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演員請就位》在一片喧囂中收官,《我就是演員》緊隨其後,無縫連線。

套路嘛,也是一模一樣的,第一期就扔出個李汶翰版韋小寶,引起罵聲一片,爭議有了,熱度也就有了。

更慘不忍睹的是導師出題的即興表演,讓他試鏡失敗後與媽媽的通話,設定是:1、家境一般;2、北漂跑了三年劇組;3、最近兩三個月一直在爭取韋小寶的角色,做了大量準備工作;4、試戲後被導演告知失敗,角色已經定了別人。

結果他演得所有人一臉懵。

對比後面張頌文老師教科書一樣的即興表演,誰能忍住不嘲笑呢?

嘲笑之餘,誰又不想問一句:咋啥樣人,都能來當演員呢?

各路粉絲當然會大大不服:做演員我們家XX還是新人,憑啥說未來不會有進步

那就來掰扯掰扯:我們判斷演員潛質的基本法。

1 專業出身

想做廚師,你起碼要去上個廚師學校,或者有老廚師手把手帶。

想做教師,你最好學個師範專業,最起碼也得考個教師證才能持證上崗。

財會、法律、工程、醫護……正經行業都有自己的門檻要求:要麼專業教育背景,要麼相關從業經歷,要麼考個資格認證,要麼有資深從業者幫傳帶……

演員就完全不需要?

可能是除了編劇以外另一個人人都覺得我行我上的職業了

如果把表演看成一個有專業要求的職業,那它應該與其他正經行業一樣,有著當代職場的基礎准入要求。

就算把表演看成一個傳統手藝活兒,那你總得拜過師學過藝吧?

然而現實就是,越來越多亂七八糟的流量、網紅和資源咖,橫空跨界,搶了真正專業出身演員的飯碗。

他們有的網紅跨界,拍照片尚且挑角度

有的走過兩天秀就被人捧著吃這碗飯

更多的愛豆出身,只練習過唱跳

甚至連唱跳都是趕鴨子上架

卻個個都演員綜藝上著,影視劇一部接一部拍著,粉絲吹捧著,不菲的片酬拿著。

坦白講,現在即使是三大院校的科班出身,也並不能保證演技水平。早幾年大家都喊唐嫣是“中戲之恥”,如今各院校之恥已經數不勝數,這與選拔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變化有關。

以前的專業院校表演係為了夯實學生的基礎,都有大三大四以前不許拍外戲的規定,但現在這規定已形同虛設,不少學生根本就是帶著經紀約被經紀公司送入校門的。

而他們被選拔進來,有多少是確實符合專業選拔標準,又有多少是因自帶名氣與流量,院校自己怕是也沒有底氣回答這個問題。

但即便如此,正經院校的專業教育,起碼有課程及格才能拿到畢業證的壓力,多少能迫使學生學一點真東西。而那些聲稱上過表演培訓班或請來表演老師教過幾天填鴨課程的藝人,認不認真學、學到多少,全憑自覺。

你看被劉天池手把手一對一教學的AB,演技又有幾好?

2 天賦?

當然,我們不排除有天降紫薇星的極高天賦者,野路子就勝過科班出身,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

周迅就被視為這樣的存在。

可這樣的人物,一般在自己的處女作,或者起碼是前幾部作品時,就已經展露潛質了。

如果說周迅的處女作《古墓荒齋》還看不出什麼名堂,到陳凱歌的《風月》時,已經算得上驚鴻一瞥了。

如果真有天賦,哪怕只是能在演員這行做下去的一點點潛質,圈內圈外,絕不會毫無感知。

我們不會一杆子打死所有愛豆。今年《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裡的周彥辰就是偶練選秀出身,可他在這個恰當角色裡展現的潛質,是能吃這碗飯的。

短影片網紅出身的辣目洋子,天賦也在去年《演技派》和今年《演員請就位》的短片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反觀何昶希李汶翰們,要麼呆滯,要麼猙獰,口齒不清,肢體僵硬,眼神木訥,臉不上鏡,你跟我講有潛質有天賦,好傢伙那可真是太隱秘了,恐怕只有粉絲牌顯微鏡才能捕捉得到呢。

就算拋開一切主觀判斷,就這一張張為了做愛豆而包裝出來的臉,適不適合出現在任何不帶高倍濾鏡的劇集裡?

3 文化素養

演戲,是演角色,演角色在各種情境下的反應,演角色的人物關係與生活。

那麼,讀懂劇本,讀懂角色,讀懂人物關係,讀懂每個情境對角色的考驗是什麼,是對每一個演員的基本素質要求。

基於此,你才能拆解、設計,進而呈現。

然而當下大把年輕藝人,頭腦空空如李汶翰一般,連張頌文老師平鋪直敘的寥寥幾句人物小傳都聽不懂,更別提做得到了。

要說更可怕,也就隔壁對“核心競爭力”五個字都理解不能的前隊友何昶希,可與之一戰了吧。

貴圈成名要趁早的傾向下,那些年幼入行的練習生,那些搭上時代便車的網紅,個個毫無心理負擔地捨棄學業,在該讀書的年紀義無反顧扎進名利場。

哪怕是專業院校科班出身,藝考生分數線也遠遠低於普通大學門檻,更別提大把藝人連初中高中都沒讀完。

但是當然,文化素養不應與學歷完全劃等號,若是能自主學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從各種途徑汲取知識,學歷歧視大可不必。

然而貴圈藝人展現出來的文化素養,大多還遠遠低於自己的學歷。

也難怪,閒暇時光時間玩密室打遊戲帶妹上分都不夠用呢。

別說根本不具備基本演技水平的這些影視新人,就算是已經有代表作傍身的演員,也會受限於文化素養而止步不前。

馬思純這種熱衷於用隨筆證明自己愛讀書的偽文藝青年,對經典作品與角色的解讀都明顯淺薄而無味。

你能想象用錯基本成語、下筆就寫錯別字的他們,對劇本中的人物會有什麼深刻的理解嗎?

4 閱歷

文化素養不夠,閱歷來湊,也不是不可以。

我從不小瞧生活能給人增加的智慧,對演員來說,閱歷就是財富。

然而他們有嗎?

這些所謂的新生代,家境普遍不錯,涉世未深就已經有大把粉絲追捧,日常接觸的人群除了工作人員就是站姐、粉絲,頂多需要應酬下投資人,最費腦子的事可能是密室逃脫?最大的挫折不過是“XX不如我怎麼比我還紅”。

他們離普羅大眾的真實生活,十萬八千里。

直接經驗不足,本來也可靠間接經驗補上一二。

張頌文老師曾在《演技派》裡帶著幾位藝人去醫院門口觀察生活,教他們去捕捉生活的細節,去揣測身邊匆匆走過的路人背上,有怎樣的故事。

這本該是演員的職業習慣與日常積累,如今又有幾人有意識並有意願做到?

當下粉絲最喜歡吹噓的“無縫進組”、“常年橫店為家”,想想異常可笑:揣摩並進入角色的時間在哪裡?為角色體驗生活的時間又在哪裡?

或者,也可以靠其他文藝作品去體驗離你很遠的人生:文學、戲劇、音樂、美術……藝術自有其相通之處,你能在最短時間內,觸碰到最濃烈的別樣人生。

然而在拍紅樓的都沒讀過《紅樓夢》、演金庸的都沒看過金庸小說的貴圈,指望新生代主動透過經典文藝作品去拓展見識、獲取間接生活經驗,無異於痴人說夢。

別說文藝作品了,李汶翰坐在臺下看張頌文老師示範給他的即興表演,那明顯走神、毫無觸動的一臉木然,顯然沒興趣也沒看懂。

臺上都如此,臺下有這時間,吃個雞泡個妞它不香嗎?

不僅新生代藝人,貴圈不少實力派演員,成名後離生活久矣,又不努力提升自己,演技水平那也是肉眼可見地往下掉。

5 主觀能動性

張頌文老師在《光影中的演技派》裡,說自己問過鞏俐,到底如何能把人物演得那麼準確。

答案是,沒有捷徑,用笨辦法。

上面說的四個判斷演員潛質的標準,其實都能用主觀能動性去彌補。

非科班出身?那就努力去學去進修,就算沒有大片的時間,劇組裡那麼多前輩,有些本身就是表演系的老師,學唄,請教唄。

天賦不足?天賦掌管的,是70分以上的部分。可絕大多數渣演技根本就是不用心的瞎糊弄,貴圈在座“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文化素養不夠?補唄,嘲笑馬思純鍾愛青春疼痛文學,那也分跟誰比,跟這些腦袋空空的愛豆比,閱讀青春疼痛文學都算是進修了。

閱歷不夠?貴圈多的是咖位沒到位、耍大牌先到位的虛榮之輩,自己不把自己當大咖,生活才能離你近一些。

然而當下這些所謂演員,主觀能動性,要麼體現為口頭上的“努力”,要麼完全用錯了地方。

何昶希為參加演員綜藝所做的準備,是“每天給自己加油打氣”

李汶翰想做演員的主觀能動性,體現為同時軋兩個綜藝

“努力”成了遮羞布,倒是郭麒麟這樣的明白人兒,把這塊遮羞布扯個乾淨。

資質不佳的情況下,若是從戲份少少的配角做起,被人帶著、用心學著、各種角色磨著、想要做主角的那股勁兒憋著,未必不能演出點名堂來。

可又偏偏上來就可以拿下大IP、重點專案、主要角色

於是我們不得不忍受沒有專業、沒有天賦、沒有文化素養、沒有生活閱歷,更沒有自我提升意願的這樣一群人,在影視行業躺著賺錢。

而這,又何嘗不是翻雲覆雨的資本、瘋狂的粉絲和麻木的觀眾共同促成的呢?

有人對毫無潛質的表現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有人為他們控評反黑、四處戰鬥

有人向他們拋橄欖枝、大喂資源

別說什麼資本的工具,他們自己難道不樂意?

一方想利用流量的粉絲、熱度與黑紅話題,走創作的捷徑;一方能得到大大超越自身能力的資源,賺得盆滿缽滿——明明是一拍即合的雙贏。

輸慘了的,是生存空間被擠壓的真正能力者,和我們這些被迫吃屎的觀眾。

42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王碩鑫昔日訪談婚姻觀曾對吳雅婷說會離開她,玩笑話竟一語成讖