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眼看收視越來越挫,但是導演短片的第二場,著實給人驚喜。從場上到場下,都太有戲了。之前幾期沒看就算了,這場一定要看。
終於,這個節目還是圖窮見匕,露出了它的真面目:哪裡是什麼演員請就位,分明就是導演請就位。演員演技再好再壞,其實影響都有限,最終還得看導演選了什麼劇本,如何去表達出來。
這一期剛好四個導演,在風格上,兩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郭敬明Vs爾冬升郭敬明大概是四個導演裡最急於證明自己的,他喜歡運用各種鏡頭去彌補演員演技的各種不足。演技不夠,鏡頭來湊,還是不夠,音樂煽動。難怪有人稱郭敬明的導演手法是MV式導演法。
演員美嗎?美的。音樂好聽嗎?好聽的。然而就像喝可樂,當時爽了,過後卻沒有什麼回味。
郭敬明這樣的導演,很適合去拍爆米花電影。大幕一拉,熱鬧非凡。畫面賞心悅目,特效遠不止五毛。大幕一落,觀眾爽過,就覺得:哦,就這麼回事。想想也不咋地,嗨,趕緊去豆瓣打個低分,以示我品味高雅,不落俗套。
郭敬明的《一個明星的誕生》,是一個比較中庸的劇本。講了一個打工人被男票挖掘成為明星後,男票發現自己拖累了女票,決定去死的戲。情節上看,沒啥硬傷,但也沒有哪裡特別出彩。
還不如看郭敬明噴孟子義的演技來得有意思。
孟子義是郭敬明親自挑選的花瓶,可惜演技是真的扶不起。無論是打工人,還是死了男票的女明星,孟子義演起來都是一個樣子。
郭敬明對女性花瓶可沒有對男花瓶有耐心。最後他保了一個王楚然,以確保自己的戲裡還有女顏值擔當。
和郭敬明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爾冬升。他一開始就說了:我來是為演員服務的。所以我放棄了一些別的東西的輔助,包括導演的手法,運鏡,我就儘量拍演員。我希望所有的觀眾可以看清楚她們的神情。
這段話總覺得話裡有話,“意有所指”。最喜歡運用導演的手法、運鏡去炫耀導演技巧的是誰?嘿嘿,爾導好壞壞。
郭敬明說爾冬升的這個劇本,虧在沒有劇情衝突,太順了。這話對了一半一半吧。作為一個比賽用的短片,沒有劇情衝突確實讓很多觀眾欣賞不來。
郭敬明自己選的劇本都是衝突型的,目的就是抓觀眾眼球,拿票的。他比較在意自己手下那些小鮮肉小花們會不會被投出去,畢竟演技上,有幾個人實在是馬尾提豆腐。
爾冬升不那麼在意勝負。在他看來,這個節目就是比演員的。他盡力讓演員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他的任務就完成了。所以他不考慮如何去迎合觀眾。
爾冬升的《花椒之味》表現得是渣男父親去世後,同父異母的三個姐妹懷念父親的片段。這段一定讓感情生活豐富的爾導心有慼慼焉,甚多共鳴。
這個片段還是很溫情的。作為文藝片,可以打7分。
其實沒有衝突的電影挺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就很擅長拍這一類比較溫情,沒什麼衝突的片子。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他拿了亞洲電影最佳導演獎的《步履不同》。那部片子就是從頭到尾溫情脈脈,于波瀾不驚中讓人感動的劇目。
孫千演得小妹很可愛。她被淘汰有那麼一點點可惜。不過這個妹子在臺上話實在太多了。對爾導一口一句“爸爸”,實在讓人倒胃口。
趙薇VS陳凱歌
趙薇的《劇場》和陳凱歌的原創劇本《F小調幻想曲》居然撞題材撞到這個程度,真的是醉了。這兩個人事先沒有碰過嗎?節目組也憋著壞,沒有通個氣嗎?
不管現場的彩虹屁怎麼拍,作為路人來說趙薇的《劇場》從立意、劇本各方面都比陳凱歌那個強不少。
趙薇的導演功力真的讓人驚豔。自上次《昨天》之後,她又一次把三個平均分60分的演員拍出了90分的效果。
趙薇這部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能用三個幾乎都沒有流量的演員,拍出這樣的效果,趙薇真的牛。
孫陽,0流量,演技能有50分就不錯了,之前演得都是些啥。
王智,流量約等於0,演技是三個人裡最好的,大概80分。
賀開朗,0流量,演技大概在50分。
孫陽是一個科班畢業,沒有戲拍的小導演,他好不容易攢了個劇本,拉來一個贊助商,金主爸爸唯一的要求是讓王智飾演的浮誇網紅女,出演女一號。賀開朗則是金主爸爸派來保護王智的保鏢。
一開始,孫陽認為王智的表演糟蹋了自己的作品,但是為了自己能有戲拍,不得不妥協。賀開朗作為一個有文藝細胞的保鏢,主動找孫陽,幫他改劇本。隨著賀開朗參與創作的程度越來越深入,他開始反對王智,並將這部戲稱為“我的作品”。此時,導演孫陽反而開始維護王智。
最後賀開朗無法忍受王智糟蹋“他的作品”,出手幹掉了王智。
這個劇的內涵很複雜,立意很深,人物有衝突,又有一次立場的對調。趙薇通過王智“浮誇”的演技,完成了黑色幽默的幽默外殼,又通過孫陽及賀開朗的心理活動,完成了黑色幽默的核心。
趙薇的導演功力真是讓人刮目相看。這片一放完,導演和製片人們個個都鼓掌稱道。只有陳凱歌臉都黑了,他說王智演技浮誇(人家演的就是一個不會演戲的女主好嗎,王智在這裡的表演,多一分顯得假,少一分又不足以讓賀開朗氣得殺掉她),陳凱歌還抨擊這個劇邏輯不成立。
我估計陳凱歌從看到開頭,就一口老血如鯁在喉,從頭到尾都在找毛病,失去了一個導演的客觀公正。
趙薇點評的時候,就非常有意思了。她說:這是一個風格化的故事。在藝術面前,其實是人人平等的,不是因為你藝術修養多高,你講的話就一定對。也不是因為你毫無見識,你就沒有審美與判斷。
不愧是薇姐,太狠了。這比李誠儒可高明多了。明說劇情,暗諷凱歌。不是你咖位大,你說的就一定對。
陳凱歌的《F小調幻想曲》本質上和趙薇的主題一致。
胡杏兒演的女強人,明知自己快要破產了,為了圓夢一擲千金投資了一部電影,自己做女主,她要求王鏘飾演的爆紅男演員跟自己有諸多親密動作,而王鏘百般不情願。張海宇則是一個在出資人女主和大咖男演員中左右為難的小導演。
這是西門小恨恨2.0版本?有錢女人孤獨寂寞冷的時候都是這麼玩的?為什麼不做更加經濟實惠的選擇呢?
題材上這個劇和趙薇那個如出一轍:有錢就是爺,導演必須得妥協。
但這個劇是陳凱歌原創的。陳凱歌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總是喜歡大團圓結局。之前幾個劇都是,連《誤殺》都能給整成大和解。《F小調幻想曲》也難逃這樣的俗套。在胡杏兒一番心理剖析之後,原來嫌棄她嫌棄到不行的王鏘竟然主動要求演完最後一幕。
導演拿著手機拍破產女資方和大咖男星的擁抱,這是啥路數?學雷鋒送溫暖?
這種結尾立意實在比趙薇的差遠了。相當於打工人一開始和老闆勢不兩立。結果發現老闆也有難處,打工人隨之願意主動無償加班。
原本矛盾重重的創作方、資方、演員握手言歡可還行?
現場陳凱歌這部劇票數第一,實難服眾。彈幕裡有句話說得好:他們評價陳凱歌的樣子,像極了公司高管評價董事長的場面。
是極是極。
這一期最有意思的事,莫過於陳凱歌和趙薇達成了共識:這個市場並不是演技好的演員才能上位,最重要的是,出錢的金主喜不喜歡。
原來咖位再大的導演,也深受資方擺弄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