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遭遇“技術”問題重創的《一秒鐘》,終於如期上映了。看完之後,不得不誇讚一下,張譯的演技真是太棒了,不愧是影帝。
橫穿沙漠、長途跋涉時,全身上下無不透露著疲憊感,但渴望看見影片中女兒的那種衝勁兒,催促著他一步一步不敢停歇地向前走。
圖片來源於《一秒鐘》預告片
其實《一秒鐘》講了一個很小的故事,就是張譯飾演的張九聲,是一個勞改犯,聽說自己的女兒在電影裡,就從勞改場跑出來,想看一場電影,看一眼自己女兒的故事。可這個簡單的故事放到六七十年代,就變味了,不自覺地放大了那個時代的問題。雖然影片中沒有指名道姓,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大聲控訴,但每個小人物對生活的無奈和抗爭,無不反映著生活的 艱辛。《一秒鐘》影片中,有些詞、有些人、有些歌輕描淡寫地嘲諷著那個時代。
圖片來源於《一秒鐘》預告片
1. 壞分子“壞分子”在六七十年代,是一個很可怕的詞,只要被定性為壞分子,就相當於十惡不赦的壞人,是反革命分子,是需要被黨和人民群眾清除出隊伍的,家人也會深受其害,所以張九聲女兒才迫切想要拋開和他的一切聯絡。
圖片來源於《一秒鐘》預告片
《一秒鐘》影片中,劉閨女多次稱呼張九聲為“壞分子”,每當提及這個稱呼,都能看到張九聲聞之色變,他作為一個勞改犯,估計已經深受其害。而一個小孩子,在什麼都不懂的年紀,雖說童言無忌,卻可以隨隨便便就給別人扣上這樣的帽子。雖然在她眼裡,壞人就是“壞分子”。但張九聲本質上並未做任何傷害劉閨女的事情,是非常害怕被這樣稱呼的。
2. 紅衛兵熟知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人,肯定知道紅衛兵的典型著裝就是頭戴綠軍帽、身著綠軍裝、腰間束武裝帶、左臂配紅袖章。《一秒鐘》影片中最像紅衛兵的人,就是保衛室的那群人了。裝束雖然不太一樣,但某些標誌性的東西還是有的。他們掌握著那個時代的話語權,連群眾基礎雄厚的範電影,都要向他們卑躬屈膝、阿諛奉承,才能繼續維持自己在電影上的話語權。
圖片來源於《一秒鐘》預告片
此外,影片中範電影給張九聲女兒底片的過程,並沒有看到有被第三人看到,但張九聲卻在被押送回勞改場的時候,被保衛室的人無情道破,還把底片隨意扔在風沙中,完全不顧一旁張九聲聲嘶力竭的吶喊。這也可以看出,那個年代的人一舉一動都處於被監視之中,毫無祕密可言。
3. 英雄讚歌《英雄兒女》的主題曲是《英雄讚歌》,《一秒鐘》影片中《英雄兒女》終於上映時,臺下坐滿的全場觀眾都熱情高歌唱著《英雄讚歌》,這本該是熱血沸騰的一幕,但在影片中卻極具諷刺意義。讚揚革命、宣揚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可生活中的小人物,卻沒有一個人過著順心的生活。
圖片來源於《一秒鐘》預告片
放映院內和院外,都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院內的人看著電影歡欣鼓舞,而劉閨女因為一個燈罩被同齡人在院外毆打辱罵。張九聲因為看一場電影,需要拿刀相搏,他們看上去和整個社會格格不入。可是這才是真實的生活啊。
看完《一秒鐘》,你能懂張藝謀想通過這部電影訴說什麼,雖然什麼都沒有說,又好像什麼都說了。這就是真正的藝術片,不論票房好壞,這部電影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