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臺》已經完美收官了,從開播時的不被看好到最後的好聲連連都離不開每一個演員的努力。雖然說《燕雲臺》已經迎來了大結局,但相信不少劇迷都是意猶未盡,對於燕燕與德讓最後能夠在一起也是滿足了廣大網友的一個小小心願。畢竟看了這麼多年的電視劇,很少有男主和女主能夠在經歷過種種變故之後還能走到一起的。有人說,燕燕與德讓雖然最終能夠在一起,也是一種圓滿,但是卻不如海瀾與耶律斜軫這一對圓滿,真是這樣嗎?其實,這只是表面的圓滿,怎麼說呢?
所經歷的朝局不同
德讓與燕燕所處在的朝局是比較混亂的,穆宗皇帝的暴政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必須要推翻舊的朝局。而這麼做勢必要推選新君,推行新政。在太祖系三支中的皇子,雖然明面上看不出來誰想要當皇帝,但是內地裡的鬥爭已經是“翻江倒海”了。在穆宗皇帝的暴政下,雖然有奪位之心,但是各系的勢力並不算太穩定,因此作為後族的蕭家自然成了“香餑餑”。罨撒葛本身就是穆宗皇帝的弟弟,處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但是這還不足以穩定其勢力,因此向蕭思溫求娶蕭胡輦;而喜隱這一脈其實是比較弱的,因此也必須要依靠蕭思溫的支援,因此在最開始的時候烏骨裡只是喜隱的選擇,並不是因為對烏骨裡有情;而燕燕與德讓在大姐與二姐出嫁之後,一心想要與韓德讓成親,奈何作為宰相的蕭思溫早在心中盤算著將她嫁給人皇一脈的耶律賢。蕭家三姐妹的婚姻並不是因為單純的聯姻,而是皇族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而燕燕嫁給耶律賢是必然的。首先燕燕出身後族,其使命自古以來就是要與皇族聯姻,而韓德讓祖上三代都是為了輔助大遼的明君推行新政。而身為病秧子的明扆自知如果想要成功奪位,除了要忍耐、韜光養晦之外,還有有一位賢后的輔佐。畢竟明扆雖然是病秧子,但是其謀略不輸任何三系中的皇子,這也是為什麼蕭思溫能夠答應明扆將燕燕嫁給他的原因。雖然蕭思溫對於家族中出皇后的條件是很心動,但更多的是看中了明扆的能力,相信他會是大遼的明君。
其次就是燕燕與德讓都是心懷天下的人,因此兩人對於家國天下的情誼更大於私人的小情小愛。雖然兩人相遇相識相戀都比明扆要早,但是對於穆宗皇帝的暴政,兩人都看在眼裡。如果真要在家國天下和小情小愛中選擇的話,相信兩人都會選擇家國天下。
就連最後兩人的喜結連理都是在大遼和平興盛之後才進行,如果說兩人真的在意小情小愛,大可以在明扆離世之後便在一起。畢竟在那個時候的大遼還是比較開明的,女子是可以選擇再次結婚的,但是他們沒有。而是等到隆緒能夠有一定的能力掌管朝局之後,在得到隆緒的理解之後,燕燕才考慮與德讓喜結連理。
心中的抱負不同
而在耶律斜軫與海瀾這一對中,兩人的相遇與燕燕、德讓的相遇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這個時候的朝局相對來說已經是比較穩定了,大遼也是走向了和平興盛的道路。耶律斜軫對海瀾是一見鍾情,但是海瀾對於耶律斜軫的第一印象並不佳,誤以為耶律斜軫是“浪蕩子”,沒有給他好臉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海瀾得知耶律斜軫是一位有勇有謀的人,便有所改觀,也漸生愛慕之意。
再後來為了安撫李繼遷,燕燕便想要在眾宗親的閨眷中挑選一位作為和親公主。而耶律斜軫誤以為要將海瀾送去和親便深夜闖入皇太后寢宮,想要阻止將海瀾送去和親。燕燕看得出兩人的情義但是兩人都沒有互表心意,便暗中推動了兩人的情感,可謂是“神助攻”。海瀾與耶律斜軫也就順理成章得到太后的賜婚,成功娶到了海瀾。
海瀾與耶律斜軫已經處在大遼和平的時期,自然沒有那麼多朝局的顧慮,再加上海瀾是後族的姑娘,耶律斜軫也是皇室血脈,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其實,海瀾與耶律斜軫的結局從側面來看或許更像是圓了燕燕與德讓的夢,畢竟燕燕與德讓是黃昏戀 ,錯過了年輕時期的愛戀。不管怎麼說,還是覺得燕燕與德讓更圓滿,畢竟一段感情能夠經得起人生的洗禮之後,還能保持“初心”在一起的並不多見,因此更是難能可貴。而海瀾與耶律斜軫只是生逢其時處在大遼和平興盛的時期,再加上門當戶對自然看起來更圓滿,但實際上最圓滿的是燕燕與德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