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我就是演員3》開播,第一期最勁爆的話題是於正吐槽李汶翰能力太差。

話題導師PK愛豆演員,又是熟悉的味道,同樣的現象在《演員請就位》的陳宥維、何昶希身上,觀眾已經熟悉過了。

如今,綜藝裡被批又引爆全網嘲諷的李汶翰,到底是拿了祭天還是陳宥維的逆襲“劇本”,關鍵看節目後續有沒有第二個“郭敬明、陳凱歌”現身。

“劇本”如何發展尚不好猜測,但從在話題中心撐了兩個月的陳宥維、何昶希,到如今李汶翰,很明顯,愛豆演員已成競演類綜藝“熱度工具人”。

對節目組來說,擁有一個愛豆出身的“熱度工具人”穩賺不賠,既吸引了大批演員粉絲關注,又給大眾提供了一個宣洩口。

對愛豆演員來說,則是風險與利益共存,雖然免不了被群嘲,但有了話題等於有了機會,陳宥維、何昶希在總決賽上被製作人瘋狂邀約便是典型。

很諷刺的現象,卻也是目前綜藝的致勝法寶,短期內是不可能改變了。但,在這些愛豆演員身上,還有更諷刺的問題。

愛豆演員目前普遍“順而不自知”,想跨界,卻對演員職業缺乏敬畏。

《我就是演員》中李汶翰的《鹿鼎記》劇目尷尬程度不遜隔壁的《三生三世》、《陳情令》,因為他,張一山的猴式演技都變得有層次起來。

他的韋小寶模仿痕跡很重,且是最初級的形態模仿,因為“形”太過“神”又不到位,便把古靈精怪演成了擠眉弄眼,真誠變為傻白甜。

出於對年輕演員的鼓勵,導師張頌文仍舊給了他一個臨場發揮的機會,安排一場設定背景下被刷掉的新人演員與母親影片聊天。

面對這個命題表演,李汶翰的表演效果是看不出效果。

導師看完一頭霧水,沒辦法評判他演的好不好,因為觀眾與導師根本看不出他想表達什麼,最後章子怡不得不CUE張頌文上場示範。

在張頌文的表演中,人物對機會的渴望、生活壓力、在家人面前佯裝的堅強層層遞進,雖不算張頌文的日常水準,卻足夠吊打新人。

兩相對比,表演的層次、人物的共情能力高下立現。

但事後李汶翰的粉絲為愛豆辯解,認為張頌文給出的是70後面試失敗的反應,而李汶翰給出的則是90的真實反應。

在粉絲的分析裡,90後年輕人面對此類問題多是如李汶翰表現的這般豁達,像普遍聊天一樣與家人彙報情況,抱怨一下導演就過去了。

但,他們與李汶翰都忽略了一個關鍵性問題。

張頌文給出的命題是家境一般、三個月跑劇組面試0成功、剛剛經歷了一個角色的最後一次面試,命題決定了人物底色。

演員需要把這些命題資訊傳遞給觀眾,李汶翰給出90後的群體特性是沒問題的,他的問題在於沒有傳遞出命題資訊。

或者說,他GET不到命題裡處於溫飽掙扎狀態、四處碰壁的小演員心態。

莫說90後與70後的心態不一樣,爾冬升電影《我是路人甲》拍的便是一群取自真實的90後小演員現狀,時代特性不一樣,遭遇共情卻是一樣的。

李汶翰的表演更多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呈現人物心態,然而,他的位置,與命題中的要求卻又是格格不符的。

與當下大多數愛豆一樣,李汶翰也是富二代出身,家境優渥,以藝人身份出道後雖然一直被調侃是“素人”,卻擁有一批死忠粉,不會因溫飽問題掙扎。

而且,即使主業是愛豆,他仍演過6部戲,其中,還有兩部是男主作品。

科班出身的新人演員,也很少有這樣的好待遇。

以來他的位置來詮釋面試失敗的小演員,人物給出的反應不是壓抑不住的心酸而是抱怨“導演不喜歡我”,絕對本色出演。

在演員之路上,他們太順了,正如李成儒所說:沒餓著

實力派演員張頌文曾分享過自己新人演員的經歷,一年跑了360個劇組,和同學週一圍面試時被副導演吐槽不會有前途,連照片都不願意收。

很委屈,但這種狀況對於大多數科班演員來說是常態,即使出道前期星運很不錯的郝蕾,也坦言等待是演員的職業特性。

但對大多數愛豆演員來說,他們的演員之路,更習慣捷徑。

有人氣和流量託底,便有一定的資源可挑選,即使表情木訥毫無表演經驗的何昶希,有了人氣愛豆這個頭銜在,也能受到郭敬明提攜。

他們,轉型轉的太順了,可能拿不到大製作、好劇本,卻也不會餓著。

沒“餓”過,便容易忽視機會的寶貴性。

李汶瀚的《鹿鼎記》片段明顯對人物基調的理解不足,如果足夠珍惜這個機會,至少會整理好人物小傳,先把邏輯理順了。

沒餓過,也容易忽視自身填充,把失敗歸為“行業不給機會”、“導演不喜歡我”,因為“順而不自知”,反而忽略了從自身尋找問題。

《我就是演員3》第一期除了李汶翰,還有幾位“老牌”愛豆演員,比如剛憑藉《浪姐》提升人氣的王霏霏和選秀出身的姜潮。

這兩位的現狀,非常典型。

王霏霏的鏡頭很煽情,她哭訴了自己熱愛表演,但回國後因為自己是歌手出身又年齡較大,所以簡歷石沉大海,一直得不到機會。

客觀來說,因為《浪姐》對王霏霏好感很濃,七話與章子怡一樣很期待她的表演,但正如章子怡所說,她的表演看起來“基礎為零”。

沒有因愛豆出身而在舞臺更加有經驗,反而因為是愛豆出身,把“職業病”帶入到表演中去,人物邏輯沒理順,表演缺乏專業性。

但因為是“零基礎”,章子怡對她充滿“無限期待”,是看好她跨界的。

然而,翻開王霏霏的簡歷,你會發現舞臺上看起來像是“零基礎”新人的她,從2011年便開始觸電演戲,參與過7部作品,有兩部女二號。

9年時間,有沒有像對待唱跳一樣努力練習自己“熱愛”的演戲基本功呢?又或者,回國後缺乏機會的這三年,又是否進修過系統化的表演呢?

從她給出的表演效果來看,似乎沒有。

在團隊人氣旺盛時期,她明顯是有表演機會的,但她似乎沒有因此去提升自己的基本功,這種情況,與去年的孟美岐略為相似。

孟美岐在《我就是演員》中也曾被指基本功不紮實,對此,她很大方地透露自己“上過了表演課不超過五節”。

諷刺的是,當時她已經有過兩部主演的電影,但身處其中的愛豆演員,並沒有因此羞愧,反而把沒學習當成演不好的理由。

如果孟美岐後續不能對演員職業產生足夠敬畏,去提升自己的基本功,如今王霏霏面對的局面,她也很難逃脫。

選秀出身的姜潮同樣因順而不自知停滯不前,選秀的人氣與高顏值讓他輕鬆獲得出演偶像劇的機會,當下資源也不算差。

但,演技十年如一日逐漸步入事業瓶頸,如今年齡即將不再符合偶像劇要求,演技又不受正劇認可,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要學習專業的表演了。

輿論對愛豆演員的不友好,與他們的“順而不自知”、對演戲缺乏敬畏息息相關,不練好基本功便想轉型,不僅自己走不長,還攪亂了影視圈正常生態。

希望未來想做演員的愛豆們,莫要陷入這種誤區,想得到尊重,先敬畏表演。

2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為什麼配音演員後面發展成為了演員?知名度一下子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