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12月2日,有網友釋出的一段關於演員牛犇的視訊火了。

有些人對牛犇的生平倒背如流,也有些人對牛犇這個名字感覺陌生。

但不管熟悉還是陌生,了解完牛犇的生平後,網友們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牛犇,是當之無愧的老藝術家。

一、牛犇是誰?

牛犇原名叫做張學景,1935年出生於天津一個普通家庭。

家裡孩子多加上時代環境影響的原因,張家的日子過得頗為捉襟見肘。

更糟糕的是,在牛犇六年那年,父母便去世了。

年幼的牛犇不得不跟著哥哥嫂嫂一起生活。

當時牛犇的大哥在北平中電三廠當司機,小小的牛犇,也經常跑過去忙前忙後。

牛犇年紀小人又頗為機靈,經常幫廠裡的演員們跑腿。時間久了,大家都很喜歡他。

也正是因為這樣,為牛犇贏得了進入演藝圈的機會。

1946年,電影《聖城紀》開拍。

什麼都準備好了,就是少了一個放牛村童。

因為平時對牛犇印象很好,主演謝添馬上就推薦了他。

就這樣,牛犇在《聖城紀》裡演了他的第一個角色:小牛子。

第一次演戲,牛犇當時有點不進入狀態。

他飾演的“小牛子”面對“鬼子”時,非但不害怕,還有點笑場,這讓導演十分頭疼。

謝添生怕牛犇會失去這個機會,乾脆走上前去打了牛犇一巴掌,牛犇這才哭了出來,完成了這場戲。

後來也是謝添和牛犇說:

“現在大家都叫你“小牛子”,你就叫“牛犇”吧。四隻牛,跑得比誰都快。”

牛犇這才改了名。

這個名字包含了謝添對牛犇的期許,後來更是伴隨了牛犇的整個演藝生涯。

在《聖城紀》裡初露頭角後,牛犇也慢慢得到了飾演其他角色的機會,1949年在香港拍了電影《火葬》。

相比於上一次的稚嫩,這一次的牛犇對演戲顯然已經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他很好的完成了導演的要求,並在電影上映後獲得不少好評,儼然已經成為當時的童星。

但真正讓牛犇大火的,還是《Wrangler》中“郭諞子”這個角色。

憑藉著生動形象的表演,牛犇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得最佳男配角。

直到現在,牛犇飾演的“郭諞子”在劇裡所說的金句仍然讓很多人津津樂道: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如果你要,只要你開金口,我就給你找來!”

二、“德藝雙馨老藝人”牛犇

現在演藝圈裡有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太過論資排輩。

大咖、小透明的界限分得明明白白,很多演員一旦走到一定高度,就非主角不演。

彷彿演個配角就能失了身份,有時粉絲們更是為自己偶像所謂的一番、二番位置而鬧得不可開交。

演員接角色不是看是否合適、是否有挑戰性,而是看配不配得上自己的咖位。

而這樣的情況,對當時的牛犇來說,是完全不存在的。

他已經是手握金雞獎和百花獎的演員,按理說已經有了挑角色的底氣和資本。但牛犇卻從不會在意角色是主角還是配角,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去演好每一個角色。

《平凡的世界》、《男女有別》、《棋王》等等,牛犇既能擔當得起主角的重任,也能完成配角該發揮的作用。

當得了紅花,也做得了綠葉。

哪怕是憑藉84歲的高齡,在拍攝《老酒館》時,牛犇也絲毫不倚老賣老,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哪怕是頂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只要導演沒有喊停,就一直堅持。

這也是牛犇為什麼被稱為“德藝雙馨”的一個原因之一,單是這份敬業的態度,就已經吊打現在很多的小鮮肉。

此外,牛犇還非常的熱心公益。

牛犇演了一輩子的戲,掙下的錢雖然不像現在的“天價演員”這麼誇張,但總歸是能夠讓自己舒舒服服的安度晚年。

但牛犇並沒有把這些錢拿來享受,而是拿來做公益事業。

為了讓孩子們學有所成,他資助了100多名學生讀書直到畢業;為了讓老人們老有所養,他拿出了自己的積蓄捐贈了很多所養老院。

他一直在致力回饋社會。

在這個圈子裡,有人拿著一集800萬的片酬,拍著摳圖的戲,享受著最豪華的生活。

而牛犇這樣的老藝術家,一生兢兢業業的拍戲,掙下的錢也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

牛犇自己,卻一如既往的過著簡樸的生活。

當其他演員都在住豪宅開豪車的時候,牛犇在捐贈完自己的積蓄後,選擇了住在老年公寓,過著最普通的生活。

他就像是我們生活當中的老爺爺,親切簡樸,讓你絲毫感受不到演員的架子。

對比下來,那些拿著天價片酬摳圖拍戲卻還聲稱演員高壓的藝人們,不知道臉疼不?

三、“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演員?”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演員?”

因為演員職業的特殊性,其實演員是更應該嚴於要求自己的。

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活在聚光燈下,很容易就成為年輕人爭相模仿的物件。

但很可惜的是,在現在的演藝圈裡,藝術之外,充斥的更多是明星緋聞、天價片酬、偷稅等等諸多不良示範。

真正能夠稱之為“德藝雙馨”的藝人,少之又少。

藝人們只把這個身份當做是掙錢的手段,卻無視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但這不是我們的社會,真正需要的演員。

我們的社會真正需要的,應該是如牛犇這樣的老藝術家一樣,敬業認真又不忘回饋社會的藝人。

這樣的他們,才能真正被稱為社會的榜樣。

之前有新聞報道,在金雞獎的頒獎典禮後臺,陳道明一看到牛犇老師,就三步做兩步,快速走到牛犇老師面前,點頭微微屈膝彎腰和他握手。

很多人疑惑,陳道明這樣的大腕兒,還需要對一個老演員這麼謙卑有禮嗎?

但我想說,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陳道明站的這麼一個位置,決定了他能接觸到德藝雙馨的老藝人,也能接觸到把敬業當兒戲的小鮮肉。

所以他才更能明白老藝人的德高望重和難得,併發自內心的去尊重。

無關牛犇的咖位大小,只為這位老藝人的“德藝雙馨”。

一己之力難以撼動大局,唯有希望,以後的演藝圈裡,能出現越來越多如牛犇老師一樣的“德藝雙馨的藝人”。

254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回顧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明星,每一位都讓人十分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