他甚至都不願意以“爸爸”來稱呼謝霆鋒,而是“他”,全程好像在談一個與自己毫不相關的陌生人。
謝振軒表示:
“我跟弟弟很少能看見他,因為他很忙,我生病了,弟弟發燒了,只有媽媽陪伴我們。我不後悔媽咪跟他分開,他配不上媽咪。”顯然,謝振軒對父親謝霆鋒有著強烈的不滿,尤其是自己與弟弟成長這塊,他認為謝霆鋒沒有盡到一個做父親的基本責任——養育、陪伴與關心。
但對於謝振軒的控訴,部分網友並不買賬。
他們認為張柏芝雖育兒辛苦,但畢竟是她“豔照門”錯在先,謝霆鋒無情的離開是可以被諒解的。
坦白講,我對兩人的情感糾紛並無興趣。娛樂圈本來就是一趟渾水,圈內人的情感糾紛,圈外人哪裡能洞察明晰。
我作為一名母親,在此事中最關心的,是兩人大兒子謝振軒的心理狀態——他是帶著對父親的怨念在生活。
一個人在生活中對某人存在有偏執的恨意,他就不可能感到真正的快樂。
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至於他為何怨念父親,也許是母親無意間傳遞的思想,也許是父親的過錯,沒有和孩子及時談心和交流,我不得而知。
但我想說:
父母如若不再相愛,體面和平離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彼此的尊重,同時齊心協力維護好彼此在孩子心中正面的形象,對孩子的成長也至關重要。
很多時候,真正傷害孩子的不是父母離婚這件事,而是父母在離婚中對另一個人和其他人的態度。
02
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熱議的電視劇《小歡喜》嗎?
三個家庭,三對夫妻,不僅面對著孩子升學壓力,更面對著親子關係難題。
劇中活得最壓抑、最痛苦、最不自由,最讓觀眾心疼不已的是誰?
是宋倩(陶虹飾演)和喬衛東(沙溢飾演)的女兒——英子。
誠然,但我們仔細想想,宋倩變態控制慾的源頭又是哪裡?——是對前夫的怨念。
她努力培養英子成人成長,偏執按照自己的一套教育英子,除了想讓英子有光明的未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她要報復,要讓前夫後悔,要證明自己可以帶著女兒走向成功。
並且宋倩還把這份對前夫怨恨的情緒,在不知不覺中通通傳遞給了女兒。
“別聽你爸的,他能幹什麼啊?他沒有一點優點!”“你爸爸能對你好嗎?他只會害了你,他只想看我們笑話!”
一言一行中,宋倩都在試圖將前夫與女兒完全隔絕開,試圖切斷女兒的對父親的情感。
劇中有一場高潮戲,宋倩發現英子開始逃早課,去前夫家逮人。一進門,看見英子和前夫,以及前夫現女友其樂融融的相處,像是真正的一家人。
她瞬間崩潰,把女兒最愛的樂高砸成稀爛,並揮手給了女兒一個響亮的巴掌。
此時,她憤怒的原因並不再是英子逃課,而是英子逃課跟前夫在相處。女兒跟曾經背叛自己的人在一起,那不就等同於間接背叛自己嗎?
但事實上,因次受到最大傷害的,最痛不欲生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女兒英子。
孩子對父母的愛,本來就是自然而然的,是深刻且雋永的。
但宋倩卻妄想阻止女兒愛父親,把英子逼到了一個牆角,讓她沒有退路 ,然後逼她做出選擇。
而且英子為了哄媽媽開心,也必須要違背自己的內心,減少和父親的來往。
久而久之,在內疚和忠於自我中不斷糾結,英子整個人被撕裂,終日不得眠,不敢快樂,也無法快樂。
03
前段時間,我在追韓劇《浪漫的體質》,講述了3名三十多歲的女性朋友們的工作和戀愛瑣碎日常。
其中一位女主叫黃寒珠,讀大學時追求她的男生絡繹不絕,但她偏不願同任何一個人談戀愛。
直到有一天,一個校外的男人突然向她發起了求愛攻勢,而寒珠破天荒地對他產生了好奇心,兩人就這樣談起了戀愛,二年之後結婚生子。
孩子半歲時,老公向她提出離婚,理由很簡單,他不願意被家庭和孩子牽絆住,他想過自由的人生。
黃寒珠雖悲痛萬分,但仍決定放手。前夫留給她的,只有貧窮和孩子。
毫無疑問,黃寒珠的前夫是個徹頭徹尾的渣男無疑。
她在劇中說:
“那個人是我選的,只是選錯了,但不代表我的孩子也有錯。如果我每天說他爸爸是個大混蛋,那他是不是也會認為自己的出生是個錯誤呢?”深以為然。
孩子如果愛父親,那他的潛意識就一定也希望母親欣賞父親,這樣才能確認自己是源自於愛而來到世上的生命。
只有確認了這點,他才能正視自我,認可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受母親對父親的理解,客觀看待自己的父母離婚的事情,真實的在善意的愛中成長。
04
寫到最後:
成年人婚姻因各種原因過不下去了,可以選擇離婚。
但如果有小孩,離婚的方式和過程,一定要顧及小孩的心理。
即便你有再大的委屈和憤怒,大人之間的情感糾紛也請獨立解決,千萬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成為鬥氣的犧牲品。
我們總以為小孩什麼都不懂,但實際上,小孩的心比誰都清澈透悟。
你若咒罵貶低伴侶,播種仇恨,孩子也會隨之變得不安和自卑,甚至變得暴戾冷酷;
你若明理是非,體面離婚,讓伴侶感受到尊重,孩子也會接受這個事實,活得明媚Sunny。
我希望你們知道,小孩並不僅僅是媽媽或者爸爸的責任,他是父母兩個人的責任。
不要將痛苦和抱怨混入其中,不要將小孩作為自己的財富和武器,要小孩選邊站,不要讓小孩在壓力和恨意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