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0月22日,金雞獎提名揭曉,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再次成為最大贏家,以8項提名領跑了參評的所有影片。
而且,本片不止是提名了最具分量的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主角獎,以及最佳編劇、最佳新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美術等獎項,兩位主要演員王傳君(呂受益)和章宇(黃毛)也將一起爭奪最佳男配角。
從2018年上映以來,一度達到豆瓣9.1分,至今一年後,仍保持豆瓣125萬人評出9.0分,位列世界影壇所有影片第78名,是2002年的《無間道》之後,所有華語影片評分最高:
同時,在2018年底,各種權威榜單中,《藥神》都毫無爭議地被評為年度最佳華語片。
而且《藥神》不止是獲得31億票房和高口碑,由於影片真實地反映了抗癌藥高價等社會問題,引發公眾熱議,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得到了加快落實。
2018年10月1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宣佈將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
一部喜劇,能透過荒誕直抵人心,這一次它獲得的掌聲,是發自內心的讚美。“笑著笑著就哭了”,這可能是看過電影的人們對它最真切的評價。
韓寒曾發博力薦:“一部電影,除了非常好看,還能反映人間的頑疾,推動社會的進步,已是額外的榮光。”
《我不是藥神》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都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帶來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它不僅能讓我們通過劇中人內心的轉變,思考人性本惡還是本善的真理。還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社會現狀,而這不僅僅是電影的背景,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它直面現實,無限接近於我們所渴望的“改變國家的電影”。
02影片講述了一個真實的社會問題,在天價到足以摧毀一個家庭的國外進口抗癌藥,和侵犯智慧財產權的仿製藥博弈背後,是癌症患者活命的難題。
故事圍繞救人的藥展開:要不要鋌而走險,是獲利還是助人,是繼續還是及時收手,面對無助幫還是不幫。
世界是荒誕的,積極去面對還是消極迴避?“作為”和“不作為”在此刻變成了個人選擇。
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轉折有笑點有淚點,是不堪的生活更是赤裸的人性。
最諷刺的往往最心酸,最荒誕的往往最現實。正如電影裡的假藥販子張老闆說的:“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病,沒得治——窮病。”
不論在哪個年代在哪個國家,“窮”與“病”總能揭開社會最醜陋的疤。
誠如網友所言,中國導演終於拍出了中國產“高分南韓電影”,以現實題材拍型別片,社會意義巨大,體現了足夠的誠意。
對我們國家而言,這樣的電影多一部是一部,走一步是一步。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種論調漸漸開始流行:“偌大的中國,電影拍的卻不如南韓和印度。”
有人回答說,中國電影想要鍼砭時弊,往往跨不過“審查”這道坎。
由此,去年《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上映倒顯得比較難得。
誠然,《我不是藥神》並不是唯一一部引起如此大社會影響的影片。
2011年,看似喜劇的《三傻大鬧好萊塢》上線內地市場,笑過之後卻是對教育桎梏和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中國教育體制與印度的相似,因此中國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對影片能產生強烈的共鳴。
2017年,阿米爾汗主演的另一部影片《摔跤吧!爸爸》上映,以近13億的票房創下印度電影在華的票房紀錄。
影片看似主打父女溫情牌,實則直指社會現實問題。父母將夢想強加於子女的教育問題、印度女性的解放、國家級體育部門對本國體育事業不自信的問題在勵志與溫情中自然訴說。
影片《何以為家》,一部通過孩子的視角講述中東難民故事的影片,悲傷基調下小男孩贊恩麻木望向遠方時的無力感和宿命感讓人眼眶溼潤。
再比如諷刺應試教育的《天才槍手》,反映性侵未成年人的《素媛》《熔爐》,剖析人性的《小偷家族》等等。
現實主義電影以展現現實社會生活為標誌,批判社會不良現象,一般改編自真人真事。
2011年南韓電影《熔爐》上映,此電影及同名小說以真實的虐童性暴力事件改編。
上映後引發南韓上下的震動,推動了案件重申,並促成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的修訂,又被成為“熔爐法”,此電影也被稱為“”改變南韓國家”的電影。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3年至今,南韓相繼上映了30多部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電影,這類電影不僅掀起了很多討論,甚至影響到南韓法律修訂和社會體制改革。
為什麼南韓有這麼多“真實改編電影”?
一部分人認為,南韓“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出現與電影制度有莫大的關係。
1998年,南韓廢除舊的電影法,建立《電影分級制度》。
分級制度的產生為“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創作提供更大空間,使得涉及暴力、犯罪、政治等敏感題材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得以上映。
正如《殺人回憶》的導演奉俊昊所說:“沒有獨裁,沒有審查,我們這一代電影人是幸運的。”
03曾經,我們為缺乏南韓《熔爐》這樣能推動社會進步的現實主義佳作而遺憾。
現在《我不是藥神》聚焦抗癌藥價格昂貴導致的社會現實問,推動了國內抗癌藥的降價,取得了票房和社會價值的雙贏。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李道新教授在《中國產電影:現實主義創作影響力與日俱增》一文中寫道:
“對現實的思考和對生活的觀察,以及對人的關心,既是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題中之意,也是電影觀眾對中國產電影越來越明確和具體的期待。”
這不僅僅是商業電影的勝利,更是現實主義電影的勝利。
有人說,這部電影是《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翻版。
但確切地說,這部電影翻版的是2015年的“陸勇事件”,那才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電影情節是假的,但現實是真的。
正如《何以為家》的導演所說:
“我希望用我的職業作為武器,在城市陰暗的角落裡投下一束聚光燈,滲透到那些貧困且法逃脫的命運的人的日常生活中。
不管怎麼說,很慶幸中國出現了一部值得被尊重的電影,能夠關注眾生悲憫,直擊現實痛處,叩問人性與良知。能夠讓我們看到現實,看到時代,看到善意,看到希望。
這,才是中國需要的電影!
影片的最後畫面,是程勇被押赴監獄。一批批白血病人,紛紛摘下自己的口罩,目送被逮捕在警車上的救命恩人程勇。
車上的警員不忘叮囑司機,開慢一點。
程勇接受法庭審判時,說了這樣一段話: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能早點到吧。
正如魯迅曾說的“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多一些《我不是藥神》這樣真實的電影,我們才能對同在一片土地上生活的其他同胞有更多的理解,我們的社會才有可能一點點變好。
眼淚也並不是現實題材電影的終點,眼淚背後的現實需要社會和國家用行動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