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1982年,一毛錢一張的電影票,竟然能賣出1.6億票房?甚至有人看了不下四五十遍?

這就是由張鑫焱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中國觀眾觀看,後來甚至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

然而四十年後,84歲的張鑫焱再次談起這部電影的時候,他只說了一句話:“為了爭一口氣”。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張鑫焱導演說出這句話,這部《少林寺》背後又經歷了什麼?

01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雖然內地電影還處於舉步維艱的狀態,但是香港電影已經在蓬勃發展,洪金寶、成龍等一些武打明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再加之李小龍這樣的巨星,打開了國際影響力,中國功夫這樣的詞已經成為熱點話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打造出一些功夫電影,一定吃香。

所以在一次香港電影座談會上,有人提出,我們可以把少林功夫拍成電影,搬上大熒幕,以此來複興中中國產武俠電影。

經過各種研究和談論,《少林寺》由香港新聯公司拍攝。

其實一開始選的導演是陳文,演員也都是些戲劇演員。

那時候的少林寺滿院子的雜草,破舊不堪,而且電影開拍的時候是冬天,大家都凍得手哆嗦,打鬥場景和畫面一點不真實。

所以他們花了將近四十萬港幣,拍回來的的電影完全不合格。

而張鑫焱這時候發話說:“要想讓內地電影一鳴驚人,就必須動真格的”。

而且還將之前拍攝的全部推掉,重新開始,開拍的時間也重新選在了春季,導演換了,演員也全部換,既然要動真格的,演員也必須得有真功夫才行。

張鑫焱導演的這些決定都得到了支援,而且為了能夠滿足張鑫焱導演的條件,體委發動全國武術界一批優秀運動員和教練,相繼到達鄭州市集結,這些人還被拉去一起集訓。

這批人中就包括了蟬聯五屆冠軍的李連杰,以及“劍術大師”於承惠,“螳螂拳王”於海,“劍術冠軍”王常凱等等武術高手,一共18人,好像還被稱之為“十八羅漢”。

這些人每天都要訓練,還要熟悉劇本,了解各種情節。

那時候的李連杰雖然只有十七八歲,但是他的身材和身手,都是電影中主角“覺遠”的最佳人選。

張鑫焱導演直接拍板,李連杰擔任主演。

當時挑選大反派王仁則的時候,還是費了一番功夫的,不過最終於承惠還是在張鑫焱導演的軟磨硬泡之下答應了出演王仁則這個角色。

還有一個反面角色禿鷹,當時張鑫焱正犯難,這個角色到底誰來演,那時候計春華生過一場病,導致他頭髮和眉毛都掉了,躲在人群后的他一眼就被張鑫焱看中。

不管是外形還是長相,都很適合禿鷹,凶狠勁十足,外形也霸氣。

那時候的計春華才十九歲,這部戲也讓計春華開啟了他的反派之路,不過計春華出演的反派角色都很經典,飾演正派總感覺他會叛變,所以計春華的一生基本都是出演的反派角色。

十七歲的李連杰,十九歲的計春華,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小鮮肉了,但是人家可都是真打,每個動作都要好幾遍。

02

1981年春天,《少林寺》正式開拍,這個彙集了五湖四海高手的劇組已經準備好了。

可能是因為這些人都是武術高手,此前也常常參加一些競爭類的比賽,所以這個劇組裡總是充滿了一種競爭的氣氛。

而且那時候沒有動作指導,也不會有什麼電腦特效,不管是臺詞還是動手,都必須實打實的拍出來。

這幫人都有著爭強好勝的心,拍攝的時候都很認真,也很拼命,用替身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羞辱。

其中有一場戲,是李連杰和於承惠的決鬥,這場戲是在冬天拍的,而且是在冰冷刺骨的水裡。

他們有一個從水裡冒出來的鏡頭,所以開拍之前兩個人的身體都完全浸泡在水中,開拍了才能冒出來。

由於水流比較急,他倆打著打著就會影響動作的美感,所以這個鏡頭也是重複拍了很多次,上來之後身上都結冰了。

為了拍好騎馬打鬥的動作,演員們專門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來學習騎馬,當時還有人從馬背上摔下來斷了胳膊。

拍攝過程中還有很多感人瞬間,不過最讓人感動的還是大家都知道要拍攝中中國產武打片的時候,不管劇組走到哪裡,各地都無條件支援,無論是拍攝場地還是道具都免費使用,沒吃的就送大米到劇組去。

拍攝的時候沒有什麼經濟壓力一說,因為有很多人支援,所以劇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景,張鑫焱導演都下足了功夫,精雕細琢。

當時作曲家王立平半個月就寫出了《少林寺》的主題曲《少林少林》,同時又編寫了《牧羊曲》的歌詞。

但是剛剛寫好沒兩天,王立平自己就跟導演提出,要推導重寫,因為中國戲曲形成也就四百多年的歷史。

但是《少林寺》講的卻是一千多年的故事,創作必須符合歷史,重新改過的《牧羊曲》也被列入了經典。

1981年7月,這部電影終於完成, 1982年春節,《少林寺》在香港首映,上映之後,直接打破功夫片最高紀錄,海外版權總收入達到兩千萬港幣,陸續發行了日語,英語,泰語等各種語言的版本。

在內地上映後,直接炸開鍋,觀影人數超過五億人次,於承惠的雙手劍、於海的螳螂拳、計春華的鷹爪拳、以及主角的故事讓億萬觀眾為之著迷。

那時候各地都開始流行練武熱潮,書店也是各種有關武術的書籍,不過不是什麼武林祕籍之類的哈。

有些農村放露天電影的時候,第一遍人滿為患,第二遍依舊是擠滿了人。

那時候《少林寺》真的是影響了無數年輕人,甚至有的直接跑去少林寺,被警察叔叔給帶了回來。

結語:

從1980拍攝至今,《少林寺》的故事已經過去了快四十年,這部電影的影響,已經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電影帶火的不僅僅是演員們,也帶火了河南嵩山,讓千年古剎和少林功夫名揚四海,更讓世界知道,有個地方,不僅有厲害的功夫,也有著慈悲的心腸。

23790
最新評論
  • 1 #

    我表哥就是逃學去了少林寺。

  • 2 #

    李連杰害苦了我們這一代人,我上初三的時候就不學習,整天想的就是練武術,打沙袋綁沙袋什麼的都搞過,現在只能做個打工人!其實那時候我的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現在悔之晚矣

  • 3 #

    82年的少林寺,足以載入中國電影歷史!

  • 4 #

    當年為了看少林寺這部電影,我們村子的一個叔叔都被人把頭給打破了,現在這人都快八十歲了

  • 5 #

    拍攝好看的電影導演最重要

  • 6 #

    ”由於水流比較急,他倆打著打著就會影響動作的美感,所以這個鏡頭也是重複拍了很多次,上來之後身上都結冰了”。春天開拍,七月份拍完,哪來的冰?

  • 7 #

    一部電影火了,也火了一批演員,更火了一座寺廟一座山!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 8 #

    一部少林寺,讓登封名揚天下

  • 9 #

    那時《少林寺》轟動全國,也是從那時開始,人們嚮往少林功夫。

  • 10 #

    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當時少林寺,出來以後會這麼成功,當時香港電影可是很輝煌的

  • 11 #

    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

  • 12 #

    少林,是那一代人永遠的記憶!

  • 13 #

    別提了,那時有空就練鐵砂掌,打的桐樹一米多高處都凹進去長不出來了

  • 14 #

    那時候電影院24小時不停的放

  • 15 #

    少林寺讓多少年輕人有練武衝動,自乙在家打沙包煉力氣。

  • 16 #

    看過lN遍,電影頻道放繼續看,真實

  • 17 #

    經典永遠是經典,到現在我都還想看,我已經看了十多次了

  • 18 #

    40年前票房都過億了,

  • 19 #

    我童年時最欣賞的一部真正經典的電影,沒人能及,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能讓你反覆觀看7遍以上的電影,收藏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