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但是電影上映4天,截止本帖發表前才7200萬,票房都還沒有過億。

而目前某機構的預測,這部電影最終票房是1.36億。

要知道,這部電影可是大導演張藝謀的作品。

主演更是張譯,範偉這樣的影帝,哪怕新人女演員劉浩存演技也廣受好評。

最關鍵的是,電影上映口碑是真的不錯。

目前豆瓣評分7.9分,品質和口碑更是好評如潮。

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國內上映的電影數量有限。

截止目前《一秒鐘》的評分排名第一(上映的知名大片中是如此,小眾文藝片這裡沒有計算)。

按照當前中中國產電影市場高品質、高口碑的電影能取得好票房來看。

《一秒鐘》現在這點票房明顯慘了點。

它可是有著兩大影帝坐鎮,還是大導演張藝謀的最新作品。

那麼,大導演張藝謀為何也扛不起票房了呢?

《一秒鐘》與文藝片

這個時候,可能有的觀眾可能就要說了。

《一秒鐘》就是一部文藝片,文藝片票房不行很正常?

然而,近年來國內很多品質不錯的劇情片,它們的票房是非常不錯的。

《我不是藥神》票房多達30多億。

《少年的你》票房15億。

《無名之輩》票房也有近10億。

當然,票房不太好的文藝片也有不少。

比如《地球最後的夜晚》《南方車站的聚會》等等。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有些文藝片票房可以,有些文藝片票房就不行呢?

文藝片和劇情片的票房好不好。

它的原因還是非常複雜的。

文藝片天生的缺陷

文藝片在我的發展,尤其是第六代導演過後天生有缺陷。

這個缺陷就來自於上面的“嚴格管理”。

這個不用多講,大家心知肚明。

型別題材的嚴格“管理”,這對於文藝片的挖掘探索有著較大的阻礙作用。

這對於商業片的問題也是一樣的。

現實題材、黑幫題材、政治題材,恐怖題材、黑暗等等題材。

它們要麼有強烈的“限制”,要麼就是處在“灰色地帶”。

電影人怎麼拍確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伯光君並不是想整借題發揮那一套。

我們把話題收回來,說回到《一秒鐘》這部電影上來。

這個問題對於這部電影的票房確實有較大的影響。

1、電影明顯的刪減,導致情節和角色不完善

我們現在看到的《一秒鐘》,整部電影有不少地方是有過刪減的。

這個刪減最終就導致了劇情,還有角色塑造有些可惜。

比如這部電影的後半段,有一場張譯爆發的戲份因為刪減,最終導致了這個戲劇衝突大大減弱了。

導致的問題就是現在電影口碑品質已經夠好了。

但是相對於經典和神作有差距,如果電影它是完整版。

不能說一定能重回張藝謀的《紅高粱》《活著》的巔峰。

但電影更高的品質和口碑,必定會吸引更多因為高口碑,從而進電影院看“文藝片”的觀影人群。

雖然這個人群非常的小眾,但對於票房有一定推動作用。

2、電影“技術原因”兩次電影節的撤下,導致沒有從獎項轉化為商業。

文藝片確實天生不受商業青睞,但是文藝片背後代表的“藝術性”。

它一直是整個電影行業,還有某些階層觀眾的精神追求。

而嫁接藝術、商業和觀眾的一個渠道。

它通常就是國內外a類電影節獎項。

獲獎的文藝片,特別是拿下頂級大獎的文藝片。

它在商業上肯定和雖然拍得也不錯,卻籍籍無名的文藝片強。

比如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綠皮書》。

因為這個獎項外加大力宣傳,它在中國票房近5億。

比如去年拿下戛納金棕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南韓電影《寄生蟲》。

《一秒鐘》本來有兩次可以通過電影節獎項轉化成票房的機會。

一次就是眾所周知的柏林電影節,傳聞是如果不退賽有望獲獎。

但因為“技術原因”的關係,大家都懂的。

第二次就是最近的“金雞獎”。

現在本來有加金雞首映外加宣傳,結果電影又來了個“技術原因”的冷處理。

一下子電影熱度就下了好多。

這兩件事對於電影的票房是影響很明顯。

題材的特殊與觀眾群

《一秒鐘》票房不好的問題。

相信很多觀眾都猜到了一個重要原因。

1、《一秒鐘》的題材在當前確實不討喜。

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主要觀眾群,基本就是80後,90後甚至是00後。

現在國內的年輕觀眾,我們先不講他們“對於那些拍特殊年代題材的電影討好西方為了 獲獎”的爭論。

這個特殊年代的題材,對於年輕觀眾吸引確實有限。

它自然也就無法吸引大量的年輕觀眾,票房不行也在理想當中。

近年來,在國內取得高票房的劇情片是什麼題材呢?

比如《我不是藥神》《少年的你》《無名之輩》等等。

更早香港導演陳可辛的《中國合夥人》《親愛的》,管虎導演的《老炮兒》等等。

《我不是藥神》背後中國藥品價格和生死問題。

這刺痛了多少中中國人的心,社會意義重大。

《少年的你》背後中國”校園暴力“的問題。

《中國合夥人》是創業,《親愛的》的”打拐“的現實問題,《老炮兒》一個北京老流氓在新時代的消亡。

這些電影的題材,可以引起全國各年齡層觀眾的共鳴。

它們的受眾群很高,電影票房自然也就會高了。

只有《無名之輩》的題材略有些特殊。

但是背後也刺痛了多少“打工人”。

有的觀眾可能又會問了。

這些電影題材確實更加現實,更能打動當前各個年齡的觀眾。

但是馮小剛的《芳華》,《無問西東》這些電影票房也很高呢?

它們可也是年代題材啊。

2、這些電影其實很商業,《一秒鐘》更文藝。

這就是商業劇情片,與真正的文藝片的區別了(雖然兩者界限很小)。

上述高票房的電影雖然是現實題材,但其實它們的商業元素也是非常濃郁的。

普通觀眾可能弄不清楚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簡單點講吧。

商業劇情片和某些型別片。

哪怕它背後也是一個現實類的題材。

但主演都是大明星,節奏明快,調動情緒這種商業元素必不可少。

普通觀眾哪怕未必能和故事共鳴,但電影也能看得爽。

《我不是藥神》的觀眾哪怕沒有親人真的遇到電影裡這種事情的,但絕不阻止他們在幾個關鍵情節會看哭。

但文藝片嘛——

通常節奏緩慢,畫面昏暗模糊,角色神神叨叨的,關鍵的是故事劇情和表達的主題還晦澀難懂。

相信我。

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絕大多數普通觀眾,都是不喜歡這種電影的。

如果以近年國內相近的文藝片舉例。

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

與婁燁導演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與《地久天長》《地球最後的夜晚》《南方車站的聚會》有些類似。

平心而論,這些電影已經用了知名大明星主演,甚至導演也加了不少普通觀眾能看得爽的商業元素。

那些滿是導演編劇自我表達的純粹文藝片。

普通觀眾看這種電影不會超過1分鐘。

但是,與《我不是藥神》《少年的你》這類商業劇情片比較。

它們還是文藝了點,無聊了點。

普通觀眾不喜歡了點,票房自然就差了點。

尾聲

《一秒鐘》原本就是一部文藝片。

中國內地文藝片自從第五代導演,再到第六代導演的一路繼承下來。

2012年商業大片全面崛起過後,中國已經沒有什麼第七代和第八代導演的說法了。

但是那些拍文藝片的導演,還有初出茅廬的青年導演。

他們似乎天然具有一種與“商業對立”的孤傲感。

自己的電影在市場上票房不好,我就是曲高和寡怎麼了,我就不商業化,你看國內這些觀眾都是xx——

然而那些能真正能在藝術上,還有商業結合非常成功的電影。

觀眾又是認可的,它們的票房也是成功的。

但是我們話說回來。

中國觀眾經常吐槽中中國產電影不行,在國際a類電影節拿不到大獎。

南韓電影《寄生蟲》國際上的成功,傳入國內引起了多少口水仗。

當前上面對於題材的“嚴格管理”,暫時還沒有鬆開的跡象(還相反)。

中間電影人明顯也沒有出現那種既拍出能平衡文藝和商業,又能在國內外拿獎的電影導演。

他們卻孤傲表示上面限制,資本不投資,觀眾太垃圾了——

這些東西綜合下來,最終導致中中國產電影確實不太行。

中國觀眾對於中中國產電影行不行的爭議,將會一直進行下去。

如同《一秒鐘》的遺憾一樣。

現在它的票房好不好。

24
最新評論
  • 1 #

    是文藝片又不是大片,票房已經相當厲害了

  • 2 #

    值得一看,有讓人感動的點~

  • 3 #

    可能這部片子適合25年前在農村長大的人看,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感受不到這份快樂

  • 4 #

    現在的觀影人群集中在90,00後。關注文藝片的比較少

  • 5 #

    可能這部片子適合25年前在農村長大的人看,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感受不到這份快樂

  • 6 #

    這是上一輩父母的題材,我買了票給我父母看。回來後,特別高興,覺得很真實,而且覺得電影不錯,不要用我們年輕人的思想去看這部電影。因為你感受不到。有孝心買票給父母看。他會跟個孩子一樣說,好看

  • 7 #

    昨天剛剛帶媳婦一起去看,就是看它口碑好才去的,結果,說實話,虛高了

  • 8 #

    文藝片,看著很想睡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演員2》小鮮肉霸佔前9,彈幕區飄滿無語,而曹俊迴歸讓人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