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追蹤》11號開播,我看完四集之後,第二天又忍不住看了兩集超前點播,6集正好也到了劇情的一個拐點。
就目前表現,《迷霧追蹤》當然沒有“神作”到掀翻國產懸疑劇天花板之類的程度,但是情節和人物都挺有意思,足夠吸引我繼續往下看,6集下來,就像剝洋蔥一樣,層層疊疊,互相關聯,又各有痛點。
首先說下劇情。《迷霧追蹤》從一起少女搭網約車遇害事件開始,引出一系列俄羅斯套娃式的謎案。
我的理解裡,懸疑類作品主要的著力點有三個:兇手是誰,動機何在,過程怎樣。這也是吸引觀眾的核心所在。
而在《迷霧追蹤》裡,圍繞這三個著力點,從一個受害者到另一個受害者,從一個嫌疑人到另一個嫌疑人,甚至從現在到過去,看似一次次解決了問題,實則一直都在推翻。
“是誰殺了我,我又殺了誰?”眼看著疑點不斷增加,案件也不斷升級。至於最終真相如何,只能靜待結局揭曉。
我的看法是,蔣勤勤不僅沒有拖《迷霧追蹤》的後腿,反而是這部劇的穩妥所在。
女效能不能當刑警隊隊長?
女刑警隊隊長應該是怎樣做事的?
她能不能有性格缺陷、過往陰影、抑或現實困境?
這些東西又是否影響了她當刑警隊隊長這一設定?
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一寫下來就覺得可笑了。
不帶預設式偏見地說,“林雨虹”這個人物身上所呈現出來的,都不過是最常規的東西。
熟悉的元素、設定,一方面的確容易讓觀眾厭倦甚至反感,但另一方面,穩,也許是保證一部作品安全感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最後再來說說背景。《迷霧追蹤》的一個賣點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劇中也在表現“真實”上花了不少筆墨。
劇情核心的網約車安全問題、選秀節目黑幕這些設定自不用說,還有破案過程中出現的網路暴力、輿論倒逼現象,也都體現了資訊時代的辦案程式已經和過往不同。
此外就是《迷霧追蹤》的時空設定:臨川小城,十年前。氛圍上,小地方、小人物的種種日常,都能幫助觀眾更好地進入劇情;而邏輯上,小城千絲萬縷的人物關係,不正是導致案情迷霧重重、追蹤不斷的根源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