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很多影迷時不時的會感嘆“港片已死”,最能體現當年港片特色的莫過於內容癲狂,場面火爆的動作片了。但是因為動作片的沒落和好萊塢大片的崛起,以及內地市場的影響,有當年味道的港片越來越少了,但是今天還有出現了一部很有港味的電影!

《除暴》由香港導演劉浩良執導和編劇的,王千源和吳彥祖主演。雖然影片說的是內地警匪故事,但是拍攝手法卻很有90年代警匪港片的質感,內容瘋狂,場面火爆,故事緊湊。

90年代初一幫猶如僱傭兵般強悍的劫匪各處流竄瘋狂作案,銀行,金鋪,運鈔車都是他們的目標,每次得手都會造成數百萬的損失。因為劫匪不但瘋狂而且還頭腦,當年技術落後的警方窮追不捨數年依舊沒能抓到這幫劫匪……

這樣的內容按照以前中中國產警匪片的套路,大部分戲基本上都在王千源扮演的鐘誠這樣的角色上,說他怎麼努力,怎麼不畏犧牲,最終把罪犯抓捕歸案。要20年前這樣拍沒問題,但是現在的觀眾早就看膩這樣的猶如69歲老同志風格的手法了,因為電影是一種娛樂產品,不夠娛樂就沒意思了,觀眾買票可不是去看道德教育或者武德修養的的。

《除暴》就很有當年港片那種極強娛樂性和觀賞性。雖然看起來正義的王千源和反派吳彥祖的戲份差不多,但是導演給了吳彥祖扮演的悍匪張隼更多的戲,其中最大膽的地方就是讓他這個反派處處領先一步把正義壓得死死,這樣的逆反讓影片的觀賞性變得更強。

沒有像之前的警匪片那樣,把悍匪拍成憨匪,靠著編劇的支援和運氣拖完100分鐘的片長,最後因智商(假如還有智商的話)掉線而被捕。

《除暴》裡劫匪的首領張隼不但凶殘而且還非常的有頭腦,例如電鋸短時間都沒法搞得的保險櫃大門,他靠一捆繩索就一次性撬開了三面大門,每次出動都會先踩點,還會搞演練,所以敢吃著麵條看警方出警。

他“上班”時瘋狂,下班後也是常人一樣,還會很會安慰女人,兩句話就泡到了一個妹子。生活中他顧家且溫柔,讓愛人心甘情願為他打掩護,連心知肚明的母親也依舊關心著兒子的生活。

導演很用心地用藝術的手法塑造了一個擁有不正常職業的正常人,用導演的話來說他們是一個落魄的“地下搖滾樂隊”。意思就是叛逆但卻有著自己的信仰,張隼就像是小丑,很瘋狂但是卻有著堅定的信念。

為什麼一些電影里正義獲勝,觀眾看著沒感覺?這是因為對手太弱了,弱到讓觀眾有種勝之不武的感覺。這就像是一個年輕的格鬥和一位69歲的老同志PK,年輕人就算贏也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輸了但不訛人的老同志反而更能吸引吃瓜群眾的注意。

而《除暴》把張隼刻畫得如此之強悍,所以當他最後伏法的時候才會觀眾覺得暢快淋漓,也更能凸顯鍾誠那種死追到底的堅毅。

本片的動作戲是一大亮點,以前的港片是火爆,但是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的話就太過於誇張了,例如手槍無限子彈,不論哪裡中彈感覺都是一個止血貼能搞定的傷,而且還經常動不動就炸出一朵蘑菇雲來。

《除暴》走的就比較寫實,手槍子彈是限,手榴彈不能炸出火球,裡面中彈基本上就掛了。街頭巷戰更是這20年來警匪片裡難得一見的鏡頭,場面火爆,節奏凌厲,但不花哨。

片尾的浴室大戰也是如此,通常電影裡為了表現出角色的戰鬥力,經常是打到哪就拆哪,如《碟中諜6》裡“超人”,阿湯哥聯手和敵人的對打就差點把衛生間給拆了。

《除暴》裡卻沒有,但是導演用細節依舊能讓你感到拳拳到肉,如兩人撞向隔間牆壁的時候,他們的後背是撞在邊角上的,那貼瓷片的邊角看著就讓人感到疼。

當然沒有電影是完美的,本片也“保留”了一些當年港片,特別是動作片裡的特色——劇情漏洞。

例如為什麼鍾誠他們早就查到了錄影廳裡的槍販,此後數年的時間裡卻沒有順藤摸瓜找到張隼。張隼那個泡麵頭兄弟為什麼願意做他的替身?都缺乏細節上的處理,顯得有點突兀。

不過也有可能是導演考慮到了,但是被剪掉了,因為原來這電影最初片長是3小時,而上映的版本才95分鐘,少了將近一半的內容。

王晶曾說港片沒有死,不過一直在順應時代在改變而已,所以像《除暴》這樣風格強烈的警匪片也只有香港導演才能拍得如此得心應手吧。

最後笨熊問大家個問題;10分滿分的話,你會給《除暴》打幾分?笨熊和你一起看電影,喜歡這篇文章的歡迎【關注】【收藏】【點贊】以及【吐槽】(☆_☆)

202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港片還沒過氣,上映3天票房超劉德華新電影,吳彥祖又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