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跟導演靠什麼吃飯?
作品。
作品拍出來的“買方”是誰?
觀眾。
從這關係來看,觀眾對演員、導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畢竟要是大家都不買賬,你的作品無人問津,虧的始終是你。
這麼看的話,按理來說,不管是演員還是導演,對觀眾都應該保持一種尊重的態度才是。
但娛樂圈裡偏偏就有很多人藝人跟導演,一旦作品被觀眾點差評,或者觀眾對他的表演不認可,立馬就炸,然後跑出來跟觀眾硬懟。
講到這兒,大家第一時間應該想到林更新那事兒。
因為他的新劇上映後有一些觀眾給予差評,立馬在社交媒體上開炮,言辭之激烈,語言之粗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觀眾對他幹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
當然,大家也知道其實他這新劇,本來在豆瓣還有6.8的分數,不算高但也不是很低,而他懟觀眾以後,迅速就掉到5分以下。
而林更新後來也出來道歉,表示自己喝多了,但明顯態度還是不情不願的。
實際上這也不是林更新第一次懟觀眾了。
當初郭敬明的《小時代》上映後遭遇影評人差評,林更新也是第一時間跳出來怒懟並且放出了經典語錄:“你行你上啊?”
當然,敢懟觀眾的演員也不止林更新一個。
比如前不久的抗日神劇《雷霆戰將》,其中的主演,一個十八線的演員魏千翔也直接向觀眾開炮,直接叫觀眾們有多遠滾多遠。
不但演員,導演也是一樣。
《演員請就位》裡,陳凱歌所執導的《甄嬛傳》,裡面陳宥維的表演引起了觀眾們的笑聲,陳導直接批評觀眾不應該笑。
好傢伙,看你們的戲,觀眾連笑一下都是錯誤的。
至於《無極》就更不用說了,有一定分量的李誠儒給差評都會被嘲諷。
普通觀眾敢調侃?直接告進法院。
馮小剛,直接怒批影評人都是“大尾巴狼”。
原來咱們看完電影去豆瓣發個影評,都得做一次物種變換,從人變成狼哎。
姜文的《一步之遙》被觀眾打差評,跟編劇吐槽表示:“再也不幹這種包餃子餵豬的事兒了。”
這個更直接,他的片子就是美味的餃子,觀眾給差評就是豬,不配吃這餃子。
這些演員跟導演的行為,不禁讓很多童鞋感到疑惑。
他們哪來的底氣懟觀眾?
其實一般也是兩個原因。
第一個,成名了,飄了。
陳凱歌賴以成名的電影是《霸王別姬》,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根據編劇蘆葦所述,他是一個很能接受建議,懷若虛谷的導演。
但電影成功以後,卻開始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在蘆葦批了《無極》以後,陳凱歌還直接跟他斷交。
以前的姜文,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表示:“想做一個尊重觀眾的導演。”
“拿不拿到獎無所謂,觀眾的感受最重要。”
在觀眾對他電影提出不解的地方時,還會做詳細解答。
這哪裡像後來直接一句“我懶得跟你們這群不懂欣賞的豬說太多”的樣子?
馮小剛更是直接表示:“我最大的成功就是會拍觀眾的馬屁。”
當初沒名氣沒成功沒獎項的時候,你們觀眾是爺,等我成功了,我就是爺,爺不伺候你們了,愛咋咋地。
第二種比較有意思,就是目前國內飯圈風盛行導致的畸形病態。
通俗點說,就是讓很多人都以為當了藝人,明星,演員,就算是十八線的,也依然有特權,高人一等。
比如上面說到的那個魏千翔,十八線小咖,就這麼有底氣的去硬懟觀眾。
拉遠一點,之前一位名叫劉露的小女演員,也是十八線的,帶著違禁品想上高鐵被拒,就大鬧火車站。
被控制以後還一臉優越地表示:“你完了,我可是個公眾人物了,這5000塊錢的鞋子還真配不上我的腳。”
有名氣一點的,被稱為“曾哥”的曾軼可,也大鬧過機場,原因僅僅是工作人員按規矩要她脫帽子過安檢。
更是直接不服從工作人員的指示,還特地拍了人家照片,放到社交媒體上去引導粉絲網暴。
我是藝人,我有粉絲,所以我高人一等,我應該有特權,就算我沒粉絲,但我當了藝人,我就是公眾人物,我一樣高人一等。
你們觀眾敢批評我?哎,總有刁民想害朕/哀家。
實際上,演員導演跟觀眾的關係,就如開篇所述,是互相平等的,你導演拍出好電影,你演員貢獻好表演,觀眾就買票進場支援給好評。
觀眾不喜歡,給差評,只要不是那種惡意性的評價,導演跟演員理應虛心接受,爭取在下次再做得更好才是。
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承認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沒什麼可恥的,人生在世,又有誰能十全十美?最重要的,還是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