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忽魂悸魄動 恍驚起長嗟——自上世紀60年代末起,香港電影開始與世界接軌,注重感官刺激的商業娛樂片成為電影製作業的主流。由此逐漸衍生出門種齊全的型別片,香港電影的創作亦呈多元化發展。不過,與好萊塢的型別片之間有嚴格的區別界限相比,港產型別片則歷來元素駁雜,搞笑功夫煽情胡鬧血腥怪誕往往共冶一爐,以求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唯因如此,儘管鬼怪殭屍題材的港片曾經風行一時,儘管很多型別港片中不乏驚悚元素,但真正純粹意義上的恐怖片在以前並不多見,直到90年代後期才漸呈蔚然成風之勢。

一、新浪潮集體“驚聲尖叫”

究竟驚悚片怎樣才能令觀眾感到恐怖?現在看來,或許也不外乎兩種,一是靠視覺特技引起的感官刺激,另一種則是透過情節鋪陳誘發的心理恐懼。而大多數恐怖片往往能在視覺效果方面嚇人一跳,卻在懸念鋪墊方面馬馬虎虎,相較而言,雖然兩者都對導演的掌控功力有極高要求,但後者似乎比前者要更加考驗導演的功力。

說到香港的驚悚型別片,由於大多與鬼怪沾邊,因此營造道具特技的恐怖視效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便已發端,只可惜限於成本低廉及創作人員的因陋就簡,以致發展緩慢,少有佳作問世。而純以懸疑恐怖的情節鋪陳取勝的影片則更是鳳毛麟角,難得一見。這一時期,拍恐怖片的不少,但小有成就的只有邵氏的桂治洪、何夢華及稍後的牟敦芾,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大概也只有邵氏的《蛇殺手》(1974)、《香港奇案》(1976)、《邪》(1980)。

上世紀70年代末,由於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出現,港產恐怖片的低稚水準才有所改觀,以許鞍華、徐克、嚴浩、餘允抗為代表的一批受過高等教育專業訓練的弄潮兒集體亮相,為當時死氣沉沉的香港電影注入新鮮血液。他們在展現自己創作個性的同時,亦不忘照顧觀眾的娛樂需求,在商業型別片中皆有建樹。其中又以許鞍華、餘允抗、于仁泰等人導演的恐怖片最受歡迎,他們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

《瘋劫》是女導演許鞍華的電影處女作,亦被公認為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作品。影片取材於香港龍虎山一件真實的兇殺案,不過編劇陳韻文在利用這個素材時卻做了巧妙的藝術改動,真正的兇手不是那個瘋傻(徐少強),而是男死者的未婚妻(趙雅芝)。這一加工,便由原本無意識的瘋子殺人事件衍變成濫情造成的人性悲劇,不僅令故事情節更加懸疑,而且豐富了影片的內涵。而許鞍華的導演才華亦在《瘋劫》中鋒芒畢露,無論是選景、取鏡、光影,還是攝影機位變化,都有力地掌握著懸疑趣味,創造了逼人的驚悚氣氛。更重要的是,許鞍華對當時香港的電影敘事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打破了一般情節的單一視點的結構,採用多視點結構敘述故事,形成懸疑震慄的藝術效果。

1979年的《瘋劫》使得香港觀眾體會到本土電影空前的恐怖感覺,1980年的《山狗》則再度引發影院的陣陣驚叫聲。這部由另一位新浪潮導演餘允抗執導的恐怖暴力片,其實情節平常,主要講述憤怒的父親(陳星)為給自己慘遭LJ的女兒報仇,上山將四個兇手分別殺死的故事。《山狗》的最成功處是對陳星殺人情境的刻畫,叢林中的廝殺混戰,兇徒被誅的過程,導演借鑑了西方恐怖片的拍攝手法,在鏡頭的出色排程下,營造出令人窒息的驚悚感。儘管當年《山狗》在上映時由於太過血腥恐怖而遭到輿論抨擊,但日後抄襲該片叢林之中驚悚殺戮的拍攝手法的《魔圖》、《山狗1999》等香港電影層出不窮,足見《山狗》的恐怖魔力影響深遠。

其實翻開香港恐怖片的歷史,餘允抗及其作品絕對不能忽視。《山狗》雖然引發爭議,卻令他一舉成名。待到1981年,餘允抗拍攝的《兇榜》更一度被認作有史以來香港最嚇人的電影,他運用大量攝影技巧及化妝特技增強驚悚視效,同時在情節鋪陳又極盡煽情恐怖之能事,比如三個管理員離奇之死和懷孕妻子惡魔上身幾段場景營造的氣氛足以令人毛骨悚然,而影片於守候在門外的丈夫突然舉斧劈向妻子懷中的魔嬰之際戛然收場,究竟誰才是魔?這種恐怖感相信令每位觀者毛骨悚然!另外,《兇榜》可算是一次香港恐怖片進行土洋結合的成功嘗試,惡魔借胎重生的恐怖情節很明顯是抄自西方同類經典《凶兆》,大廈管理員死後變成面目噁心的血腥造型更是借鑑歐美喪屍片而來,至於茅山師傅施展驅魔大法則是中國傳統神怪片的典型橋段。

77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香港殭屍系列電影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