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在中央電視臺文藝部的會議室裡,和往常一樣,洪民生副臺長先是安排好日常工作,隨後就宣佈了廣電部黨委向中央電視臺所佈置的一個新任務——由中央電視臺負責將中國的古典名著《紅樓夢》以及《西遊記》拍攝成長篇電視連續劇。
洪民生副臺長在宣佈《紅樓夢》交給王扶林導演拍攝之後,就轉臉看著楊潔問到:“楊潔,要是給你《西遊記》,你敢不敢拍呀?”此時的楊潔很是吃驚,她抬起頭看著洪民生有所猶豫,片刻之後,楊潔的眼神由吃驚轉為了堅定:“只要有錢,有什麼不敢拍的!”。
這個任務是如此之重,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在那個年代《西遊記》可不是一般的戲,它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古典文學名著,它不僅僅是在中國家喻戶曉,哪怕在國外也是廣為人知的。
“我就總覺得是個猴子在抓妖怪,有時候抓著了,有時候抓不著,還總是得上天去求救兵!一趟一趟老把唐僧給抓住,那個唐僧也不可愛,他老哭哭啼啼的,動不動就責備猴子碎碎叨叨……”——楊潔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除了這個任務的艱鉅性以外,單從楊潔導演的個人角度出發,似乎也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於《西遊記》這部作品的原著,楊潔導演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讀過,但她自己也曾經坦言:對《西遊記》,她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相比來說,她更喜歡讀《紅樓夢》。
《西遊記》原著的作者是吳承恩,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完完整整地拜讀過這部書,今天小編首先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關於這部著作中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其實“取經”只是一個外殼,它的核心深邃堅銳,對人性和社會的批判鞭辟入裡,整部書讀起來語言又是酣暢淋漓、極盡詼諧。所以說,《西遊記》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學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一萬個讀者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楊潔導演對於《西遊記》這部書,其實也有著自己的讀解,她對於書中的角色也有著自己鮮明的愛憎,楊潔曾經坦言不喜歡唐僧這個角色。可是,唐僧是這部著作中除了孫悟空以外唯一最重要的主角人物,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從原著中挑選出幾段對於唐僧的描述一起來看看。
《西遊記》原著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這就是收服小白龍的那一章。小白龍將唐僧的馬一口吞了之後,是這樣寫唐僧的——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著說著就淚如雨落,行者見他哭將起來,發聲喊道:“師傅,莫要這等膿包行麼?”
《西遊記》原著第五十六回:《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孫悟空打死了幾個路上前來打劫的草寇,而唐僧則要給這些死者悼念超度經文,等到唸完經文,他在結束時,嘴裡就念叨了這樣的一句話:“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此時,八戒笑著說道:“師傅推了個乾淨!”孫悟空聞言,則忍不住笑道:“師傅,您老人家忒沒情義,雖是我動手打,卻也只是為你!”
相信大家此時早已經心照不宣了,唐僧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們這些人都是孫悟空殺的,跟我完全沒有關係,如果要到閻王爺那裡去告狀的話,千萬不要告錯了!說到這裡,大家可能都會感覺到很奇怪,這和我們以往在電視劇《西遊記》中所看到的唐僧怎麼不一樣呢?
其實,在《西遊記》拍攝之初,楊潔曾經去拜訪過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趙樸初先生。楊潔導演原本是想要請趙樸初為《西遊記》這部電視劇題寫片頭,但沒想到的是,趙樸初卻拒絕了她的請求,其理由就是當時的佛教界並不認可原著《西遊記》,認為《西遊記》原著中的描述完全貶低了唐僧。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玄奘大師。玄奘大師是公元629年孤身一人潛出長安的,在漫長的取經之路上,他沒有與君王結拜,更沒有斬妖除魔的徒弟,自始至終都是他一人抵達了印度並取回了佛經。可以說,玄奘大師對於中國的佛教發展可謂是影響深遠的,而有關於他的真實故事其實都記錄在《大唐西域記》中。
而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其實並不是玄奘的傳記,它是作者吳承恩以取經的故事所創作出的神怪小說。雖然,楊潔導演所接到的任務是將吳承恩的名著改編為電視劇,但是她卻也有著自己的判斷。楊潔深知,電視劇和文學作品完全不同,它的受眾會比文學作品來得更加廣泛,其影響也來得更加深遠。唐僧是歷史上真實存在,並且令人尊敬的佛教大師,如果按照原著去拍攝的話,很可能會引起一些不明真相的觀眾的誤解。因此,楊潔認為有必要在電視劇中把唐僧的形象樹立起來。
所以,關於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形象的問題,楊潔導演認為絕對要區別於原著。也正是因為有了楊潔導演的所思所想,才有了這樣一部經典的令人難以忘懷的電視劇《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